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
loading...

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醇亲王夜宿证果寺

日期:2017年08月30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清代有几个王爷似乎与八大处证果寺有不解之缘。恭亲王奕訢(鬼子六)在光绪年间连续五年游宿证果寺,写了十五首诗。无独有偶,奕訢的弟弟醇亲王奕譞,也曾游宿证果寺,也有诗作,虽说只有两首,但颇具情趣。

       奕譞(1829-1890), 号朴庵,自号适园主人,爱新觉罗氏。道光皇帝第七子,文宗同母弟。初封多罗醇郡王。因参与慈禧、奕訢发动的"祺祥政变",他获得重用,晋醇亲王,世袭罔替。他在奕訢一派下台之后,实际执掌朝中大权。其子载湉,入继帝位,即光绪皇帝。其孙溥仪,即末代皇帝,年号宣统。奕譞去世,谥号贤,史称醇贤亲王。平心而论,奕譞的学识和才智均不及恭亲王奕訢,但他深谙"明哲保身"之道,为人谨慎谦卑,不因身份显贵而锋芒毕露,这是他一生荣显的重要原因。从醇亲王夜宿证果寺这件小事上,也能反映出他为人谦卑、不露锋芒的一贯作风。

       据奕譞《九思堂诗稿》记载:同治九年(1870 年)九月十五日,醇亲王到西山游览,看天色已晚,醇亲王授意侍卫和小太监前面开道,返回京城。过了磨石口(今模式口),醇亲王向北望去,只见连绵起伏的青山,树木蓊郁,依稀可见北边的山环内有一座白塔。醇亲王勒住马缰,用马鞭指着白塔方向问道:"那是什么所在?"侍卫和小太监争着献殷勤:"王爷,那不是白塔坡的白塔吗?前些日子咱们去灵光寺,想上白塔坡,时间来不及了,没去成。"醇亲王想起来了,那里不仅有灵光寺,还有证果寺、宝珠洞、香界寺、龙王堂、大悲寺、长安寺等寺院,是规模宏大的佛教建筑群。那次游灵光寺,因时间紧迫,仅游览了灵光寺,此次正好弥补这一缺憾。于是,醇亲王一行向白塔坡进发,策马沿石径而上,但夜幕降临,来不及游览,于是来到证果寺,叩响了山门。小和尚开了山门,打量着几位不速之客,既有侍卫,又有小太监,知道不是等闲之辈,慌忙报告住持,住持心纯急忙出迎。上次醇亲王游灵光寺时,心纯陪同游览,因此认识醇亲王。心纯一脸茫然,那神情分明是说:大晚上的,怎么也不事先打个招呼?心纯不敢怠慢,将醇亲王一行迎入寺内客房。醇亲王说明来意,心纯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放下来。寺内缺少被褥,小太监就两人一套被褥凑合了。没有蔬菜,心纯用小米粥招待醇亲王一行。马就更好办了,寺外山坡到处都是草,让小和尚牵着马吃草去。醇亲王一行喝完粥,在寺内游览。寺内古柏森森,怪石屹立。寺内有一楼榭,名叫"翠微山馆",上面悬有"万景得清襟"匾额,为成亲王永所书。论辈分,永还是醇亲王的伯祖呢。再往北,有一巨石破山而出,自然成洞,名秘魔崖,相传是卢师降伏二青龙修行的地方。游玩观赏,兴致未尽,皓月东升。欣赏夜景,世态炎凉,为之一扫,醇亲王向僧人借来纸墨,笔走龙蛇,成诗一首,题目是《证果寺月夜即事》,诗云:
山月伴游人,尘虑消诸妄。
昔闻恨缘悭,此游亦云壮。
僧讶客不速,我自心神旷。
危岩认仙踪,古洞探秘藏。
林峦合苍翠,云烟幻形状。
随意即为家,倜傥成习尚。
曷敢继前辈,颇喜性非昂。
掷笔一长啸,多谢山灵贶。
奕譞诗兴未尽,又赋诗一首,题目是《宿翠微山馆》,诗云:空山万籁寂,皓月一轮圆。
妙境殊难得,虚窗合废眠。
平临峰对峙,俯视塔孤悬。
御冷松枝拾,新泉细细煎。
写完两首诗,醇亲王与心纯恳谈良久。夜深人静,皓月当空,醇亲王心满意足,进入梦乡。后来,奕譞将这两首诗,也收入他的《九思堂诗稿》。

( 李新乐、李保宁)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