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正研(正高)
  • 黄雪寅

    黄雪寅女,汉族,生于1962年,无党派人士,大学本科

      一、基本信息:

      黄雪寅,女,汉族,生于1962年,无党派人士,大学本科,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研究特长以欧亚草原带青铜器金银器研究、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与长城地带各民族的关系、鲜卑文化、金元时期文化及博物馆展览策划与实施为主。2002年取得研究馆员专业技术资格,三级研究员。曾荣获2002年国家文物局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首都国庆60周年北京市新闻宣传工作突出贡献奖。2016年获得G20杭州峰会艺术指导评审专家荣誉奖。2019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待遇。

      现任首都博物馆副馆长,主管藏品管理、国际合作与历史文化研究及展览工作。北京市西城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北京市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北京市文物局鉴定组成员,北京市文物局指定学术带头人,国际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访问学者,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定级评估专家委员,国家科技部展览展示项目评估专家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G20峰会国礼专家组评审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与考古学院研究生导师,北京联合大学客座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内蒙古大学客座教授。

      二、主要业务成就:

      1.专著《追梦中原---从嘎仙洞到龙门石窟的鲜卑人》,此书以一个追寻者的思考方式,对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代表-鲜卑族,从森林到草原又入主中原的历程,探索其民族发展与变迁的思想与环境根源,从而揭示出文明与进步对于民族融合的推动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产生与发展中,中原与各少数民族是一个相互融化的历史过程。书中大量采用鲜卑族所活动区域的文物及遗迹照片,图文并茂,所涉及资料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山西、河北、甘肃、宁夏、河南、北京等省市自治区的文物资料,是近年来出版有关鲜卑文化研究的重要著作。

      2.新加坡出版《丝绸之路古玻璃研究》英文论文《散落在内蒙古草原的古代玻璃器》,此论文集作者多年对草原文化研究的资料,是首次在国际上发表有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出土玻璃器的详尽资料,并体现了作者对北方草原玻璃器研究的独到观点,吸收了西方古玻璃与中国古代北方玻璃的对比研究成果,填补了在古玻璃研究领域里有关中国古代北方草原玻璃器的研究空白。

      3.主持国家古籍整理课题项目《首都博物馆馆藏契约》一书,于2015年2月出版。

      4.主持国家科技部项目《首都博物馆藏敦煌文书》一书,于2015年出版。

      5.主持北京市科委绿色通道科研项目《基于无损检测北京地区古代出土玉器研究》,成果为专业论著。

      6.2014年完成北京市文物局“一对一师徒”专项培养任务,培养三名骨干业务人员完成课题。

      7.2016年起至今担任由科学出版社主办、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联合协办的《博物院》杂志副主编,负责管理编辑部及杂志学术规划和把关工作。目前此刊物已经成为频具国际影响力的博物馆学术刊物。

      8.2016-2018年主持编辑出版首都博物馆丛书系列之一——《极简北京史》的编辑出版工作。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得到高度评价。

      9.展览项目:

      ①主持内蒙古博物馆《大漠春秋——内蒙古历史基本陈列》,荣获2008年第一届全国陈列展览十大精品奖。

      ②首都博物馆《早期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展》,荣获全国陈列展览最佳安全奖。

      ③  主持《回望大明系列展之一——走进万历朝展》,荣获全国陈列展览十大精品奖。

      ④主持首都博物馆与黑龙江省博联合展览《白山黑水海东青-纪念金中都建都860周年特展》,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⑤从2005至2019主持并担任展览项目负责人完成各类引进和推出大型国际交流展览和各类大型活动。如与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墨西哥、俄罗斯、意大利、泰国、柬埔寨、智利、澳大利亚、波兰、美国、日本、韩国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展览项目及文化活动,在宣传中华民族文化及世界文明互鉴中做出了贡献。

      10.组织完成2014-2017年度首都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任务,做到保安全、保质量。首都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

      11.完成首都博物馆向社会征集、捐赠工作。如接受美国旧金山华人招思红多次捐赠、接受博物馆界资深学者苏东海夫妇一生收藏捐赠、接受官布先生《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画作捐赠等工作,为近年来首都博物馆的征集工作做出积极贡献。主持完成国家文物局《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课题。主持完成北京市文物局《京张铁路百年工业遗产调查与研究》课题。

      12.作为资深研究员,2014年承担了国家级重要会议及活动APEC期间夫人团来首都博物馆参观《古都北京》讲解接待工作;并完成在大学和研究所一定课时的大学教学任务。

      ①中国人民大学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2012-2015年,连续四年完成每一学期《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课程的讲授,并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前后辅导六名学生论文,圆满毕业。

      ②作为内蒙古大学客座教授,2011年起完成一年一度的教学讲座。

      ③作为首都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2019年,连续完成每一学年一学期《博物馆展览策划与实施》课程的讲授,并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论文写作并完成答辩。

      三、主要论文:

      1.《内蒙古草原出土突厥族金银器的外域文化因素》,台湾《历史月刊》1997年第4期发表。

      2.《内蒙古草原民族与北方长城地带各民族关系》,《内蒙古文物考古》1998年第2期发表。

      3.《13-14世纪蒙古族衣冠服饰的图案艺术》,《内蒙古文物考古》1999年第2期发表。

      4.《鲜卑族冠饰与中国古代冠帽文化》,《内蒙古文物考古》2002年第5期发表。

      5.《契丹族金银器的动物纹饰》,《北方文物》2003年第3期发表。

      6.《博物馆承接国际性临时展览所必备的条件》,《中国博物馆》2008年第4期发表。

      7.《藏品在展览使用中的问题》,2014年6月25日《中国文物报》发表;

      8.《博物馆建筑与展览关系论》,《中国博物馆》杂志2014年第2期发表;

      9.《在差异性竞争中寻求发展—运用战略管理理论思考城市博物馆的使命和定位》,《中国文物报》2014年12月23日发表。

      10.《完颜阿骨打:惟金不变不坏——论金饰艺术对女真人的文化影响》,台湾古美术《典藏》2014年259期。

      11.《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基础业务工作的夯实与挑战》,《博物院》杂志2017第 6期发表。

      12. 《论博物馆展览背后的专业化步伐》,《博物院》杂志2018年第3期发表。

      四、主要论著:

      1. 专著《追梦中原---从嘎仙洞到龙门石窟的鲜卑人》

      2. 专著《博物馆展览策划与实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教学教材,2016年印制)。

      3.合著《博物馆陈列设计》(徐乃湘主编,2013年高校出版社出版作为高校教材),其中有四章本人撰写完成。

  • 齐玫

    齐玫女,1960.3.6,研究馆员

      姓名:齐玫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0.3.6.

      职称: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博物馆学、北京史、清史

      工作经历: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在首博工作三十余年,曾主持及参与国家级、北京市及首博的展览等工作,负责策划展览、撰写展览大纲、实施展览几十余项。

      主要成就及学术成果:

      主持及参与的展览,如首博基本陈列北京通史展、玉器和绘画专题展;临展如:《潘玉良画展》、《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北京老字号展》、《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金玉满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等;馆外展,如中国园林博物馆展览、劳动人民文化宫《资治通鉴展》、《什刹海历史文化展》、《白云观历史文化展》、山东临沂博物馆基本陈列、河北易县博物馆基本陈列、福建温泉博物馆基本陈列等;国外展:如赴韩国的《孔子与儒学展》等。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国博物馆协会展览交流专业委员会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北京市文物局专家、北京市科委专家、北京市评标专家、北京市职称评审专家、北京史研究会理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发表著作《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策划与实施》、《极简北京史》等;论文:《清代统治者对北京文化的影响—顺治时期》、《清代嫔妃》、《古都北京官本位文化》、《中华文明的轨迹—悠久 持续 兼容》、《乾隆朝玉器简论》、《董康书札考略》、《清代词后西林春》、《博物馆展览创新》、《首都博物馆策展人理念实践》、《城市博物馆展览选题》等。

  • 刘绍南

    刘绍南男,1963.02,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刘绍南,男,1963.02,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研究方向:博物馆信息化、新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

      工作经历:

      1986年7月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本科毕业到部队工作。2005年10月从部队转业到首都博物馆工作。

      主要业绩和代表作:

      到首都博物馆后,一直从事博物馆的信息化管理与新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研究方面的工作。

      承担了北京市科委科研究课题《博物馆藏品展示公共服务移动智能终端研制》。承担了国家文物局科研课题《数字博物馆的系统架构与知识推送模型研究》。承担了2018年度国家文物局“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项目《面向异构资源的文物知识图谱深度构建与应用》。

      主要代表作有:《数字博物馆系统架构研究》、《首都博物馆藏品数字信息生命周期的研究》、《数字首博发展泛谈》、《数字博物馆的信息资源的组织形式研究》、《数字博物馆中知识本体的构建技术研究》等。

  • 黄春和

    黄春和男,1965.02 ,研究馆员

      姓名:黄春和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5.02

      职称: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北京佛教史、佛教艺术、佛教文物鉴定

      学习及工作经历:

      1982年至1986年就读于中国佛学院;

      1986年至1992年在白塔寺文物保管所工作;

      1992年至今在首都博物馆藏品保管部工作。

      主要业绩:

      一、主持并参与完成首都博物馆账外文物的清理及建账工作,清理文物6万余件;参与完成馆藏可移动文物“佛造像类文物”的普查工作。二、独立承担《中国佛教文物展》(1990年白塔寺)《中国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展》(1998年台湾北港朝天宫)《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2005年至今首博方厅四层)《佛教慈悲女神——中国古代观音菩萨造像艺术展》(2007年墨西哥)《首都博物馆藏佛教文物精品展》(2011年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北京古代佛塔文物精品展》(2012年至今首博圆厅五层)等多个专题展览。三,先后发表《唐幽州城区佛寺考》(1996年《世界宗教研究》第4期)《元代大圣寿万安寺高僧知拣生平事迹考》(2001年《北京文博》第4期)西藏丹萨替造像风格初探》(2009年台湾中华文物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专刊)《西藏唐卡来源初探》(2014年《首都博物馆馆刊》)《丽水山中凡圣聚 且食且饮禅味浓——十世噶玛巴却英多杰绘玛尔巴丝绢唐卡赏析》(2016年《收藏家》第11期)《煌煌巨制 皇家气象——元代宫廷风格铜镀金道教水将像研究》(2016年《文物天地》第12期)《西藏丹萨替寺铜镀金广目天王像研究》(2018年《博物院》第6期)等学术论文多篇。四,先后受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西藏文物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嘉德、保利等拍卖公司等多家单位邀请,讲授佛教文物鉴定知识多次。

      代表著作:

      有《佛像鉴赏》《佛教造像艺术》《禅宗三百题》(合著)《白塔寺》《藏传佛像艺术鉴赏》《法源寺》(合著)《北京宗教志•佛教卷》《汉传佛像时代与风格》《佛教慈悲女神——中国古代观音菩萨》《金色如来——水月轩藏金铜佛像》《西藏丹萨替寺历史研究》《梵相金身——金璞阁藏佛集珍》《大漠圣莲——一世哲布尊丹巴开创的蒙古佛像典范》《慈悲妙相——首都博物馆典藏中国古代观音菩萨造像展》等。其中,《西藏丹萨替寺历史研究》获得2016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

  • 夏连保

    夏连保男,1960年4月生人

      夏连保,男,1960年4月生人,1982年7月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曾在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等职。

      现为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员三级,研究方向主要为文献研究及考古。

      多次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主要学术著作有《清代园寝制度研究》《王绩文集五卷本校注》等。主持或参与编撰有《全辽金诗》《全辽金文》《金代陵寝宗庙制度史料》《清代园寝志》《北京考古发现与研究》等。撰写有《“海东青”与宋辽金时期的社会政治》《蓟国源流考》、《北京考古六十年》《"兰旗王"及其园寝考》《清代妃园寝对明代妃嫔埋葬方式的继承与清代妃园寝制度》等论文数十篇。

  • 龙霄飞

    龙霄飞1970.11,研究馆员,首都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龙霄飞1970.11,研究馆员,首都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以历史文物、北京史地与博物馆为研究方向。1994年8月至首都博物馆,先后供职于保管部、信息中心、计算机中心、业务研究部、研究与展示中心、策划研究部,从事文物保管、博物馆信息化、展览陈列等工作。2004年赴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Victoria & Albert Museum)和不列颠博物院(The British Museum)工作进修。

      工作以来,完成了馆藏文物的清点、整理,参与了国家文物局“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的编写制定工作;完成了首博新馆数字化项目的规划、实施与运行;策划并主持出版了《首都博物馆多媒体展示系列》数字出版物;负责博物馆展览工作中,每年主持、策划、指导完成各类展览20余个,并有4个展览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出版著作有《古陶瓷个案研究》、《神灵与苍生的感应场——古代坛庙》(合著)、《北京皇宫御苑的佛寺与佛堂》、《北京的宫殿坛庙与胡同》(合著)、《博物馆工作规范(试行)》(合著)等;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 李梅

    李梅女,1978年9月,研究馆员

      姓名:李梅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8年9月

      职称: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博物馆学、藏品保护、古代家具、杂项文物、北京史、魏晋隋唐史等。2016年评获研究馆员,正高级职称。

      工作经历:2003年毕业参加工作至今,专业技术岗位兼及管理岗工作。工作内容为展览;宣传、资讯、出版;常设展改陈研究;藏品研究;北京史地研究等。

      主要业绩和代表作:承担基本陈列《古都北京》部分大纲编写及内容设计工作。负责“大英展”、“考古展”等多个大型临展项目内容设计及管理。负责设计起草《策展人制度》、《临时展览管理流程》、《宣传管理办法》等。

      近5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如《高句丽瓦当发现与研究》、《关于博物馆主题展内容设计的思考》、《英国博物馆比较研究》、《大英博物馆展览体系解析》、《论“陈列设计是一种创造”》、《关注当下——试论博物馆收藏观念的转变》、《让博物馆成为必需品——试析美国博物馆的社会教育理念》、《试析博物馆展览解析体系》、《对博物馆经费来源的一点思考》、《从公众服务看智慧博物馆建设》、《博物馆展览筹备流程刍议——以首都博物馆展览为例》、《新形势下首都博物馆常设展览改陈的一点设想》、《征藏城市物证记忆 见证社会发展变迁》等。

      2015年出版个人专著:《精工细作——北京明清家具赏析与研究》。

  • 鲁晓帆

    鲁晓帆男,1962.1出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研究馆员

      鲁晓帆,男,1962.1出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研究馆员。

      工作经历:在博物馆工作至今已40年。曾在首博的社教、财务、行政、策划、展览、研究与展示等多个部门担任副主任、主任。现为馆学术委员会委员、首席研究员。

      研究方向:北京地区出土的历代墓志铭考证;北京城市历史与地理的变迁与发展。

      主要业绩和代表作:新首博2005年开馆以来,主持完成各项展览工作200余项,已有多个展览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

      在研究工作中,造诣颇深。特别是对北京地区出土的唐、辽、金墓志铭考证和北京地方史的研究,具有独到的见解,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如:《唐幽州诸坊考》、《试析辽南京城二十六坊》、《金代石宗璧墓志与北京通州之得名》等学术论文四十余篇。指导多名工作人员取得副研究馆员、馆员等专业技术职称。

      被聘为北京市文物局专家组专家、北京市评标专家、国家文化部 “文化行业专家资源库”专家、北京市文博系统职称评审(中、高级、正高级)委员会评审专家、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展示中心总顾问。

  • 何海平

    何海平男,汉族,生于1976年10月,研究馆员

      何海平,男,汉族,生于1976年10月,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预防性保护及无机质文物保护,2005年7月进入首都博物馆工作至今。主要从事过的研究工作有铁质文物脱盐清洗及封护研究、文物保存环境监控研究、石质文物保护研究、金银器保护研究、古陶瓷科学分析及保护研究、古书画科学分析及保护研究等。研制的铁质文物脱盐清洗液和封护剂已经应用于上千件铁质文物的保护修复中,不仅提高文物保护的效率,而且保证文物在保护修复过程的安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石质文物的风化机理和保护材料也有一定的研究,研制出可再处理的石质文物加固剂和封护剂,曾主持首都博物馆乾隆御制碑保护项目。发表论文30多篇,参与出版论著10余部。著作主要有《北京孔庙进士题名碑病害及防治技术研究》、《铁质文物脱盐清洗及封护研究》、《河北滦平博物馆金属文物修复报告》、《首都博物馆书画科学鉴定研究》等。

  • 王继红

    王继红1964年12月1日出生,研究馆员

      姓名:王继红

      出生日期:1964年12月1日出生

      职称: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北京东周考古

      主要成就及学术成果:

      曾参与玉皇庙文化的考古发掘报告《军都山墓地》的撰写(该报告荣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历史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发表相关论文《山戎文化动物纹初步研究》、《军都山玉皇庙墓地青铜削刀研究》、《玉皇庙文化青铜带钩研究》、《论尖首刀币的起源、年代分期和族属问题》等。撰写了《北京考古史·东周卷》(该丛书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历史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曾参与圆明园长春园含经堂遗址和长春园宫门区遗址的发掘,参与撰写《圆明园长春园含经堂遗址发掘报告》、《圆明园长春园宫门区遗址发掘报告》,并发表有关圆明园论文《简论含经堂遗址出土的葫芦器陶范》、《长春园景群营建年代考》等论文。

  • 董坤玉

    董坤玉女,1979年2月出生,河北沧州人

      董坤玉,女,1979年2月出生,河北沧州人。

      2007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北京市文物局辽金城垣博物馆工作,2008年调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工作至今。

      现职称为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考古与历史研究。

      参与或主持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重点项目课题共计6项,合作完成《清代园寝志》、《中国出土壁画·北京卷》等著作多部,独立完成《北京考古史·魏晋南北朝卷》、《昌平清代园寝》等著作两部。在《考古》、《文物》、《CHINESE ARCHAEOLOGY(中国考古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先秦墓祭制度再研究》、《中国古代坟丘墓起源新探》、《清代公主园寝调查》等三十余篇,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全文转载。

副研(副高)
  • 裴亚静

    裴亚静女,1969.7,副研究馆员

      裴亚静

      女,1969.7,副研究馆员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瓷器研究及博物馆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古陶瓷研究方向硕士。2003年初加入首都博物馆信息资料研究中心工作。2005年为“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责任人,2009年组织“元青花国际论坛”。编辑图书《北京市文物精粹大系•陶瓷卷》(上、下) 《景德镇珠山出土永乐官窑瓷器》 《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 《白山 黑水 海东青——纪念金中都建都860周年特展》 《盛世风华—大清康熙御窑瓷器展》 《大辽五京》等。主要论文有《宋元景德镇窑系青白釉瓷器的分期》、《明清官窑瓷器帝王年号款识字体的演变及其成因初探》 《中国清代外销瓷中的“采樱桃图”源流探索》 《从17-18世纪几艘沉船出水的中国茶具看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宁寿宫艺术品的陈设及规划初探》 《洪武折枝花卉纹荷叶盖罐研究》 《青花凤首扁壶研究》 《唐英与琵琶亭》等。

  • 柳彤

    柳彤女,1968.9,副研究馆员

      姓名:柳彤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8.9

      职称: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明清金银器功能及艺术鉴赏、古代货币史等

      工作经历:1992年进入首都博物馆工作,历任藏品部古钱币库、金银器及古代印章库责任保管员。参与完成各类中外展览中文物筹备和布撤展工作;参与完成首博库房文物搬迁新馆、上架及清库工作;参与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以及千余件套文物的规范定名工作。

      主要业绩和代表作:参与藏品管理制度的制订工作;参与国家文物局文物藏品信息指标体系部分内容的撰写;参与《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金银器卷》、《文房卷》”编辑及词条撰写;参与“馆藏明代宦官墓葬出土文物研究”、“馆藏明代金银器研究”等课题。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代表作包括:《博物馆藏品档案管理信息化初探》、《北京地区出土的霞帔坠与明代命服规制的对比研究》、《清代御赐养老银牌与千叟宴》、《从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看辽南京地区的流通货币》、《首博馆藏金银质地藏品排架的新设想》、《首都博物馆藏晋代赐封少数民族官印探微》、《明代万通墓金执壶纹样新解》、《金代钞库类官印浅析》、《馆藏明代“闸办银课”银锭刍议》、《可移动文物普查与博物馆藏品档案的标准化建设》等。

  • 杜翔

    杜翔女,1966.07 ,五级副研究馆员专业技术资格

      1、姓名:杜翔

      2、性别:女

      3、出生年月:1966.07

      4、职称:五级副研究馆员专业技术资格

      5、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

      6、工作经历:

      1989年入职首都博物馆,先后在编研资料室、保管部、陈列部、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图书馆等部门任职。

      7、主要业绩和代表作:

      本人在博物馆长期从事文字编辑出版工作, 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 近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首都博物馆从清代契约文书》、省部级课题《北京地区经济史资料整理与研究——窑契与经济合同文书》的立项结题工作及两部图书的编辑出版、信息发布、科研成果推广工作。 2016年应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的邀请赴毛,承担文献管理方面的培训课程。

      先后发表《从馆藏当税由单看清政府对典当业的管理》、《清代北京城市民间借贷现象管窥—对40份借契的简析》、《清代北京商铺的合伙经营制度探析—解读几分清代北京商铺的商业合同文书》、《“福聚德”商号的经营状况探析—小议北京中小型店铺的商业资本诸事》、《从馆藏契约看清代京西煤窑的资本情况》等论文。

  • 杨俊艳

    杨俊艳女,1972年7月生人,研究馆员

      杨俊艳,女,1972年7月生人,研究馆员。1993年参加工作,先在北京昌平十三陵特区文物科参与定陵地下宫殿出土文物的清理工作;1996年调入北京艺术博物馆,主要从事古代陶瓷的保管、研究、鉴定与展览工作。

      曾策划实施“馆藏明清瓷器艺术展”“明韵清风:景德镇窑皇家瓷器艺术展”“千年迷梦:邢窑陶瓷艺术展”“瓷映秦川:耀州窑陶瓷艺术展”“诗意的彩瓷:长沙窑瓷器艺术展”等。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现为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委员、北京宣传文化系统“百人工程”人才。

      主编《中国当阳峪窑》,执行主编《薪火相传景德镇1949-1980年瓷器艺术》,指导编辑《中国古瓷窑大系》。著有《明清颜色釉瓷》《辽宋金瓷器》《青花青》《中国文物图案造型考释·瓷器》。发表文章60多篇,计50多万字。

  • 滕艳玲

    滕艳玲女,1966年5月出生于北京,研究馆员

      滕艳玲,女,1966年5月出生于北京,研究馆员,从事博物馆及石刻文物研究工作。1988年大学毕业,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业务部门工作至今已30年。2001年获得研究生学历,2003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乌克兰基辅语言大学作为访问学者一年,考察博物馆及东正教历史。1999年作为副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完成《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石雕卷》,2003年,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项目《新中国出土墓志•北京卷(一)》的编撰工作,2009年完成局级科研课题《俄罗斯东正教北京传教团研究》项目,2013年参与完成国家社科课题《元明清古遗梵字文物考》项目,2014年出版专著《真觉寺金刚宝座》。

  • 王策

    王策男,1968年4月生于北京,浙江宁波人,副研究馆员

      王策,男,1968年4月生于北京,浙江宁波人,副研究馆员。

      1986年至1990年在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学习,获历史学学士。1990年至2001年在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工作。1995年评为馆员。

      2004年获得国家文物局认定的田野考古领队资格。

      2001至2012年任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馆长。

      2004年评为副研究馆员。

      2008年主持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展陈的全新设计、布置。

      2006年至2012年在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学习,获得历史文献学博士学位。2012年至今,在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

      在北京地区从事考古工作多年,发掘多处重要遗址。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是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及丝绸之路考古,对北京地区汉唐、元明清等各个时代也有深入研究,研读和翻译英语、法语、日语等考古专业文献。

      发表古考古报告1部(合著),在《文物》等期刊发表考古发掘简报、论文等30余篇。

  • 盛会莲

    盛会莲1972年11月,女,文献学博士

      盛会莲,1972年11月,女,文献学博士。

      1997年7月至2002年8月,就职于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从事敦煌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自2005年6月起,供职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从事北京史、北京考古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现为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馆员。参加了《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等国家级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北京文物地图集》等省级项目5项。主持北京市委组织部2005年度“唐五代北京地区社会救助研究”项目(已结项)、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唐五代社会救助研究》(正在进行中)。在《文献》《敦煌研究》《南方文物》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7篇,部分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或摘编。出版《北京考古志·延庆卷》,合著《中华大典·经济典》《全唐文补遗·敦煌历史文献卷》等四部。

  • 焦晋林

    焦晋林男,1973年9月出生,研究馆员

      焦晋林,男,1973年9月出生,研究馆员,北京大学考古系博物馆专业毕业,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硕士,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研究方向为博物馆法学、文物保护法学,历任海淀区博物馆副馆长、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业务部主任、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北京市法学会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文物学会法律专业委员会理事。

      代表作:1、专著《法治视野下的博物馆研究》、《丹稜撷贝——京西出土文物品鉴》;2、论文《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物权研究》(首届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奖)、《试论博物馆文物鉴定的法律效力》(北京地区博物馆第六次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浅谈馆藏书画复制品的著作权》(北京市文博系统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3、课题《公物法视野下的博物馆法律地位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4FXB011)等。

  • 冯好

    冯好男,1974年3月出生

      冯好,男,1974年3月出生。2003年获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博士学位,同年入职首都博物馆,主要从事科研、策展工作,现为研究员,藏品管理与遗产调查部负责人。研究领域为商周考古、北京史与博物馆学,发表论著四十余篇(册),《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获首届“紫禁城杯”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奖。参与及主持展览四十余项,作为项目负责人策划的“白山·黑水·海东青——纪念金中都建都860周年特展”获第十一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作为内容负责人设计的“王后  母亲 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获第十四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被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聘为文博专业硕士导师。2017年入选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 邱春梅

    邱春梅女,1968.03,楼宇智能自动化高级工程师

      姓名:邱春梅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8.03

      职称:楼宇智能自动化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建筑智能化系统

      工作经历:

      1991年7月参加工作。

      2004年参与首博新馆空调、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化、数字化工程建设。目前负责物业部技术工作及太阳能光伏发电、楼宇自控、会议系统等弱电系统的运维、改造。

      2016年被评为北京市“首都市民学习之星”。

      主要业绩及学术成果:

      先后发表《首都博物馆空调和楼宇自控系统》、《首都博物馆300kW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公共建筑节能之我见》、《博物馆楼宇自控系统运行管理初探》、《楼控系统运维管理的思考》、《智能家居行业的思考》、《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范应用浅析》等论文。

      2012年参与住建部《楼宇自动化工程现状调查与分析》软课题。

      2013至2016年参与住建部《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范》JGJ/T417-2017编写工作。该规范于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

      2016年,参与博物馆公众开放区域绿色环境控制、首博公众开放区整体空间使用研究等课题。

      目前正参与住建部《智能楼宇管理员职业技能标准》编写工作。

  • 于力凡

    于力凡男,1978.10,副研究馆员

      姓名:于力凡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8.10

      职称: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博物馆藏品管理及铜器金属文物研究。

      工作经历:2000年7月至今,就职于首都博物馆藏品管理与遗产调查部,从事博物馆藏品的保护管理、提供利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主要成就及学术成果:完成了馆藏全部铜器金属文物清库、搬迁、整理核对上架。完成了国家文物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藏品数据采集登陆。承担了几十项国内外展览涉及馆内外文物的拣选、布撤展、交接等各项工作。在文博类刊物发表专业论文三十余篇,承担了多部北京市文物局出版图书的翻译工作。参与国家文物局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审核。

  • 黄超

    黄超女,1979.02,副研究馆员

      姓名:黄超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9.02

      职称: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博物馆社会教育

      工作经历:

      1999—2017就职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社会教育部

      2017年8月调入首都博物馆宣传教育与志愿者工作部

      主要成就及学术成果:

      就职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期间,先后接待了习近平、李克强、胡锦涛、王岐山、贾庆林、刘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参观讲解任务。

      独立编著了《百炼成钢的革命战士钟育民》中国文史出版社、《抗战中的延安》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先后撰写了“纪念馆与社会教育”、“博物馆志愿者讲解队伍的培养与管理”、“抗战时期北平党的活动”、“东江纵队的特点”、“抗战时期的宋庆龄”、“孙中山在北平的早期活动”、“陕甘宁边区的剿匪斗争”、等十多篇文章,分别刊登在《中国文物报》、《前线》、《北京文博》、《军事史林》、《人民政协报》等公开出版的报纸、杂志和文集中。调入首都博物馆之后在《首都博物馆论丛》第32期发表了《浅谈青铜器仴关匜的知识传播问题》。

  • 韩军

    韩军男,1960年11月出生,大学本科

      韩军,男,1960年11月出生,大学本科,高级会计师职称,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职业资格。现任首都博物馆财务法务与招投标管理部主任。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学、博物馆财务管理。

      2008年通过公开招聘进入首都博物馆,担任财务部(现名称为财务法务与招投标管理部)主任至今,先后主持并实施了首都博物馆若干重大陈列展览、藏品保护、学术研究、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社会教育及工程改造等项目的评审申报、资金申请、政府采购、合同签署、项目资金核算、项目绩效考评、年终财务决算等工作。负责制定首都博物馆资金计划,建立完善首都博物馆财务管理制度,主持首都博物馆年度预算及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和申报、项目调整及经费追加等工作,负责国家及北京市科研项目(课题)的财务管理、核算监督工作,配合审计部门对科研项目(课题)审计结题工作。解决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经费使用情况检查、监督和审核。

      公开发表的论文有《加强公立博物馆临时展览经费管理的对策》、《浅谈公立博物馆文物保护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及《加强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专项经费管理的思考》等。

  • 赵型

    赵型女,1973年7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姓名:赵型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3年7月

      职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研究方向:藏品数据库管理与研究

      学习工作经历:

      1997年毕业于北京印刷学院,取得学士学位

      200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取得硕士学位

      2006年至今就职于首都博物馆,先后从事网站编辑及藏品数据库管理与研究工作

      主要业绩及学术成果:

      参加了“首都博物馆文化遗产管理系统”的开发、测试等工作;“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等工作。

      发表了《文物数据管理的方式与范围》、《信息化背景下博物馆藏品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方向探讨》、《博物馆藏品数据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研究》、《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城镇化背景下对古村落的保护作用》、《智慧博物馆基本属性及规划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首都博物馆为例》等论文。

  • 程旭

    程旭男,汉族,生于1960年5月,副研究馆员

      程旭 ,男,汉族,生于1960年5月,副研究馆员

      1984年5月进入首都博物馆工作至今。主要从事展览设计与博物馆学研究工作,主持形式设计项目有《古都文化展》1999获《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提名奖》、《郭沫若纪念馆陈列》改造2000 、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花舞大唐春》特展2003;《北京通史陈列》2005、洛阳博物馆新馆《八大古都遗址保护成果展——北京厅》2006、《北京的城门与城墙展》2007、《高迪的世界——建筑、几何和设计》特展2007、《工业遗产京张铁路青龙桥火车站遗存改造规划与展览》2009、《奔向光明—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足迹展》2011、《南海遗珍西沙华光礁沉船宝藏》《台北世界宗教博物馆宗教艺术文化展》2013、《白山·黑水·海东青——纪念金中都建都860周年特展》2013获《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综合奖》2014 、《饮水思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展》2015 等。

      参与出版《中国博物馆建筑与文化》《中国博物馆建筑》《为博物馆而设计》《博物馆展览》、2010出版专著《世博与日本》,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课题《文化部LED照明在博物馆陈列中的应用课题》文化部科技司、《博物馆陈列设计施工工艺规范》国家文物局科技司、《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课题》住建部村镇司 、《博物馆历史回顾》新闻出版课题、《美术馆照明质量评价方法》文化部课题、国家文物局课题《博物馆陈列设计与施工规范》、《博物馆室内装饰装修技术规程》CBDA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 陈晓敏

    陈晓敏女,蒙古族,历史学博士,副研究馆员

      陈晓敏,女,蒙古族,历史学博士,副研究馆员,1974年8月19日出生于内蒙古通辽市,现主要从事辽金时期北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研究。

      2006年至今,在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研究部工作,主要从事调查研究与展览工作,2006年至2008年参加了北京地区元代史迹调查;2012年至2016年参与了《大辽遗珍》《辽代陶瓷》《金戏砖影——金代山西戏曲砖雕展》《梦落华枕——金代瓷枕展》《质朴生活——金代北方民间用瓷展》《西京印迹——大同辽金文物展》等展览。几年来,陆续在《满族研究》《历史教学》《北京文博》等省部级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2012年,北京市文物局青年为务人员科研成果出版项目资助,出版了《清代驻京喇嘛研究》一书。2018年,在大兴区文化委挂职副主任一年。

  • 王晓静

    王晓静1969年5月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本科、硕士

      王晓静,1969年5月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本科、硕士,1997年进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工作,2004年评为副研究馆员,2018年评为研究馆员。一直从事北京地区石刻文物整理与研究工作。参与编纂了《中国百年历史名碑》、《新日下访碑录·石景山卷》、《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石刻卷》、《新中国出土墓志·北京卷》、《贞石永固—北京石刻艺术历史文化》、《北京文物志》等,主编并出版有《北京地区摩崖石刻》、《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藏石刻拓片编目提要》、《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藏石刻拓片编目提要索引》、《北京地区近代石刻选粹》等书籍,策划了建馆三十周年展览《丰碑在兹》,担任市文物局课题《中国大运河石刻调查与研究》(北京段及通州段)的执行主编,发表有关北京史地等方面论文十余篇。

  • 李伟敏

    李伟敏女,1970年10月,研究馆员

      李伟敏,女,1970年10月,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北京考古、北京史及历史文献研究工作。2010年进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工作,参与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志》和北京市文物局续修《北京文物志》编撰工作;主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立数字化北京地下文物数据库研究”、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地区明清考古学理论研究”、“地下文物埋藏区划定规范研究”课题研究。公开发表《北京地区的火葬墓及相关问题研究》、《通州区考古发现与研究概要》、《嘉靖〈通州志略〉提要》、《北京新出土明房汝中墓志考释》等学术文章20余篇,出版《北京考古志·房山卷》(专著)、《北京考古志·通州卷》。

  • 孔喆

    孔喆男,1978年12月生人,博物馆学副研究馆员

      孔喆,男,1978年12月生人,博物馆学副研究馆员,2004年9月进入北京市文物局,先后就职于首都博物馆、孔庙和国子监管理处和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主要研究方向为孔子思想研究和孔庙制度研究,独立撰写或参与了“北京孔庙历史沿革展“、”中国传统节日“和”明清进士书画展“等9项展览;撰写了《世界孔子庙研究》、《孔子庙建筑制度研究》和《孔子庙祀典研究》等6部专著,发表了《孔子庙附享的历史演变》和《棂星门略考》等十数篇论文;参与了”世界孔庙研究“和”世界书院研究“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主持了”孔子庙制度研究“和“京津冀地区孔庙的保护与利用”2项北京市文物局科研课题。《孔子庙附享的历史演变》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棂星门略考》获北京市文博系统优秀学术论文征选活动三等奖。

  • 袁学军

    袁学军女,1965年8月出生,北京市正阳门管理处副研究员

      袁学军,女,1965年8月出生,北京市正阳门管理处副研究员,学术带头人,在正阳门从事博物馆展陈、社教工作28年,致力北京史地文化研究。先后主持《老北京系列展——老城墙、老街、老市、老宅子》、《正阳门历史文化展》等基本陈列的策划与组织实施,组织策划临展、巡展和社教活动70余项。主持或参与《旧京史照》《北京正阳门》、《帝都之门》、《北京都城城垣文献资料汇编》、《巍巍正阳》、《中国古城墙》、《河南安阳木版年画》、《岭南迎春 正阳接福——佛山木版年画》等图书的编辑出版;发表有关北京城垣历史文化的学术论文10余篇。组织开展了《老北京城门城墙历史文化资料长编》《古建保护与城市生态研究》等课题。

  • 张云燕

    张云燕1983.05,女,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张云燕,1983.05,女,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碑刻、北京史、石刻书法艺术、石质文物保护与修复等。

      工作经历: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8年进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资研部工作。2009年起,参与北京奥运博物馆筹建。2011年回到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资研部,2012年转入保管部工作至今。

      学术成果:独立承担《北京会馆帖石遗存与刻帖》、《北京关庙与关公信仰研究》等科研课题,参与完成《北京地区露天石刻文物病害及保存状况调研》、《明代真觉寺大殿台基遗址和石质佛台须弥座抢救性保护修缮》、《真觉寺金刚宝座勘测与评估》等多个科研课题和项目,在《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国书法》、《中国文物报》、《北京文博文丛》等报刊和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合作撰写并出版专著一部。

  • 张玲

    张玲女,1974年1月出生,高级会计师

      张玲,女,1974年1月出生,高级会计师。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投资经济系,经济学学士。2008年取得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硕士学位。1997年8月进入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财政局工作,2008年12月调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入职以来,一直从事机关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熟悉相关法规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发表有《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之我见》、《在新会计准则中重塑会计诚信》、《浅谈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在实际操作中的意义及不足》及《浅析内部控制建设对文博行业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等专业论文。

  • 刘艳

    刘艳女,1974年9月4日,本科学士高级工程师

      刘艳,女,1974年9月4日,本科学士高级工程师

      一、研究方向

      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建筑工程、房屋安全鉴定等文物建筑保护及保护工程等研究,承担多项课题主持和撰写。

      二、工作经历

      1994.7至1995.8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   见习期

      1995.9至1998.10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   技术员

      1998.11至2002.10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   助理工程师

      2002.11至2012.4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   工程师

      2012.4至2015.8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2015.9至今    北京市政务服务局    文物局后台服务

      本人是全国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库专家,北京市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具有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保护规划的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同时具有不可移动文物涉案鉴定资质的责任鉴定员。

      三、主要成绩及代表作

      1.北京市798工业遗产课题调查报告(一期),北京市798工业遗产课题调查报告(二期)。

      2.北京马尾沟教堂附属口字楼修缮工程设计,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颁发的北京市第十五届优秀工程设计评选中获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筑设计优秀奖。

      3.2012年12月“天坛神乐署修复工程”获得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授予北京北京市第十六届优秀工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筑设计优秀奖。

      4.2013年11月 “北京怀柔区怀北镇河防口段长城修缮工程”获得全国十佳文物维修工程评选推介办公室(中国文物报社)授予2012年度十大文物维修工程。

      5.论文或论著名称有北京四合院志、北京文物建筑大系—城垣、近代建筑、坛庙、陵墓、桥塔、其他文物建筑等六册的制图;《宣南鸿雪图志》的部分院落总平面图的绘制、《北京古代建筑精粹》线图绘制。

  • 李卫伟

    李卫伟男,1979.11,副研究员

      姓名:李卫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9.11

      职称: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与展示传播研究

      工作经历:

      2003年~至今,就职于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开展了大量文物建筑的保护、调查和研究工作;开展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利用、展示传播研究工作。

      主要成就及学术成果:

      发表香山碧云寺古建筑探析、北京中轴线及两侧建筑分布特色探析、北京和承德古典园林乐思想主题建筑初探、以数字技术为托手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模式研究等30多篇论文;参与编著北京古代建筑大系(撰写、宫殿卷、坛庙卷、府邸宅院卷和寺观卷)、北京四合院志、北京现存祠庙建筑调查研究等10多部书籍撰写;主持北京地区皇城研究、云居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本、名人纳入文物保护的标准、第七批、八批国保申报文本编制、北京文化遗产说明导览系统、北京古建筑前导空间设计模式研究、北京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编制等多项北京市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和建设部课题项目。

  • 赵星

    赵星男,1976年4月,高级工程师

      姓名:赵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6年4月

      职称:高级工程师

      职称专业:建筑设计

      研究方向:文物建筑保护技术及中国传统建筑保护研究工作

      现工作单位: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

      社会职务:文物保护工程专家,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评标专家》,《北京市职称评审专家》

      工作经历:

      本人主要是从事文物建筑保护技术及中国传统建筑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论研究;文物建筑的保护技术研究工作;文物建筑修缮、修复设计;文物建筑复原设计;仿古建筑设计及四合院改造;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关文物建筑保护的课题研究;文物建筑普查、调研等。

      除了以上工作,还经常承担一些北京市人民政府的行政辅助工作。比如2008年进行的北京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四合院调查工作,参与编写四合院修缮导则,协助更新改造工作的开展;2009年开展万里长城的现状调查与保护技术研究工作;2016年参与第九批市级以上文物保护范围与建筑控地带划定等工作。2017~2018年参与长城及大运河等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段)标志的编写及安装工作。

      主要成绩及代表作:

      这些年完成了百余项文物保护工程的实践工作。其中,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十余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的项目三十余项;市保、区保的项目百余项;

      其中:天坛神乐署修复工程、孔庙十三经碑林保护工程先后获得北京市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筑设计优秀奖;大高玄殿乾元阁修缮工程获得北京市第十八届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同时还获得全国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这些年撰写了天坛神乐署凝禧殿建筑主体大木结构修复概述等文章,参与北京文物建筑大系、北京古建文化丛书、城市记忆-北京四合院普查成果与保护、北京四合院志等著作的部分编制工作。

  • 宋海欧

    宋海欧男,1976.04.16,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

    姓    名

    宋海欧

    性别

    出生日期

    1976.04.16

    工作单位

    及部门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文物保护事务室(事务中心)

    参加工作

    时 间

    2000.07

    毕业院校

    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建筑学专业(5年制)

    学    历

    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

    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文物保护方案审核、文物建筑修缮设计、仿古修缮设计

    职    称

    高级工程师

    电子邮件

    124423939@qq.com

    传    真

    63171937

    联系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东经路21号(神仓院)010-83169928

    邮政编码

    100050

    主要工作经历

    时 间

    工作单位及职务

    主要工作

    2000.07~2006.09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  初级

    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2006.09~2016.01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  工程师

    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2016.07~今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文物建筑保护设计

    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核

    工作业绩及研究成果

    从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在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工作,从事文物建筑保护相关工作,2005年取得中级专业职称;2013年取得高级专业职称,2016年被聘为文物保护事务室专业技术七级。主要工作如下:1.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研究;2.文物建筑保护研究工作;3.文物建筑修缮、修复设计与研究;4.文物修缮设计方案核查;5.文物建筑保护相关课题研究;6.文物保护书籍编撰;7.涉案文物鉴定评估;8.北京市文物局行政辅助等相关工作。

    在近二十年的工作中,参与完成百余项文物保护工程设计,独立主持五十余项工程设计。重要项目包括天安门金水桥暴恐抢险等紧急性工作;十三陵等世界文化遗产十五项;先农坛等国保项目三十余项,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获得省市级文物保护工程优秀设计奖三项,参与专业性规范编制三项。自2013年起,工作重点向保护研究方向转变,参与重要课题研究十五项,专业书籍编撰六项,发表论文三篇。2014年,本所成立文物保护事务中心,本人一直是事务中心重要组成人员,至今已经完成包括国保、市保、区保等文物保护修缮方案核查工作五十余项,未发生一起责任事故。组织编制20项“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调整”文本,参与“十三陵思陵文物盗窃案”等五项涉案文物鉴定评估工作。

      

      

  • 姜玲

    姜玲女,1979年12月,副研究馆员、高级工程师

      姜玲:女,1979年12月,副研究馆员、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古建筑保护与研究

      工作经历:自2002年7月毕业至今,先后在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的设计部、建筑历史研究室、办公室、科技保护研究室从事古建筑保护和研究等相关工作。

      主要成就及学术成果:

      1、古建筑保护相关标准的编制工作,共参与制定标准3项:《古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部分:木结构》、《古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石质构件》、《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规范》。

      2、发表《国子监辟雍池桥安全性检测评估与加固》、北京先农坛太岁殿结构安全评估等多篇论文。

      3、北京地区四合院的普查工作。对北京城区内的所有四合院进行调研并撰写了《城市记忆——北京四合院普查成果与保护》一书。

      4、北京地区现存祠庙建筑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北京现存祠庙建筑研究》一书中“宗祠与家祠”部分的撰写工作。

      4、《北京四合院志》的撰写工作。完成该书中“四合院的利用”部分的撰写工作。

      5、《北京古建文化丛书》的撰写工作。参与该套书中“寺观卷”、“陵墓卷”及“桥塔卷”的撰写工作。

      6、《北京地区长城资源调查资料汇编》编写工作。

      7、《北京古迹辞典》撰写工作。

      8、北京地区长城沿线周边城堡调查与研究课题的调研及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

      9、参与了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北京地区风化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修订(三期、四期)等课题。

      10、独立完成北京市文物局中青年干部专家辅导课题: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体系研究课题和二十世纪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课题。

  • 刘文丰

    刘文丰男,1981.10,副研究馆员

      刘文丰  男  1981.10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北京史及近代建筑文化研究。

      2004年进入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工作,参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制作与保管,国保单位申报材料编制,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及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等工作。参与《北京古代建筑精粹》、《北京文物地图集》、《北京文物建筑大系》、《中国近代建筑史》(该书荣获2018年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文物志》、《京城名刹护国寺》等图书编写。编著有《博物馆里的中国:阅读最美的建筑》(第一作者)、《北京先蚕坛》(第二作者)等图书。参与《北京古村落调研及保护建议》、《日下粮仓—北京官仓文化研究》(主持)、《北京先蚕坛史料与明清先蚕祭享研究》(市级)等课题调研。为东城区民盟区委撰写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报告,获区委区政府民主调研一等奖。撰写《北京的救世军建筑遗存及遗迹》《崇效寺建筑调查及相关史实考》《消失的北京中轴线建筑》《先农坛神仓的空间格局变迁》等论文二十余篇。

  • 胡昱

    胡昱女,1974.06 ,副研究馆员

      姓名:胡昱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4.06

      职称: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藏品账目管理及藏品研究

      工作经历:

      1996年入职首都博物馆。历任藏品部铜杂库、杂项及家具库责任保管员,现负责藏品账目管理相关工作。担任藏品责任保管员期间,参与完成库房文物清点、首博文物搬迁及上架、馆内外多个展览文物筹备及布撤展等工作。负责账目管理工作以来,参与完成新入藏藏品的鉴选及规范建账工作;参与提供藏品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及藏品相关各项综合查询,制作报表等工作。

      主要业绩和代表作:

      参与《金中都》、《馆藏精品》、《文人雅韵》、《北京文物精粹大系》之《铜器卷》、《工艺品卷》、《铜佛卷》等图录文物筹备,并参与撰写词条;负责组织首博改陈课题之《馆藏文物总账目整理研究》课题的实施,指导并参与结题报告的撰写及整理汇编;受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邀请,参加毛里求斯国家档案馆承办的学术交流会,做《档案管理》专题报告;参与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北京海关移交罚没文物的接收、鉴选工作。发表论文:《明代的北平都司与北平行都司——兼谈馆藏北平行都司夜巡令牌》、《明代赵政腰牌与马顺腰牌》、《三台砚辨-兼谈馆藏清仿三台砚》、《西京砚与泽州砚的并联研究 ——兼谈馆藏西京砚》等。

  • 傅萌

    傅萌女,1978.02,副研究馆员

      姓名:傅萌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8.02

      职称: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与研究

      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现就职于首都博物馆保护科技与传统技艺研究部,负责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与研究。参与修复馆藏火焰纹堆补绣僧帽、绛色缉米珠龙袍和织锦夹金补花百衲袈裟等一级品文物,参与北京市科委课题《首都博物馆馆藏出土纺织品保护研究》和《中国古代丝织品保护研究》,负责国家文物局项目《河北滦平博物馆馆藏纺织品抢救性保护与修复》和四川省博物院项目《四川甘孜州民族博物馆馆藏纺织品保护与修复》,撰写《馆藏〈六臂大黑天〉唐卡内容浅谈与修复》、《火焰纹堆补绣僧帽保护研究报告》、《庆寿寺出土僧帽样式考》、《明定陵孝靖皇后百子衣研制报告》和《谈“糸米”字与刺绣的关系》等文章。

  • 刘丞

    刘丞男,1981.11,副研究馆员

      姓名:刘丞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1.11

      职称: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藏品管理及佛教艺术

      工作经历:

      2001—2005年就读于兰州大学历史系,取得学士学位。

      2005年至今就职于首都博物馆保管部,从事藏品管理与佛教文物研究工作。

      主要成就及学术成果:先后在《紫禁城》,《收藏家》,《文物天地》等多家专业期刊发表佛教艺术研究论文十余篇,承担了多部图书的编委工作。受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单位委托,进行了佛教造像艺术方面的授课及现场实践教学。参与了《中国古代观音菩萨造像艺术展》、《首都博物馆佛教文物珍藏展》、《西藏历史文化展》的展览策划以及展品筹备等相关工作。参与了《馆藏文物登陆规范》的修订以及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一级品文物专家审核工作。

  • 张杰

    张杰男,1980年7月,副研究馆员

      姓    名:张杰

      性    别:男

      出生年月:1980年7月

      职    称: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工艺美术及设计历史与理论、艺术管理、城市博物馆陈列语言研究

      工作经历:

      2003年9月到首都博物馆参加工作,历任首都博物馆业务研究部馆员、陈列设计部副主任、研究与展示中心展览二部主任、策划研究部副主任,现任首都博物馆国内合作与民族考古研究部首席研究员,主要从事展览内容策划工作。

      主要成就及学术成果:

      参加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参与策划《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基本陈列;新馆开放后承担《世界文明瑰宝——大英博物馆250年珍藏》《卢浮宫珍藏——古典希腊艺术》《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等国内外临时展览内容策划30余项。

      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以艺术史和设计学理论视野研究解决博物馆展览中存在的问题。先后完成北京市文物局青年干部培养“一对一”课题“城市博物馆展览定位与陈列语言研究”“城市博物馆陈列语言及其效果研究”两项;参与国家文物局“社会经济变迁物证征藏(北京试点)” 课题研究。

  • 俞嘉馨

    俞嘉馨女,1983年1月,副研究馆员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3年1月

      职称: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博物馆学、北京史、展览策划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考古学方向,200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以来,进入首都博物馆资料与信息研究中心供职,2010年后转向展览策划与研究领域,先后供职于临展部、研究与展示中心、策划研究部等,目前作为策展人,供职于首都博物馆国内合作与民族考古研究部。

      所策划完成的全国性大型展览项目包括:“百工千慧——中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成果展”、“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反映地域历史文化的展览项目包括“南海遗珍——西沙华光礁沉船宝藏展”、“汉字”展、“京华雅韵——古都北京珍宝展”、“牦牛走进北京——高原牦牛文化展”、“望郡吉安”等;首都博物馆新春展览季的自创展览品牌“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展览,包括的“虎跃千年——2010年虎文化展”、“祥龙瑞彩——博物馆里过大年”展;首都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筹划了一系列反映宫廷文化内容的主题展览,本人策划完成了该系列之三“盛世风华——大清康熙御窑瓷”展。

      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现为北京市评标专家。

  • 穆红丽

    穆红丽女,1981年8月,副研究馆员

      姓    名:穆红丽

      性    别:女

      出生年月:1981年8月

      职    称: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民俗、北京文化、博物馆学,北京历史及民俗文化展览策划

      工作经历:

      2006年8月到首都博物馆参加工作,历任业务研究部、展览部、研究与展示中心、策划研究部馆员、副研究馆员。现为国际合作与历史文化研究部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展览内容策划工作。

      主要成就及学术成果:

      参加工作以来,先后承担国内外临时展览内容策划30余项,其中国际展览9项。重点展览项目如《城市记忆——百姓之家》《多彩中华》《北京的胡同四合院》;赴韩国首尔历史博物馆《一座城市的成长——包容的北京》;与日本东京都江户博物馆合作的交换展《江户与北京——18世纪的都市与生活》;赴美国、毛里求斯等地《老北京婚俗展》、《老北京寿礼展》等。学术方面,依托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展览,在《中国文物报》《文物天地》《北京民俗论丛》《科学教育与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馆刊》《北京文博》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数十篇。2015年承担了国家文物局重点课题项目:“1949年后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的调查研究”。

  • 李丹丹

    李丹丹女,1980.03,高级工艺美术师

      姓名:李丹丹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0.03

      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

      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艺术,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版画

      工作经历:

      1998——2002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取得学士学位

      2002——2005年任教于鲁东大学美术系

      2005——2008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取得硕士学位

      2008年至今就职于首都博物馆,从事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至今。           现为首都博物馆陈列艺术与创意开发部首席设计师。

      主要业绩和代表作:在首博工作期间主持设计完成的主要展览有《重生:巴洛克时期的西里西亚——波兰弗罗茨瓦夫国立博物馆馆藏精品展》、《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2017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历史文化》(2016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入选)、《呦呦鹿鸣——燕国公主眼里的霸国》(2015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高棉的微笑——柬埔寨吴哥文物与艺术》(2015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入选)、《御马摇铃——博物馆里过大年》、《包容的北京-一个城市的成长》(韩国首尔)等展览。

      个人绘画作品曾参加《全国三版展》、《对话夏娃——中国当代女版画家十人提名展》、《全国第十八届版画展》、《云南国际版画展》、《中国·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等展览。代表作:丝网版画《伤迹》系列。

  • 武望婷

    武望婷女,1978.04,研究馆员

      姓     名:武望婷

      性     别:女

      出生 日期:1978.04

      职     称: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

      有机质文物科技保护材料的研发,书画科学鉴定研究

      工作经历:

      2007.07 至2017.04  首都博物馆保护部工作

      2017.04至今        首都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秘书处

      主要业绩和成果:

      主要研究领域是有机质文物的保护,对博物馆空气微生物进行分析统计,用生理生化的方法研究了微生物对文物的危害机理、危害程度及有效抑制方法包括有害微生物的鉴定和防治。研制了一种高效、广谱新型丝织品防霉剂和文物的除尘剂;开展了书画鉴定研究,实现了传统鉴定和科技鉴定相结合,字画文物易损,分析技术全是原位无损; 首次将高光谱引入到书画鉴定中,对隐含信息进行发掘,鉴别真伪。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文保行业首家核心期刊《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等共计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2本,其中专著《博物馆空气微生物统计分析及防治》获第二届全国博物馆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专著《首都博物馆书画科学鉴定研究》中的部分成果获2018年中国测绘学会一等奖《彩绘类文物高光谱数字化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 王显国

    王显国男,1969年12月24日生

      王显国,男,1969年12月24日生, 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技史专业古钱币方向,硕士学位。同年进入首都博物馆藏品保管部,担任钱币库房保管员,其中2009-2016年兼任藏品保管部副主任。现职称为副研究馆员(文物鉴定)。

      作为钱币库保管员,主要从事钱币的管理、鉴定及研究工作。在对馆藏钱币的整理与鉴定的基础上,结合货币史与科技检测方法对馆藏货币进行研究,重点对明清货币进行系列研究,先后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成果有《乾隆五年改铸“青钱”原因初探》、《浅论乾隆五年(1740)铸“青钱”政策效果》、《首都博物馆藏明代永宣时期银锭研究——兼论明初云南银矿的开采与管理》、《清末铜元余利及其影响》、《晚清户部铜元成色探讨》、《馆藏清代“七钱二分”银饼研究》等。

  • 李赫

    李赫女,1975.12,高级工艺美术师

      姓名:李赫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5.12

      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

      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艺术、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94——1998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取得学士学位

      1998——2004年任教于北京市第三聋人学校残疾人职业高中

      2004——2007年就读于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取得硕士学位

      2007年至今就职于首都博物馆,从事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工作。

      主要业绩和代表作:在首博工作期间主持设计完成的主要展览有《祥龙瑞彩——博物馆里过大年》、《时光之芯——瑞士钟表文化之源》(2015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读城(1)——追寻历史上的北京城池》、《大元三都》、《金鸡唱晓——博物馆里过大年》、《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等展览。

  • 李文琪

    李文琪女,副研究馆员,1985年7月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李文琪,女,副研究馆员。1985年7月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2008年至今,就职于首都博物馆藏品管理部门,从事书画库房藏品管理与研究、提用等工作。

      参与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民国京派绘画研究”,承担主要研究工作,现已结项;参与国家文物局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项目,完成书画库房所有藏品的信息采集及相关文物的提用工作;参与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志》项目,承担首都博物馆藏文物的词条撰写工作。在藏品研究方向发表《董其昌<燕然山铭>浅论》、《首都博物馆藏齐白石<芭蕉书屋图>研究》等论文;在藏品管理业务研究方向发表《背景资料研究与中国古代书画藏品的管理、利用》、《风格陈列的尝试—首都博物馆“翰墨载情·丹青传心”展览纪略》等论文;在中国美术史研究方向,发表《<秋涧古松图>与清初正统画派的仿古传统》、《宋代以来三种山水图像之间的演变与联系》等论文;共计二十余篇。2017年策划《“翰墨载情•丹青传心”—首都博物馆典藏书法绘画精品展》并承担展览文物提用工作;2018年协助策划《近现代名人书法展》并承担展览文物提用工作。

  • 闫丽

    闫丽女,1980年07月,副研究馆员

      姓名:闫丽

      性别: 女

      出生年月:1980年07月

      职称:副研究馆员

      学习及工作经历:

      2003年至2006年就读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方向:微生物学,获硕士学位。

      2006年至今在首都博物馆保护科技与传统技艺研究部生物实验室工作。

      研究方向:

    • 丝织文物生物清洗方法的研究
    • 书画生物揭展剂的研究
    • 生物方法去除文物霉斑的研究
    • 生物方法在有机质文物上霉菌防治的研究

      研究内容:完成北京科委课题《中国古代丝织品保护研究》、《古书画揭裱保护研究》、《绿色生物溶壁酶在古文物霉斑去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有关生物保护的内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代表作包括《红茶菌发酵液清洗丝织文物表面结晶盐的应用研究》、《蛋白酶与表面活性剂协同清洗元代丝织文物上血迹的研究》、《古代书画文物上污染霉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和《生物揭展剂在古书画文物揭展中的应用》等,荣获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 黄小钰

    黄小钰女,1982.12,副研究馆员

      姓名:黄小钰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2.12

      职称: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辽金考古、博物馆学、展览内容设计

      学习工作经历:

      2001-2005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取得学士学位

      2005-2008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取得硕士学位

      2011-2015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取得博士学位

      2008年至今就职于首都博物馆,从事展览策划与研究工作

      主要业绩及学术成果:

      参与首都博物馆多项重大展览的策划与实施,例如《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回望大明——走近万历朝》、《台北世界宗教博物馆宗教文化展》、《北京胡同四合院展》、《白山•黑水•海东青——纪念金中都建都860周年》、《地域一体 文化一脉——京津冀历史文化展》等。担任《香江雅集》、《巴林左旗辽代壁画》、《巴林左旗辽代葬俗》等展览的内容设计。先后在《北京文博》、《收藏家》、《故宫博物院院刊》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参与多项课题研究。

  • 魏宇澄

    魏宇澄女,1979.08 ,副研究馆员

      姓名:魏宇澄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9.08

      职称: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博物馆学、中国近现代史、北京史地民俗

      参加工作时间:2003.9

      工作经历:

      2004年筹备《老北京民俗展》。2005年参与首博新馆七个专题陈列布展工作。2006年参与《北京声音》和《墨西哥古文明展》。

      自2010年起,独立担任首都博物馆临时展览及大型活动责任人。

      代表作:

      出版专著《北京古村落记忆·门头沟》《诗行年华》《门头沟古村落建筑装饰文化》《京西太平鼓》《切磋琢磨》《青春十年,留在了博物馆》《人生百味杂陈》

  • 高叶环

    高叶环女,1976年3月,高级工艺美术师

      姓名:高叶环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6年3月

      职称:高级工艺美术师

      研究方向: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博物馆文化产业、产品设计、陶瓷历史与传统工艺研究。

      工作经历:

      2000年7月至2005年10月就职于北京东方日海广告有限公司,任设计师;2005年11月至今就职于首都博物馆,历经文化产业部、研究与展示中心展览三部、展览部,现为陈列艺术与创意开发部设计师,先后从事文创产品设计研发、文化产业项目管理、展览项目责任人、展陈设计工作。

      主要成就及学术成果:

      主持设计《胸中丘壑——溥儒  萧愻绘画联展》、《笔底仙踪——明清佛教神像画展》、《长宜茀禄:乾隆花园的秘密》特展、《匠心筑梦烁古今——燕京八绝》特展、《草原的色彩——官布捐赠首博作品暨官布绘画艺术展》、《香江雅集——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特展》、《都市•生活——18世纪的东京与北京》、《望郡吉安》等展览多项。发表博物馆文化产业、展陈设计、器物研究、紫砂研究等论文多篇。设计作品获得2001年中国装饰织物图案设计大赛金奖、2001年韩国釜山国际纺织面料设计大赛特选奖。

  • 刘平

    刘平女,1982年2月,大学本科,高级会计师职称

      姓名:刘平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2年2月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高级会计师职称

      研究方向:财务会计学、博物馆财务管理

      工作经历:2000年7月至2006年9月在北京市天安门招待所(北京会议中心)财务部工作;2006年9月至今在首都博物馆财务部工作。

    2000.07

    2006.09

    北京市天安门招待所(北京会议中心)

    财务部

    出纳、会计、领班

    2006.09

    2013.01

    首都博物馆

    财务部

    综合会计

    2013.01

    2017.05

    首都博物馆

    财务部

    财务部副主任兼主管会计

    2017.05

    2017.11

    北京市文物局

    计财处

    挂职锻炼

    2017.11

    至今

    首都博物馆

    财务部

    支部书记总账会计

      主要成就及学术成果:

      在天安门招待所担任会计岗位工作中在资产管理方面专业能力比较突出。曾牵头完成了单位的固定资产清查及管理工作,并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量身定做了单位的资产管理系统并与财务系统有机的集合。

      2013年从事财务部副主任期间负责制定博物馆资金计划,合理安排收支,主持首都博物馆年度预算及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和申报等工作;重视日常账务处理、核算,严格遵守各项经费的开支标准及管理规定,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做好财务监督工作;重视项目管理工作,组织指导项目的评审申报、合同签订与审核、项目支付审核、项目调整及经费追加、项目绩效评价等工作;负责国家及北京市科研项目(课题)的财务管理、核算监督工作,配合审计部门对科研项目(课题)审计结题工作; 负责组织本单位年度财务决算工作,编好各种年度报表及分析报告等工作。

      公开发表的论文有《博物馆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研究》和《浅谈博物馆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等。

  • 何秋菊

    何秋菊女,汉族,生于1982年9月,副研究馆员

      何秋菊,女,汉族,生于1982年9月,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有机质类、色彩类文物分析与保护。2008年至今就职于首都博物馆保护科技与传统技艺研究部,从事文物分析保护工作。主要的研究工作有:古代织物染料鉴定、仿古玉人工沁色研究、书画修复用胶矾水中明矾替代材料的研究、古书画天然植物复合脱酸剂的研发等,曾在《文物》、《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分析化学》、《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Study in conservation》等国内外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5篇,代表作包括《一组古代丝织品上蓝色植物染料的分析鉴定》、《胶矾水在熟化书画用宣纸中的应用机理探究》等,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出版专著《文物色彩分析与保护》一部,参与《中国古玉无损科技检测与研究》一书编写。学术论文荣获“北京市文物局2013年度学术论文评比”二等奖等奖励,2015年荣获北京市委宣传部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资助。

  • 彭有

    彭有男,1963.1,高级工程师

      彭有,男,1963.1,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自动控制与消防报警系统的设计、调试与维护保养。

      工作经历:1987年07月至1994年07月,北京椿树整流器厂,技术科直流传动产品研发、生产,设计组组长;

      1994年08月至2007年07月,北京阿科普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消防报警系统设计调试组组长;

      2007年07月至今,首都博物馆,开放与安保部消防工程师。

      主要成就:学习并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关于博物馆消防安全方面的资料,对我馆消防系统的各种设备设施了如指掌,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内准确诊断并作出正确处理,保证博物馆消防系统的安全使用。规范首博标识体系。调整消防水系统气泵压力开关,运用专业水平处理夜间消防报警等突发事件;擅长处理现场疑难问题。科研业绩:1994年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93 244251.X 。1997年获得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2014年完成论文《博物馆消防安全重在预防,贵在落实》,并发表在2014年《首都博物馆论丛》总第28辑388页。

  • 王鸿雁

    王鸿雁女,1970年1月,副高级研究馆员

      王鸿雁,女,1970年1月,副高级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博物馆考古。本人1993年7月至1995年8月在山东省梁山县第三中学任高中英语教师,2001年8月至2015年3月,在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从事历史文化研究工作。2015年4月入职首都博物馆,从事陈列展览策划与文物历史研究。主要成就及学术成果有:书籍《颐和园志》、《颐和园排云殿佛香阁长廊大修实录》、《庆演昌辰——慈禧与德和园演剧》;论文《颐和园养云轩未罹火患》、《略论清漪园造园的艺术风格》、《清漪园宗教建筑初探》、《颐和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管理》、《从颐和园仁寿殿论清代皇家园林的政治地位》、《颐和园清华轩卧碑探研究》、《清宫王府戏曲观演文化探究》、《案头之山水 尺幅之万里——关于首都博物馆人文景观展陈的思考》、《金戈铁马中的长城与北京城——试论长城在古代北京城市发展史中的作用》。

  • 吕淑玲

    吕淑玲女,1961年2月生于北京,本科学历

      吕淑玲,女, 1961年2月生于北京 ,本科学历。2014年获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1979年在北京市文物局系统参加工作,1984年至今在首都博物馆从事文物保护相关内容(如古物的囊匣制作、字画装裱、复制、拓片、陶瓷修复等)工作,现在文物保护修复中心陶瓷组就职,主要研究方向为馆藏瓷器的保护修复研究工作。主持并参加修复完成馆藏陶瓷708件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8篇.近年来对馆藏古陶瓷保护修复方法和材料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古陶瓷修复中最小干预方法的理解与研究、环保水性丙烯颜料在古陶瓷修复作色环节上应用的研究、再次修复的清洁及加固最佳方法研究等内容,研究成果已应用,效果显著。多年配合首都博物馆完成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内容,受聘北京联合大学学生实习及授课工作。

      主要主持并参加修复研究工作项目的单位和展览名称:

      中国长城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华侨博物馆院、南海一号博物馆、中国宝丰汝窑博物馆、宋庆龄故居、北京牛街礼拜寺、老三汉墓出陶器保护修复、平谷、密云、延庆、昌平、门头沟等博物馆展览藏品的修复、北京孔庙石碑修复、长宜氟禄___乾隆花园的秘密、西天诸神___古代印度瑰宝展、美洲豹崇拜___墨西哥古文明展、牛年说牛文化文物展

      主要发表的论文题目:

      《宋白瓷盘修复的三个主要方面》、《浅说元代青白釉瓷器的修复》、《国宝背后的故事——48块碎片粘成元青花凤首扁壶》、 《介绍几件元大都出土瓷器的复原与修复》、《磁州窑白地黑花瓷器修复中的几个问题》、《明青花花盆的修复思路》、《博物馆藏品的保管与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古陶瓷修复》、《浅说馆藏明嘉靖青花鱼藻纹大缸修复中 的“ 最小干预方法”》、《古陶瓷修复技术》等。

  • 范胜利

    范胜利1978年11月,副研究馆员

      姓名:范胜利

      出生年月:1978年11月

      职称: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书画修复、美术史、文物保护

      学习及工作经历:

      2005年至2008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中国书画修复,获硕士学位。

      2008年至今在首都博物馆字画修复室工作。

      主要业绩:参与各种大、中、小修,修复馆内外文物900余件。主要参与的修复项目有09年~10年参与修复中央美院美术馆馆藏书画作品50余件;10年~11年中国美术馆邓拓捐献作品近百件。东城区文化馆书画文物70余件;中国文学馆书画文物50余件;2011年~2012年,参与完成了修复馆藏清代地契项目的任务,一共修复了3060件文物, 2012年,参与北京市科委课题《古书画揭裱保护研究》;2016年,承担北京文物局社科类课题《中国书画修复理论研究》;2017年,主要承担首博馆藏鲜于枢《进学解》手卷等文物的保护复制工作室建设项目。

      代表著作:《中国人物画通鉴——砚田百亩》; 《当代中国画文脉研究——贾浩义卷》;《博物馆书画修复理论与实践》;《艺术影响中国——百年中国油画名作十谈》,该书入评中国出版集团的“2014年中国好书榜第三期”,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4年12月“大众好书榜”,最终进入年度前60名。2015年2月12日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栏目专门介绍了该书;2015年5月25日中央电视台10套《读书》栏目播出“美比历史更真实”名家点评该书节目。

  • 栾晔

    栾晔女 ,1969,10,副研究馆员

      姓名:栾晔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9,10

      职称: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 藏品账目管理及藏品研究

      工作经历:

      1989年参加工作,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群工部。.

      2007年,调到保管部,任文物编目员。负责文物总账。

      2011年取得文博副研究馆员职称。2018年11月调到首都博物馆藏品管理与遗产调查部。

      主要成就及学术成果:

      先后在《紫禁城》 《满族研究》 《建筑技艺》 《收藏家》 《文物修复研究》 《中国地名》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等多家专业刊物发表过文章。对馆藏清代宫廷器物进行分类和介绍。在工作中先后参加和主持了诸多文物监交工作,参与独立完成沈阳故宫文物二级品建档工作。多次参与大型的文物展览交接工作;如,广州:《弦轮密运——沈阳故宫钟表展》,后转运长春。台湾:《大清盛世——沈阳故宫文物展》负责展品交接、运送。

  • 孙勐

    孙勐男,1979年12月出生,副研究馆员

      孙勐,男,1979年12月出生,副研究馆员。

      参加过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金代皇家陵寝、圆明园、香山、奥运场馆、南水北调北京段、石景山金代吕氏家族墓、玲珑巷宦官墓葬群、通州区路县故城遗址等的考古发掘。

      发掘报告:《鲁谷金代吕氏家族墓葬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10年。

      《北京考古史·元代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 张智勇

    张智勇研究方向:夏商西周考古

      张智勇简介:

      研究方向:夏商西周考古

      工作经历:2006年至今,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主要成绩及代表作:主持了通州武夷花园、丰台王佐、房山窦店、大兴采育、丽泽金融商务区、顺义南法信、大兴新城、顺义牛栏山、丰台花乡、北京新机场等发掘项目90余项。

      代表作有《北京奥运场馆考古发掘报告》、《丰台王佐遗址》、《窦店与长阳》、《丽泽墓地》等考古发掘报告,《北京考古史(夏商西周卷)》专著1部,此外发表《北京夏商西周考古学的类型谱系》、《北京出土明代明威将军徐通及夫人董氏墓志考释》、《东北地区直銎铜斧的类型与分期》、《东北地区直銎铜斧的分区与源流》、《北京地区唐代窑址初探》及《房山长阳1号地汉墓》、《昌平未来科技城北区汉墓发掘简报》、《十二平方公里项目南区N14地块汉、唐墓葬发掘简报》、《密云新城0306街区B地块唐墓发掘简报》、《北京大兴康庄辽墓》、《北京顺义新城第五街区元墓发掘简报》、《丰台石榴庄汉、明、清墓葬发掘简报》等各类学术论文、简报40余篇。

  • 丁利娜

    丁利娜女,1983年生,副研究馆员

      丁利娜,女,1983年生,副研究馆员。

      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硕、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2008年至今,就职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从事北京地区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辽金考古、汉代考古等。

      从事工作以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北京延庆西屯墓地发掘研究报告》),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1项(《北京地区金代陵墓的考古学研究》),主持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1项(《金中都周边墓葬葬俗研究》)。目前出版专著1部(《北京考古史•金代卷》),并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合作完成专著2部,即(《清代园寝志》和《中国出土壁画•北京卷》)。在《考古与文物》、《华夏考古》、《北方文物》、《边疆考古研究》、《辽金史论集》、《中国文物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北方民族考古》、《文物春秋》、《北京文博》、《文物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 冯双元

    冯双元男,1981年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冯双元,男,1981年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2005年6月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年6月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8年7月起在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建筑考古、北京区域考古研究。

      主持的考古发掘项目主要有密云县北单家庄辽代墓葬考古发掘、大兴旧宫小龙河桥梁遗址发掘、石景山南宫净德寺遗址考古发掘、石景山八大处清代家族墓地考古发掘、石景山五里坨马希纳家族墓地考古发掘、房山区琉璃河遗址2018年考古发掘。承担市、局级科研课题4项。发表论文、考古简报20余篇。

  • 董育纲

    董育纲男,1961.01.19,大本 (自修考古与鉴定研究生课程),副研究员

      董育纲  男 出生:1961.01.19 学历:大本 (自修考古与鉴定研究生课程),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 青铜器修复鉴定、壁画的修复、异地迁移的保护、古墓葬、遗址保护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从事文物修复、文物保护工程。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文物修复、青铜器、石刻等各种文物的复制。2000年以后在文物修复的基础上又在文物保护工程上进行多项大型遗址、古墓葬、窑址、墓葬壁画现场保护加固及整体迁移、异地安置复原的文物保护工程。主要出版,《北京文物保护报告》,《北京地区辽金墓葬壁画保护研究》等。

  • 于璞

    于璞男,1980年2月生,陕西西安人,考古学硕士学位,副研究馆员

      于璞,男,1980年2月生,陕西西安人,考古学硕士学位,副研究馆员。

      1999年至2006年在西北大学考古专业学习,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 2006年至今在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田野考古发掘、考古研究。

      2008年11月评为馆员,于2011年获得国家文物局认定的田野考古领队资格,2013年8月评为副研究馆员。

      2006年以来主持考古发掘项目20余项。发表《昌平沙河》、《延庆胡家营》、《海淀中邬》等考古报告、研究专著8部(含合著),在《文物》、《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北京文博》等期刊发表考古简报、论文30余篇。

      研究方向主要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同时结合考古工作实际,研究范围涉及北京地区战国、汉代、唐代、辽金时期、明清时期。

  • 刘乃涛

    刘乃涛男,1979年2月生,副研究馆员

      刘乃涛,男,1979年2月生,副研究馆员。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

      研究方向为考古发掘、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

      主持和参与琉璃河西周遗址、大渠汉代墓葬、唐幽州节度使刘济墓、龙泉务辽代窑址、大庄科矿冶遗址、金代皇陵、辽金壁画墓等遗址和墓葬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其中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主持过多项国家文物局、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北京市文物局的重点科研项目。出版的发掘报告和学术专著主要有《北京地区辽金墓葬壁画保护研究》、《北京文物保护报告》、《北京考古工作报告》、《北京龙泉务窑辽代瓷器科技研究》等。

  • 李永强

    李永强男,1975年8月生,副研究馆员

      李永强,男,1975年8月生,副研究馆员。

      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就职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及相关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古陶瓷,北京地区考古。

      曾主持过毛家湾瓷器坑、清河汉城等考古发掘多项,主持金陵石门峪帝陵区的初步调查。出版《北京毛家湾明代瓷器坑考古发掘报告》(合著)、《北京考古史·明代卷》,发表简报、论文十余篇,涉及古陶瓷、北京地区考古。

  • 胡桂梅

    胡桂梅女,1978年6月出生,副研究馆员

      胡桂梅,女,1978年6月出生,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明清服饰、杂项研究。

      2000年起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工作社教部工作,2009年进入保管部工作,结合馆内明清服饰、杂项方面的文物,深入研究,先后在《北京文博》、《收藏家》等刊物上发表《浅谈明清命妇礼服》、《北京艺术博物馆藏龙纹补子分析——兼论明代皇室成员龙纹胸背及补子的使用》、《威严与华美——清代龙袍略论》、《略谈明代皇室成员冠服中(组)玉佩的使用》、《北京艺术博物馆清代漆器赏析》、《元明雕漆之美-从北京艺术博物馆所藏两代雕漆谈起》、《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清代集锦墨鉴赏》、《浅谈清代贡墨》等数篇研究文章。参加北京市文物局课题研究,撰写、提交《清代龙袍研究》研究报告。参与《鼻烟壶三十问》、《明代职官制度及官员服饰》的撰写。挖掘馆藏文物文化内涵,完成《清代帝王生活侧影展》、《明清文房用具展》的策展工作。

  • 刘远洋

    刘远洋女,1980年8月出生,副研究馆员

      刘远洋,女,1980年8月出生,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古代纺织品。

      2004年起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工作,主要从事古代织绣文物的保管与保护,在此过程中,深入开展相关专业研究:一方面,着眼于对馆藏织绣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发掘,通过展览的方式使文物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先后策划完成了《锦衣华裳——中国古代服饰展》《丰繁竞秀——清代服饰文化精品展》《美人如花隔云端——中国明清女性生活展》等多项展览,其中《美人如花隔云端——中国明清女性生活展》被作为馆内重点推介展览之一,先后在颐和园、葫芦岛市博物馆等地展出,受到广泛好评,社会反响良好;另一方面,积极参加科研工作,撰写出版专著《中国古代织绣纹样》,参与学术项目《明代大藏经丝织裱封研究》《中国文物图案造型考释·织绣》《中国文物志(可移动文物篇)》的研究和论著编撰工作,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有《古建改造库房内纺织品文物保存环境的控制》《清代缂丝艺术浅析》《云肩文化述略》《清代女子服饰及其装饰艺术》等二十余篇。

  • 李蓓

    李蓓女,1981年5月出生,副研究馆员

      李蓓,女,1981年5月出生,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博物馆传播与博物馆信息化。一直从事博物馆宣传和信息化,负责本馆展览宣传、观众研究等工作。近年来发表《“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信息的组织与传播模式浅析》《博物馆社会价值在即时通讯应用平台的实现方式——以微信为主要分析对象》《作为媒介的博物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中国博物馆在公众中的传播》《梅与竹——基于图像学的博物馆文创概念提取与开发》《“诗中之画”与“画中之诗”——文人画中的题画诗》《如意云纹装饰在清代服饰中的应用》等文章。

  • 张杰

    张杰女,1976年5月,副研究馆员

      张杰,女,1976年5月,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满族语言与历史文化、满文研究。

      1998年7月——2017年3月  黑龙江省金上京历史博物馆社教部、金源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陈列部。2017年4月——至今北京艺术博物馆保管部。

      撰写《水月镜花》、《金源遗珍》展览大纲、《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陈方案》。《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第三版东北条目黑龙江撰稿群成员。主持市文物局科研课题《清代北京地区满文碑刻研究》,参加高校科研课题《东北民间八旗谱牒文献整理与研究》《渤海、金源、满洲历史文化传承关系研究》《阿尔泰语系诸语族亲缘、接触关系语言学“假说”历史关系实证研究》。在《清史研究》、《满族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黑龙江苏完瓜尔佳哈拉满文谱书初探》、《乾隆御碑诗<帝都篇>与<皇都篇>满文文本之考》等10余篇。《黑龙江苏完瓜尔佳哈拉满文谱书初探》获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二届中国民族古文字和古文献优秀论文奖”;“黑龙江省文化厅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满文书法作品《乾隆御碑诗满文<皇都篇>》获“第二届中国满语文书法展赛”特等奖。现为沈阳师范大学满语文水平等级测试中心测评专家。

  • 孙秋霞

    孙秋霞女,1978年9月出生,副研究馆员

      孙秋霞,女,1978年9月出生,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学及博物馆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年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工作,主要从事博物馆观众接待和服务、科普展览及教育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在此过程中,一方面组织了《沟通历史与现实——中国传统编制系列》科普活动,其中“中国传统编制”获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秀活动三等奖。策划实施了面向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放飞艺术梦想》、《老有所乐》美育教育活动,“绿色课堂——北京地区的植物”科普课程、“艺术假日——寒暑假青少年文化科普活动”以及“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科普”课程等,活动均得到观众的好评。另一方面,积极参加科研工作,其中《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激活博物馆文化资源,探索“文物说话”育人方式——以北京艺术博物馆为例》、《试论新教育环境下的博物馆公共教育如何实现博物馆社会价值》、《从“曲高和寡”到“摆渡人”——博物馆教育角色的变迁》等论文获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博物馆学会、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校外教育协会等单位办法的研究论文奖项,其他先后发布论文二十余篇。

  • 白雪松

    白雪松男,汉族,生于1981年8月,河北秦皇岛人,副研究馆员,九三学社社员

      白雪松,男,汉族,生于1981年8月,河北秦皇岛人,副研究馆员,九三学社社员。201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研究部工作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子监历史、科举制度和展览陈列。

      参与编撰《续修国子监志》,编纂《明清皇帝讲学录》。撰写《中国古代官德文化展》大纲,并参与本馆多项展览工作。发表论文《试析国子监南学的历史演变》、《传统文化类廉政教育基地的展览序厅定位》等。近年来着重开展孔子展、科举展学术资料收集,带领部门同仁将工作重心从著作编写转移到展览陈列上来,负责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陈调研一期、二期项目,统稿调研报告。

  • 常会营

    常会营男,生于1980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博士

      常会营,男,生于1980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博士。2009年起,就职于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孔庙国子监论丛》执行编辑。主要研究方向儒家哲学、论语学、孔子及弟子、祭孔礼仪及孔庙国子监历史文化。自2009年至今,已经出版学术专著一部《<论语集解>与<论语集注>的比较研究》,该书获“北京市社科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北京孔庙祭孔礼仪研究》获得2019年度北京市文物局青年业务人员科研成果出版项目资助,即将出版。主持北京市文物局课题《孔门七十二贤研究》,现已结项。参与编著北京市社科基金课题成果《续修国子监志》与《新编国子监志》,现已出版。参与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传统六艺在基础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另参与编著《<群书治要>选粹与导学》等。2009年至今,发表学术文章50余篇。

  • 王琳琳

    王琳琳女,1976年,副研究馆员

      王琳琳,女,1976年,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儒家思想、孔庙国子监历史

      工作经历: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儒家哲学,哲学硕士。毕业后一直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研究部从事展陈和科研工作。由于科研成绩突出,被推举为博物馆学术带头人。

      主要成果:专著《北京孔庙国子监匾联考辨》获得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作为北京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续修国子监志”的实际负责人,组织完成课题并与部门同仁合作撰写完成《续修国子监志》和《新编国子监志》的出版。任2015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国子监乾隆石经研究与保护”负责人。参与“乾隆石经”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多年来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篇,累计字数20余万字。

  • 董燕江

    董燕江女 ,1975.07,高级会计师

      姓名:董燕江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5.07

      职称:高级会计师

      毕业院校及专业:北京市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

      学位学历:在职研究生

      研究方向: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工作经历:

      1997.09----2001.02 北京豪威大厦财务部会计

      2004.11----2005.07北京奇峰宾馆财务部会计

      2005.11----2008.01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办公室出纳

      2008.01----2012.01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办公室会计

      2012.01----2016.01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计划财务部会计

      2016.01至今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办公室会计

      主要成就及学术成果:

      1、独立撰写论文:《略论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发表于《当代经济》2015年第3期总第363期。

      2、独立撰写论文:《博物馆类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探索 》,发表于《当代会计》/2016年2月总第26期。

      3、独立撰写论文:《博物馆类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浅析》,发表于《新教育时代》/2016年6月第21期。

      4、独立撰写论文:《大数据技术与公共安全信息共享分析》,发表于《科学与信息化》/2017年3月总第538期。

      5、独立撰写论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公共事业单位管理》,发表于《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年06期。

  • 赵梅

    赵梅女,1965.5出生,现就职于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赵梅,女,1965.5出生,现就职于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研究。赵梅同志在文博系统工作35年,曾参加《中国博物馆志》、《北京博物馆年鉴》、《北京博物馆指南》、《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年》的编写工作,参与组织策划中国博物馆百年庆典、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会和申办2010年世界博物馆代表大会活动。撰写《中国博物馆100》论著,参加《中华大典》古籍整理,参与课题6项。在北京文博、中国博物馆、北京文化创意、北京民俗论丛等发表多篇论文。参加局“创意无限”文化产品设计比赛,并多次获奖。

  • 郝培云

    郝培云女 ,1964.04,文博副研究馆员

      姓名:郝培云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4.04

      职称:文博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陶瓷鉴定

      工作经历:

      1984.08-1987.10 北京市文物公司韫玉斋经营部一般干部

      1987.10-2001.04 北京市文物公司墨缘阁经营部 一般干部

      2001.04-至今    北京市文物公司韫玉斋经营部 一般干部

      主要成就及学术成果:

      自入职以来,主要工作是陶瓷经营管理以及鉴定专业。在韫玉斋门市经营部主要经营瓷器,工作内容是日常瓷器出库、定价、营销,其中以鉴定定价工作尤为重要,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从事这项工作。从翰海拍卖公司成立以来,历年都参加翰海的拍卖工作,并参与了翰海韫玉斋专场的拍卖工作,主要工作是征集拍品,对拍品进行鉴定、定价、照相、编书、及校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拍卖成绩。另外一项工作是在拍卖现场,给文物爱好者讲解传授文物知识,介绍拍品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及文化信息,和鉴定知识,收到良好的效果。2017年入选文物公司专家组,其职能参与库房整理、商品定价等工作。

  • 唐培勇

    唐培勇男,1970年1月出生,二级美术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博士

      唐培勇,男,1970年1月出生,二级美术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博士,“中西方绘画的理论与实践”方向。 出版专著《徐悲鸿绘画鉴赏》;《少儿快乐造型——趣味素描篇》。油画发表:《静物》、《自画像》发表于《文艺研究》。论文发表:先后在《美术》、《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报》、《美术报》等发表“立足于自己的民族精神和生活发展自己的现实主义”;“徐悲鸿艺术的浪漫主义本质特色”;“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综论”;“为民族造像——徐悲鸿《愚公移山》回顾”;“廖静文与徐悲鸿:卓然大家的一个世纪”;“徐悲鸿1924年创作的美术史意义”;“徐悲鸿画中的声音主题”;“严师与伯乐——谈徐悲鸿的师者情怀”。

  • 刘名

    刘名女,1975年10月出生,高级讲师,北京师范大师硕士

      刘名,女,1975年10月出生,高级讲师,北京师范大师硕士,供职于徐悲鸿纪念馆。“不用扬鞭自奋蹄”,自入职以来,潜心钻研徐悲鸿艺术。近年来,在人民艺术上、美术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幅;在人民艺术官网开辟“徐悲鸿画中话”研究专栏,发表研究成果数十篇。参与“八家名人故居联盟”出书,独产完成“名人故居纪念馆馆藏文物故事”、“记忆空间”、“学术论坛”及“名家名言”部分有关徐悲鸿的所有内容。参与“徐悲鸿廖静文伉俪艺术人生回顾图片展”的图片整理、筛选及部分文字编写工作,通过“艺术人生”、“碧血丹心”、“领军之师”、“爱的守护”、“继往开来”、“时代风范”来回顾徐悲鸿、廖静文的艺术人生和伉俪深情,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

  • 张蕴芬

    张蕴芬民盟盟员,女,1965年6月20日,副研究馆员

      姓名:张蕴芬

      政治面貌:民盟盟员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5年6月20日

      职称: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北京史、清史

      工作经历:

      1988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在北京西山大觉寺管理处从事文博业务工作三十余年。主持及参与大觉寺历史文化展展览及历次改陈,负责策划展览、撰写大纲、实施展览等具体工作。参与大觉寺主办的“玉兰节”、“银杏节”及部分传统节日系列文化活动策划、实施等社教工作。

      主要成就及学术成果:

      发表《大觉寺馆藏契约文书述略》、《明清时期大觉寺寺田源流考》、《从清代大觉寺兴衰看帝王对佛教的影响》、《辽金时期燕京清水院探微》、《大觉寺-千年古刹与佛教文化》等多篇论文。合作撰写《大觉禅寺》、《大觉寺藏契约文书整理及研究》、《大觉寺》等著作。《大觉寺藏契约文书整理及研究》一书荣获2014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主持并参与《大觉寺藏清刻典籍八种》、《大觉寺藏契约文书整理及研究》、《大觉寺藏契约文书记载寺庙的初步调研》等市文物局科研课题。

  • 董绍鹏

    董绍鹏男,1967.06,副研究馆员

      姓名:董绍鹏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7.06

      职称:副研究馆员

      毕业院校:吉林大学考古学系考古学专业

      学历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历史学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

      北京先农坛历史文化内涵,先农文化,北京四合院建筑文物

      工作经历:

      1990.07—1995.02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干部

      1995.02—2004.09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

      2004.09—2016.01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陈列保管部主任

      2016.01至今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陈列保管部干部(部门负责人)

      主要成就及学术成果:

      1、合著:《北京先农坛史料选编》、《先农神坛》、《北京先农坛》、《回眸盛典——解读清雍正帝先农坛亲祭图、清雍正帝先农坛亲耕图》、《日下遗珍——北京四合院建筑文物研究》、《北京先蚕坛》。

      2、出版个人专著《先农崇拜研究》。

      3、参与局级科研课题“北京先农坛史料汇编”(2000-2002年)、“北京先农坛部分建筑匾额复原”(2014年)。

      4、主持局级科研课题“北京城四区旧城范围内四合院建筑文物调查与研究”(2006-2007年)。

      5、主持北京市社科规划办课题”北京先蚕坛史料与明清先蚕祭享研究“(2018-2020年,进行中)。

      6、主持编纂本馆十三五重点科研项目《北京先农坛志》的全部筹划,编写部分章节。

      7、参与本馆基本陈列“中国古代建筑展”、“先农坛历史文化展”的部分大纲内容编制和陈列工作。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