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成果发布会暨第二届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工程优秀案例推介会于2025年5月12日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彝伦堂落下帷幕。此次会议受北京市文物局委托,由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具体承办。北京市文物局二级巡视员刘洪昌出席会议并致辞。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长舒小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总工付清远以及来自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北京文物保护基金会、北京公园管理中心、市文物局相关处室、各区文旅局(文物局)、明十三陵管理中心、八达岭管理处、协会各会员单位、北京地区从事文物保护管理、设计、监理、工程等资质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共计1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立华主持。
舒小峰宣读2024年度北京市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优秀案例推介名单,“双清别墅等8处香山革命纪念地旧址保护利用项目”“国立蒙藏学校旧址保护利用项目(MZ工程)”“海淀区清华园车站保护利用项目(海淀区清华园车站修缮工程”“北京鼓楼保护展示项目”“‘缔造未来’-一宋庆龄儿童科学技术馆的保护利用(宋庆龄儿童科学技术馆修缮工程)”“梅兰芳旧居保护利用项目(梅兰芳旧居修缮工程)”“《京报》馆(邵飘萍故居)保护利用项目——《京报》馆(邵飘萍故居)修缮工程、《京报》馆展陈工程”“万寿寺保护利用项目”“新市区泰安里保护利用项目(新市区泰安里修缮工程)”等9个项目入选。刘洪昌与舒小峰共同为9个项目单位代表授牌并颁发证书。
刘洪昌宣布2025年度不可移动文物修复高技能人才工作室通过认定名单。经过严格评审,“北京房地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的‘张振山(木作)’”“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申报的‘闫晓雨(彩画作)不可移动文物修复高技能人才工作室’”“北京市文物古建工程公司申报的‘刘金利(彩画作)不可移动文物修复高技能人才工作室”等三个工作室通过认定,现场为通过认定的三个工作室授牌。
刘洪昌指出,北京市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优秀案例推介活动及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修复高技能人才工作室认定是推动北京市文物保护事业的重要举措,自开展以来,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希望大家以此为新的起点和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文物保护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会上还对进一步开展第二届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工程优秀案例推选相关工作进行了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