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北京故宫藏清代银里花梨木雕花食盒赏析

日期:2024年12月18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白 兰

  食盒,是旧时大量使用的盛放食物的用具,有木、竹、珐琅、漆等材质,其中又以木质的居多。尤其是紫檀、黄花梨、鸂鶒木、酸枝等纹理细密、色泽光润的硬木,坚固而有韧性,制成的食盒耐磕碰,又具有一定的重量,在挑、提的时候不易晃荡。便于携带行走。做工精巧的硬木食盒,不仅可以做到滴水不漏,且能在外观上充分利用木料固有的纹理色泽,给人一种典雅庄重之感,既美观又实用。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清代银里花梨木雕花食盒(故00141664—1/29),通高92厘米、长44厘米、宽38厘米,通体作八棱形,镂空花纹,内设五层木屉(图一)。由上自下分别为:第一层中心为银酒壶,周边固定着形如花瓣的八个银格;第二、三层有形状各异的小银盘,分别为葫芦形、梅花形、花叶形、四方委角形、圆形;第四层为八方花边形高沿大银盘;第五层有三个附有抽拉盖的木盒,其中左右两侧为花边形的变异长方盒,每盒内各有凹槽,以固定置放三只带柄外包匏器的银酒杯,两盒之间的空余部位放一个长方形盒,内有十双乌木箸。五层木屉最上方设有花边圆形盒盖,扣合后有效保证了盒内食物洁净新鲜。食盒上方设木提梁,提梁为上下两道,中心设龙首式铜圆环,紧临提梁的下方附粘牙。使用时一根长横杆穿入铜圆环内,前后两人即可抬运。

  从该食盒的用料、造型、纹饰、做工推断,应为乾隆时期宫廷造办处所制。在清宫众多同类用物中,这件花梨木食盒称得上是一件精品。

图一 北京故宫藏清代银里花梨木雕花食盒

  一、选料上乘、色彩雅丽

  食盒内总计20余件食具,主要选材为银、花梨木、乌木,辅之以匏器。花梨木为名贵木材之一,其木质坚实且无异味,具有纹理细腻,花纹自然,线条流畅,古香古色,富有光泽等诸多特点,所以深受清帝的喜爱。

  食盒内形状各异的大小盘子均为银制,银餐具是清宫中常见器皿,诸如银碟、银碗、银箸、银勺、银火锅等。银本身为贵重金属,同时自身有着他器不可替代的天然药性,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提及银屑与一些药材组合成复方,可“镇神、定狂热”,银箔“坚骨镇心、明目去风热”,若同朱砂等药服用可治“心脏风热、惊悸善忘”“化痰安神”。银器比之陶、瓷、玉等器皿有着不易损坏的优势,非常适合外出远途中反复抬运的需要。

  乌木,古人赞赏其木质坚硬又耐磨损,不易变形掉色、持在手中有厚重感,使用时得心应手,乌木也可药用,有清热祛火等功效。食盒内十双乌木箸,箸身细长,打磨光滑,其上方下圆的造型极易于夹食,乌木箸集美观、实用方便与有益健康于一体,所以受到帝后的青睐。

  匏器俗称葫芦器,因以葫芦为原料而故名,在民间历来受宠于文人雅士、古玩大家。食盒内六只小酒杯,是典型取材匏制品加工成实用具,娇小的酒杯以银为心,用匏器沿酒杯外壁包裹,两种材质组合后宛如天然一体,令人爱不释手。

  整套食挑盒中选用黄色花梨木、白色银、黑色乌木、铜镀金饰件及浅黄色匏器原料,其色彩可分界成冷、暖色,两者搭配下呈现出素雅中不失奢华的艺术效果。

  二、工艺精湛、构思巧妙

  银器中形状各异的银盘、银酒壶经过原料的熔化、入模、捶打、錾刻、镶嵌等多道手续而完成,各银器力求纯度高,每一器边缘打磨光滑,线条流畅,花形美观,尤其是花瓣形的银酒壶,錾刻的诗文与花卉纹略着色彩,清晰灵动,银酒杯外包匏器的工艺难度较大,贴附中最忌裂纹,由于工匠技巧娴熟,使之外包的匏器平整、严丝合缝,历经二百余年不开不裂,杯柄造型美观令人赞叹。

  花梨木外盒通体镂雕“卍”字纹、回纹,花纹设计在对称中讲究错落有致又繁而不乱,纹饰的每一细部顺滑,丝毫不留雕琢的痕迹。花梨木圆盖中心雕蟠螭纹,鬼斧神工般的雕刻纹样清晰,龙双目炯炯有神,龙身旋转自如,构图疏密有致,细细观赏给人以无尽的艺术享受。食盒内的木屉均呈花边形,工艺处理得当,跌宕起伏自然流畅的盘边如天然形成,毫无人工衔接的突兀感。每层木屉以曲线分隔成数个格子,其内为承接器皿而挖镂空槽,放入相应的餐具时恰到好处。

  花瓣形银酒壶,器身高,为保证全部卧于木屉中心,下屉中心留有空槽,细长酒壶下身放入空槽内的同时,粗大的壶上身也就顺利地入花瓣形的空槽内了,但由于盒内尺寸设计得极为精准,实际操作中看似上下槽已对准,但酒壶很少能一次就卧于槽内的,往往需要上下屉反复校正准确无误,酒壶方能顺利入内。食挑盒的两处细节处理最有看点:一是提梁与粘牙通体外包铜镀金饰件,尤其底部两端铜镀金饰件一直延伸到木盒底部折沿部位,将提梁、粘牙牢牢锁定,有效增强了食盒的承重力;二是竖向提梁左右紧临镂空盒的顶盖部位,各留有小方孔,将一根金属横杆穿入锁定盒盖,这一小小的机关,巧妙解决了食盒往返途中饱受颠簸干扰的大问题。

  三、器型与纹饰吉祥

  食盒的外盒通体镂空“卍”字纹,这是清宫中常用的装饰纹样。“卍”字纹在构图中以曲直的线条、旋转对称的形式,或顺时针或逆时针,始终给人以庄重之中不失活泼,动感十足美的享受。食盒中的“卍”字纹连续不断,故有“万字不到头”之说。我国古代都认为“卍”字纹与太阳有着渊源,同时与道教、佛教也有密切的联系,这就赐予了“卍”字纹“万事兴旺”“福寿绵长”等美好的吉祥寓意。食盒在“卍”字上下辅助回纹,又将上述的美好意愿升华为循环往复,无穷无尽。

  提梁中部嵌入铜圆环两侧的龙首,以圆雕的手法表现,精致美观,此处龙首是皇权的象征,表达其是皇帝独享的用物,又兼吉祥、祈福的含义。食盒花梨木圆盖上雕刻的蟠螭纹,也是龙纹中一种,象征着美好吉祥。银盘打造成葫芦形,因成熟的葫芦内籽粒繁多,象征“子嗣兴旺”,又因“葫芦”与“福禄”谐音,故有“福禄”之意。

  银盘做成梅花形,梅花为“岁寒三友”之一,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花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同时“梅”与“美”谐音,古人赋予它美好之意,引申为把美好带入人间。银盘中的圆形寓意圆圆满满,银盘中的方形象征诸事物四平八稳,若将银圆盘与银方盘两者组合使用,又会自然联想到“天圆地方”,瞬间感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进食中得到高层次的精神境界的美好享受。银盘造型为蕉叶形,这也是传统纹样,因芭蕉冻死又复生,展示了生命力的旺盛,同时也有着美好的寓意,如芭蕉的大叶与大业谐音,故象征着“大业”;芭蕉果实长在同一根圆茎上,一挂挂的紧连,因此又象征着“吉祥同心”。

  食盒内的箸又称之为筷子,寓意“快得贵子”。在清宫,筷子还是新婚庆典的吉祥物,在皇帝大婚庆典的合卺宴中,会放两只金镶玉筷子,顶部用红绒绳连系,使用时帝后同时举起,共食子孙饽饽长寿面,以此表达对帝后婚姻的美好祝愿。

  整套食盒的纹样与造型就是在规矩与活灵活现相交融中,表现出丰富的美意与吉祥,全面展示了美食配美器的原则。这不仅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对于饮食器具外在形式的表达,也暗示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意识通过食盒的雕刻、色彩及使用方式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不仅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对现如今的饮食文化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