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北上门的朝向是北向

日期:2024年05月14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邢 鹏

  明清北京城的内城中有皇城、紫禁城。皇城墙又可以分为内、外两重。其中内皇城墙的北门为“北上门”。北上门坐落在北京城中轴线上,位于紫禁城神武门北侧的护城河(筒子河)北岸,其台座距离景山门之台座4.9米,于1956年被拆除。讨论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需考虑北上门的朝向。

  以下分别从实物证据即北上门的历史原貌、建筑规律证据即屋宇式大门内外的判别方法、北上门的营造理念辨析等三方面分别阐述。

  一、北上门的原貌

  以下从相关记载、名称、历史照片三方面介绍北上门的原貌。

  (一)相关记载

  孔庆普先生在《城:我与北京的八十年》一书中对北上门及拆除北上门的过程有详细记载,并附了相关照片(图一、图二)。其写道:“北上门是一座歇山式琉璃瓦顶门楼,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中三间是通道,两端各是一间屋。中三间内有六扇木板门,门钉在北面,门扇向南开。……北上门的中三间里有三对木板门扇,门扇的门钉在北面,门扇往南开。证明北上门不是景山的头道门,应该属于神武门的外门。”

图一 北上门的南立面

图二 北上门两边的朝房后身

  (二)名称

  单士元记载:“皇城城墙在明清两代都是两重,所谓外皇城和内皇城。……内皇城在筒子河外围,一方面在紫禁城和各离宫间起隔离作用,另一方面又使紫禁城和皇城之间增加一道防线。内皇城南起太庙和社稷坛墙,东、西、北三面各辟三门,即北上门、北上东门、北上西门;东上门、东上北门、东上南门;西上门、西上北门、西上南门。除此以外,在内外皇城的相对城门之间,再增筑一个城门。如东上门和东安门之间,有一个东中门;西安门和西上门之间有一个西中门。由于北安门和北上门之间相隔一个景山,所以北中门设在景山之后,在今地安门大街南端的丁字路口处”(图三)。

图三 皇城及紫禁城的范围与通道

  据此可知两点:一方面,“北上门”读作“北—上门”,“北”表示其所处方位;“东上门”“西上门”亦如是读、如是解。另一方面,这段内容清晰地表明了营造北上门的意义。即北上门作为内皇城的北门,“一方面在紫禁城和各离宫间起隔离作用,另一方面又使紫禁城和皇城之间增加一道防线”。因此,北上门的性质、作用与神武门、地安门是一致的,其朝向也应与神武门、地安门一致,均为北向。

  (三)历史照片

  为全面还原北上门,还需寻找其各角度的照片等图像资料。

图四 北上门北立面的历史照片

  经查,民国年间以神武门(明代称玄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北上门以外的街门或称外门。在历史照片(图四)中,北上门正面(北立面)的两稍间(俗称“门房”)以墙体为主的,且在次间的门板上可见门钉和铺首,说明门板的方向朝向景山即北向。正因其在功能上是神武门的外门,故照片上标有日本文字“(北京)東亞芸术の精粹を蔵する故宫博物馆正门”字样,译为:“收藏了东亚艺术精粹的故宫博物馆正门”

图五 从景山南眺紫禁城(赫达·莫里逊摄影)

图六 北上门南立面的历史照片

图七 1940年代的北上门(南立面)

  从1933—1946年间拍摄的历史照片(图五)中可见一组建筑物:近景是绮望楼,向南稍远些且体量较小者是景山门,再南侧体量较大者是北上门,最南侧是紫禁城玄(神)武门。据此照片可知绮望楼与神武门之间仅有两座建筑,即北上门和景山门。北上门的位置在紫禁城神武门外筒子河的北岸(图六、图七)。据此两图中远景为景山万春亭,可知近景的单檐歇山顶建筑物是其南立面;且据该建筑物与筒子河河道的位置关系并结合图五,可知其即北上门之南立面。又,图七中北上门之中门(建筑明间,正中一开间)的门板是打开的,而其东侧门是关闭并横插门闩的。可见北上门的南侧为门内、北侧为门外,即北上门是北向的。

  二、屋宇式大门内外的判别方法

  古代建筑的“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门”是一座或一组在建筑物出入口的、带有启闭装置的建筑物,即屋宇式大门。狭义的“门”就是设置在建筑物出入口的、由两扇门板(“户”)组成的、可以启闭的装置(建筑构件)。

1.北立面(正面、外侧)

2.南立面(背面、内侧)

图八 紫禁城坤宁门

  门是用作防守的设施。门板上的门钉、门框上槛的门簪、门枕石等都具有单向的特点,其均可直观地反映其内外之分。除这些特征之外,还可由功能判别其内外:即供防御之面为外、供守卫者生活之面是内。屋宇式大门是门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也遵循这一规律:两稍间是供守门人工作和生活的“门房”,通常门房外部以墙体为主,且墙上所开设之门窗均较小以利于守卫;门房内部墙体低矮(槛墙)且门窗较大以方便生活。例如北京紫禁城坤宁门(图八:1、2)面阔三间、中柱位置“启门一”,门板北向、门房北立面为墙体而南立面为窗。可知坤宁门北向。又如清代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之“三座门”(图九)中间的主体建筑物的门房南立面为墙体,可知其为南向。据此规律可知图一所示北上门的南立面应是其“内”,图四所示北立面是其“外”,这亦说明北上门是北向的。

图九 原“段祺瑞执政府”街门

  用门钉及功能两种方法均可判别屋宇式大门的内外,但当两种方法相互矛盾时该如何判断呢?此时需考虑门板(含门框、门簪、门板、门槛等)被改造的可能性。因中国土木建筑物以柱、梁承重,墙体不承重;故有“墙倒屋不塌”之说。古建筑物上的墙体及门、窗等构件均是附加在柱子上的,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其位置并可任意改变其方向。虽然如此,但改变墙体位置的难度和工作量远大于改变木构件的位置和方向,因而墙体位置的变化速度慢,也就能保留更多更古老的信息。是故,当门钉方向与门房功能方向不一致时,应以后者为准。如现景山门即是如此。

  现所见“景山门”(“万岁门”,今景山公园南门)的门板为南向(图十:1、2),但两侧稍间的南立面设槛墙和大窗,北立面则为墙体(图十:3)。据其性质、位置等均可知其原为北向,现状应是经改造而成的,改造时间待查。另外,据晋宏逵《明代北京皇城诸内门考》一文截取自《皇城宫殿衙署图》之《清初北上三门图》中的形象可知:当时的景山门为“三座门”形式,与现状为一座独立建筑物的形式不同,且该图对神武门的标记为北向,而对北上门和景山门的标记为南向。推测:或为图像所绘建筑的形象失真,或为建筑现状乃是清初之后改建而成;且当时人对北上门和景山门朝向的认识为“南向”,或与对神武门的认识不同。

  三、北上门的营造理念辨析

  北上门已被拆除,现相关历史照片所载的建筑物营造于明初营造北京城时。其营造意义前文已述。

  对于研究北京城中轴线及其上诸建筑物,笔者提出“二手房装修”理论:某乙从某甲处购得一所“二手房”,购房后某乙对此房屋重新进行了内装修,装修后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样式即表明某乙的思想和喜好,而与某甲无关。同理,经明初改造后的北京城虽继承了元大都的城墙、居民区和主要街道等内容,但皇城、宫城及中轴线上各主要建筑物都已经改造或新建,改造后的这一基本格局大体保持至1949年之前。因此,现所谈“北京城中轴线”即应指“明清北京城中轴线”,其表现的是明初的营造理念和思想,与元代无关。在无元代建筑实物遗存的情况下欲研究元大都的中轴线,应考察元代地层中的建筑物遗址,而不能以明清时期的建筑物为据将元代与明清时期混为一谈。

  四、清代对北上门朝向的认识改变

  据《光绪帝起居注》记载: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正月初一日)元旦丑正,慈禧太后在仪鸾殿佛前拈香毕,进北上门,由西山道至寿皇殿拈香行礼”。类似的记载还有:宣统元年(1909),“二月五日辰初,隆裕皇太后进北上门,至德宗景皇帝梓宫前行礼”,“二月二十日,隆裕皇太后进北上门,至德宗景皇帝梓宫前行礼”等。按正统礼制规范,无论是慈禧太后还是隆裕皇太后,都应是先“出”神武门再“出”北上门、景山门而至寿皇殿。此处均记载“进北上门”,表明记载者是将景山作为独立院落看待而忽视了其与神武门的关系。这种认识的产生应是在清乾隆帝修建绮望楼与寿皇殿之后,即1750年。因绮望楼与寿皇殿均为南向,因此清朝时人认为北上门、景山门为标志寿皇殿建筑群与“景山”山体范围的围墙和院落之门,从而认为其“南向”。

  综合以上各方面内容而知郭文若《老北京“北上门”南向之谜》一文所认为的“北上门南向”是误解;该文认为北上门与金代、元代有关的结论都没有确凿证据而只能算作猜测,该文认为北上门“是开启800多年来北京中轴线与皇宫禁苑规划迷宫的一把金钥匙”更是无从谈起。


  ①孔庆普:《城:我与北京的八十年》,东方出版社,2016年,第157-159页。此资料由吕玮莎女士提供,特此致谢。

  ②单士元:《明代北京皇城》,载于单士元:《故宫营造》,中华书局,2015年,第32-33页。此资料由吕玮莎女士提供,特此致谢。一方面,据晋宏逵在《明代北京皇城诸内门考》一文的两项注释(《故宫学刊》2016年第2期第159页注释3和第165页注释2)可知,同样的内容亦见于单士元《故宫史话》,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第47-48页。另一方面,晋宏逵认为“北中门”的位置应在雁翅楼的北端而非“地安门大街南端丁字路口处”。晋宏逵:《明代北京皇城诸内门考》,《故宫学刊》2016年第2期。

  ③采自“灵魂出窍KKK”的《北上门》。

  ④丁炳赫女士翻译,特此致谢。

  ⑤[德]赫达•莫里逊(Hedda Morrison,1908-1991)在1933—1946年间拍摄。图片采自:“爱历史——老照片的故事”,《赫达·莫里逊镜头下的中国(18)》。

  ⑥图片采自“老北京网”。

  ⑦后改为段祺瑞执政府而成为“三一八”惨案发生地。现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原铁狮子胡同)3号。

  ⑧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帝起居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⑨北海景山公园管理处编:《北海景山公园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第398页:乾隆十五年(1750)六月一日,寿皇殿、绮望楼建成。

  ⑩郭文若:《老北京“北上门”南向之谜》。

  ⑪如:(1)“北上门不是明代规划和始建的,有可能是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或者更早的规划和始建的建筑”;(2)“认定北上门的‘原始身份’就是金太宁宫内廷之门紫宸门”。

(作者单位:首都博物馆)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