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5日,“晚清碎影——汤姆逊眼中的中国(1868—1872)”摄影展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隆重开幕。中国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女士和英国驻华大使欧威廉爵士分别致辞并为展览剪彩,主办、承办、协办机构和文化、教育、摄影、收藏等各界人士300余人出席了开幕仪式。
展览集中展示了十九世纪苏格兰著名摄影家约翰•汤姆逊在中国游历期间拍摄的148幅珍贵历史照片。作为纪实摄影的先驱之一,汤姆逊的作品写实和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北京、福建和广东地区的风景、建筑、人物和家居生活,极具历史价值。虽然历经百年,但这些老照片在图像质量、内容的深刻性、广泛性和艺术性方面都堪称杰作。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19世纪末在挣扎中刚刚开始步入现代社会的中国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缩影。汤姆逊在中国摄影史上的影响力非同寻常。虽然他并不是最早来到中国的西方摄影师,但他是第一个最广泛拍摄和传播中国的西方摄影家,第一个对中国早期摄影术进行珍贵记录的摄影家,第一个在拍摄中国人时孜孜追求摄影审美的艺术家和沟通大师,以及第一个对中国人民表示友好和同情的西方摄影家。尽管这些作品在中国拍摄,但却是第一次在中国展出,其中更有不少照片是首次与世人见面。
在谈到展览策划时,展览组织者姚詠蓓女士表示:“我非常高兴能将约翰•汤姆逊精妙的摄影作品带回中国,让我们的同胞能分享历史的精彩瞬间。今天,重新审视这一幅幅老照片,我们应当真诚地感谢汤姆逊,他完全以一种纯粹的、对中国的热爱,对东方文化的好奇和对不同人种文化的偏好,以人类学、社会学的眼光,以摄影艺术家的敏锐为我们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中国影像,并有力地捕捉到了当时的中国那种鲜为人知的美和活力。”
主办方世界艺术馆王立梅馆长表示,该展是世界艺术馆2009“回望中国”主题年的重要展览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摄影展,从一种跨越时间和地域的多角度回望历史,即过去的外国人如何看待当时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以及现代的中国人透过外国人的眼光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抚今追昔,激发我们更加热爱祖国和珍惜今天的新生活。
“晚清碎影——汤姆逊眼中的中国(1868—1872)”在北京的展览至5月18日,之后还将赴福建、广东三个博物馆进行巡展。在世界艺术馆展览期间,由世界艺术馆、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少年报社、中国少年文摘、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小学(暨北京儿童摄影学校)共同发起的 “小记者眼中的新北京”摄影展同时开展。参展的60余幅作品全部出自北京的小记者。他们以老照片为线索,先后到居庸关、十三陵、颐和园、碧云寺等地寻找汤姆逊在北京100多年前的拍摄足迹,用自己手中的相机重新诠释北京这座文明古城。两个摄影展同时展出,以一种鲜明的对比,即历史和今天,黑白和彩色,丰富了观众对新旧北京的历史感受。“小记者眼中的新北京”摄影活动将持续到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