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底笔者与山友一起,在房山区谷积山灵鹫禅寺西北山崖间见到半人工开凿的观音洞,洞壁雕凿圆龛嵌石,龛内供奉汉白玉观音像,头失身断。圆龛下方一石碑倒卧在地,长90 厘米,宽58 厘米,边沿刻素框,框内从右至左横书楷体标题"移嵩山祖庭大少林禅寺宗派之图",标题下纵书楷体字十五行: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清净真如海,湛寂淳祯素。德行永延恒,妙体常坚固。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衷正善禧祥,谨悫愿济度。雪庭为导师,引汝归玄路。
时正统十三年八月吉日立经查阅资料得知是元代曹洞高僧雪庭福裕做少林寺住持时为少林寺制定的宗谱,俗称七十字辈。福裕(1203-1275),1249-1255 年任河南嵩山少林寺住持期间,制定了少林宗谱,至今已有760 年。复制少林禅寺宗派之图的时间是明代正统十三年,即1448 年,距今已567 年,距福裕离世时(1275 年)仅有173 年。此图照"嵩山祖庭大少林禅寺宗派之图"复制,所以称"移",时间距福裕制定宗谱的时间又近,碑石文字书写工整,制作精细,讹误几率应该极小,因此这通碑石的史料价值非常高。
现在少林寺僧有"永、延、恒"三辈,是宗派图中的第33-35 字,没有"正"字辈。而在宗派图里确实有"正"字辈,排在第62 位,这个"正"字至少要在200 年后才会出现,如近来自称少林弟子的"释正义"应并非实名。就目前社会上关于少林寺宗谱问题出现的混乱现象,有必要对谷积山少林寺宗派之图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正视听。
谷积山"移嵩山祖庭大少林禅寺宗派之图"纵书,前十四行为七十个字,第十五行是立石时间。宗派之图即宗谱,宗谱限于前七十字。前六十字是单字组成的押韵五言句,看不出单字之间在字意上有什么联系。最后十个字"雪庭为导师,引汝归玄路"有意思表达,这十个字是写给少林弟子的寄托词。第六十个字的"玄"字与第十九个字相同,在谱系中不应出现相同字,因此证明雪庭福裕制定的少林寺宗谱是六十个字。
宗谱的字是固定的,不可更改的,包括不可用同音字替代。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林寺六十字谱常有传抄错误。《新编少林寺志》记载: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清。净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德行永延恒,妙本常坚固。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衷正善禧禅,谨悫原济度。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
《新编少林寺志》有八个字与"移嵩山祖庭大少林禅寺宗派之图"不同。第20 字"祖"误为"清",且不押韵。第21、22 字"清净"误为"净一",第29 字"祯"误为"贞",第37 字"体"误为"本",第65 字"祥"误为"禅",第68 字"愿"误为"原"。第六十九字有意将"玄"加了"金"的偏旁成"铉"。
《少林寺资料集》摘《行继斋随笔》云:
自元代迄今,少林僧取名,皆不越此。惟第十九字辈,少林碑刻僧名,有作本字玄者,有加金铉者,其亦五行之语,中于徒欤?禅门口诵少林七十字辈略异,第四字作"自",第十二字作"宏",第四十四字作"幽",第五十一字作"里",第五十八字作"愿",第六十八字作"皈",第六十九字作"元",义虽较通,然考诸元以来,少林碑刻所载僧名,悉与释氏源流五家宗派世谱定祖图序相符。
少林碑刻有将第19 字玄加金为"铉",显系画蛇添足。禅门口诵多以同音字代替本字,如"自"代"子""宏"代"洪""皈"代"归""元"代"玄"。文章中还常见一些错字,如第44 字"幽"有误为"山"的,第50 字"祚"竟错成"诈"的,第51 字"衷"因与繁体" "字形相近而成错,还有误以为"衰"的。第59 字"崇"有误为"宗"的,第58 字"愿"常误为"原"。
刻板有误、印刷字迹模糊致使识读错误,口传又不可避免同音字错误,所以少林寺六十字辈在五六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不少不应出现的错字,谷积山"移嵩山祖庭大少林禅寺宗派之图"可以作为标准版谱序订正错误,它是佛教禅宗少林宗派的无价之宝。2014 年春,笔者再访谷积山却不见此石,但愿其安在、永世流传。
(张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