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物局2025年度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和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台账 | |||
序号 | 任务原文 | 任务来源 | 全年完成情况(截至11月13日) |
1 | 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实现20项以上互认资质资格统一规范办理或“亮证即办”,推动政务服务区域通办提质增效。发布第二批京津冀社保服务同事同标事项,拓展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场景,不断优化用卡体验。加强京津冀文化活动联动,更广惠及三地群众。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50项 | 联合天津市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共同开展以“文物告诉你 何以中国节”为主题的2025“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等系列传统节日活动,汇集三地博物馆展览及文化活动,更好服务京津冀观众需求。北京博物馆季期间京津冀三地文物主管部门联动策划组织开展系列展览和文化活动。在河北邯郸市博物馆推出三地社会教育成果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京津冀固定展厅举办河北易县大北城出土金银器展、帆海融光——天津博物馆藏中国外销纹章瓷器特展。10月17日,首届“北京博物馆季”圆满收官。评选出了“2025北京博物馆季热度展览”“2025北京博物馆季畅销文创”“2025北京博物馆季特色研学”等多类奖项,对过去五个月在公共服务、文化创新和社会传播方面表现突出的项目予以表彰。 |
2 | 优化消费载体,持续打造环球影城—大运河、丽泽—首都商务新区等国际消费体验区,推动中关村、朝青等重点商圈改造升级,推进丰台区宛平城等商业步行街建设,打造首钢消费支点。完善公园、场馆、演艺空间等周边商业配套设施规划布局。加快国际消费枢纽建设,加快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会展和消费片区规划建设。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52项 | 2025北京博物馆季于5月18日启动,5月展览月举办了“看•见殷商”展、“峇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等重点和特色展览。6月科技月组织科技企业和博物馆参访活动,举办2025文博科技融合发展圆桌对话和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路演。7月文创月精心策划“五个一”城市文创节日盛会。联动重点商圈地标,打造一场全城范围的“北京博物有‘吉’市”暑期特色文化活动。8月研学月创新课程设计,推出“博物馆+演艺”“博物馆+科技”等形式研学内容,推出了多条特色主题线路。9月教育月推出两节“博物馆第一课” ,将组织全市中小学生观看;举办“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古都行“百展千展万人观”活动,组织首都高校大学生免费或免预约参观相关博物馆。10月17日,首届“北京博物馆季”圆满收官。评选出了“2025北京博物馆季热度展览”“2025北京博物馆季畅销文创”“2025北京博物馆季特色研学”等多类奖项,对过去五个月在公共服务、文化创新和社会传播方面表现突出的项目予以表彰。 |
3 | 持续推动商文旅体健农林水等多元消费融合发展,引导文博、演艺、体育、公园、会展、交通场站及高速服务区等场所配齐餐饮、零售等基础业态,鼓励引入文创、书店、娱乐、康养、展览、数字体验等升级业态,累计推出10个以上的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商圈。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59项 | 香山革命纪念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三家引进餐饮试点单位结合本馆场地条件等情况,均完成简餐、自助售卖机等不同形式的餐饮配套服务引进工作。同时,持续推动具备条件的博物馆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等引进餐饮配套服务,提升餐饮、文创等配套服务水平。 |
4 | 做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服务保障,大力弘扬英烈精神。推进建党、抗战、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协同融合发展,打造连珠成片的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课堂。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19项 | 1.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已于7月8日对社会开放。 2.指导完成卢沟桥、宛平城、赵登禹将军墓等革命文物保护工程及安全监测,开展贝家花园、佟麟阁将军墓、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等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工程,推动一批革命文物保护提质升级。 |
5 | 充分运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果,健全老城整体保护机制,持续推动重点文物腾退保护利用。制定实施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中轴线文化阐释与国际传播,创建北京中轴线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持续打造中轴线上的文化品牌。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22项 | 1.编制完成《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并于7月25日印发实施。 2.开展2025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已收到参赛作品申报近5000件,累计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编辑出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丛书、《北京中轴线日历》等图书。先后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北京故宫举办“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巡展,举办北京中轴线文化价值阐释专家座谈会。开展2025北京文博创意设计大赛,推出一批中轴线主题文创,并在庆成宫、鼓楼集中展示。完成钟鼓楼、永定门、天坛、先农坛等遗产点的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标志碑设置。开展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活动,举办“中轴永续,文明互鉴——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交流研讨活动。在日本大阪、法国巴黎、希腊雅典举办北京中轴线主题宣传、“世界遗产在北京”展览等活动,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举办“数字技术服务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边会暨北京中轴线论坛,加强北京中轴线国际传播。 3.积极创建北京中轴线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召开北京中轴线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工作务虚会,邀请相关专家围绕创建主体、主题、目标、任务、路径等提出意见,完成“北京中轴线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申报及建设实施方案编制”课题工作方案、预算评审及报请市领导课题立项,根据国家文物局工作节奏稳步开展调研工作,形成优秀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调研报告。 |
6 |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制定北京长城保护条例,落实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年度任务,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基本完工。加强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快推进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及保护展示工程建成开放。高品质建设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启动琉璃河遗址申遗前期工作,办好三条文化带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加强传统村落、京西古道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23项 | 1.《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草案)》报市人大审议。 2.统筹督促各相关单位推进落实《长城文化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专项建设组2025年度折子工程》工作任务。 3.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已完成主体结构、二次结构和屋面防水施工,正在推进建筑外立面、室内装修、机电安装以及市政管线施工。预计年底基本完工。 4.已完成路县故城遗址发掘项目资料整理工作。考古简报编制完成,《路县故城城址考古勘探报告》已出版。 5.《大运河文化遗产内涵挖掘研究报告》已形成汇报稿,准备验收。 6.正在开展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400平方米。 7.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已于6月14日以“馆园一体”方式正式对社会试运行开放。 8.统筹督促各相关单位推进落实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组2025年度折子工程工作任务。 9.2025北京长城文化节开幕式和2025八达岭长城文化论坛在5月13日在延庆区举办,文化节期间推出推出“1+4+N”的活动内容,覆盖长城沿线六区;2025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10月11日晚在石景山区首钢三高炉开幕,顺利举办系列活动。 10.全面完成北京市京西古道调查,厘清了北京市京西古道的资源家底,系统梳理沿线1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及各类相关资源,客观评估其保存状况与面临问题。 |
7 |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大对代表性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办好北京国际非遗周活动。推进北京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24项 | 高质量完成普查第二阶段工作,三普文物复查全面完成,新发现文物调查取得丰硕成果。目前普查转入第三阶段,市四普办印发普查第三阶段重点工作计划,全力推进新发现补充调查、普查数据、普查系统(北京端)建设提升,同步筹备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公布、实地调查验收等各项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基本完成区级审核,市级审核和审定工作正在加速推进。 |
8 | 促进文旅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市级旅游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央地旅游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全市假日旅游工作机制,高质量建设北京智慧文旅平台。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26项 |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于春节、清明、五一、端午、十一中秋期间做好博物馆行业数据监测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等指导各热门博物馆通过优化预约系统、增加预约供给、优化预约策略等方式,进一步完善预约机制,更好满足暑期及节假日观众参观需求。 |
9 | 深入推进入境旅游发展,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优化提升入境、出行、住宿、游览、购物、支付等全链条服务体系。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28项 | 推动语言导览项目双语建设,9月12日正式上线发布“北京之声·博物馆”中英双语平台,首批录制了包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北京白塔寺,以及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铁道博物馆等12家博物馆的英文导览。 |
10 |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开展文化文物单位改革试点,进一步健全收入分配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引进市场化机制办展,优化热门博物馆和对外开放单位门票预约机制,鼓励文化文物单位开发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文创产品,加强科技赋能文化产业。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29项 | 1.制定《博物馆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印发《博物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清单》,指导试点单位结合实际制定本馆的个性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清单。编制《博物馆改革试点评估考核工作方案》和《博物馆改革试点评估指标》。各试点单位均成立本单位专项工作组,制定了年度工作方案和计划,围绕特色展览、文创衍生品、研学教育等领域打造IP,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2.组织热门博物馆做好预约服务,通过优化预约系统、增加预约供给、优化预约策略等方式,进一步完善预约机制。加大文化产品供给,组织全市博物馆结合自身特色推出系列展览和活动,全方位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文化需求。 3.举办“2025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新春文创系列主题活动,结合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和5·18国际博物馆日,组织博物馆和文博机构参与北京博物有“吉”市活动,展售北京地区最新文创爆款新品;组织相关博物馆赴港开展京港文博交流;创新开展北京博物馆季文创月、研学月活动。精心策划主题月启动式,开展“五个一”文创活动,推出特色博物馆研学活动,不断提升博物馆季影响力;精心策划服贸会北京文博展区。以“文博+科技”“文博+生活”为核心,以“科技赋能·智汇文博”为主题,室内与室外联动呼应,全面呈现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果;创新策划并持续扩大2025北京文博创意设计大赛活动效应。创新设置北京中轴线文化、长城文化等六大主题赛道,举办系列采风营等多项配套活动,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北京文创开发工作。中秋国庆假期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举办文创市集活动,组织20余家重点博物馆集中展售文创爆款新品,并现场组织互动体验、DIY灯笼、工行消费优惠等活动。 |
11 |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探索开展“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着力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31项 | 1.春节、清明、端午节、十一中秋期间组织全市博物馆共举办各类展览及文化活动超过400项,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 2.举办2025北京博物馆季。活动于5月18日启动,5月展览月举办了“看•见殷商”展、“峇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等重点和特色展览。6月科技月组织科技企业和博物馆参访活动,举办2025文博科技融合发展圆桌对话和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路演。7月文创月精心策划“五个一”城市文创节日盛会。联动重点商圈地标,打造一场全城范围的“北京博物有‘吉’市”暑期特色文化活动。8月研学月创新课程设计,推出“博物馆+演艺”“博物馆+科技”等形式研学内容,推出了多条特色主题线路。9月教育月推出两节“博物馆第一课” ,组织全市中小学生观看;举办“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古都行“百展千展万人观”活动,组织首都高校大学生免费或免预约参观相关博物馆。10月17日,活动圆满收官。 |
12 | 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办好“舞动北京”“歌唱北京”“戏聚北京”等市民系列文化活动,全年举办1.6万场。统筹开展传统节日和假日文化活动,深入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常态化举办“京彩灯会”。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32项 | 春节、清明、端午节、十一中秋期间组织全市博物馆共举办各类展览及文化活动超过400项,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上启动北京博物馆季,5月展览月举办了“看•见殷商”展、“峇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等重点和特色展览。6月科技月组织科技企业和博物馆参访活动,举办2025文博科技融合发展圆桌对话和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路演。7月文创月精心策划“五个一”城市文创节日盛会。联动重点商圈地标,打造一场全城范围的“北京博物有‘吉’市”暑期特色文化活动。8月研学月创新课程设计,推出“博物馆+演艺”“博物馆+科技”等形式研学内容,推出了多条特色主题线路。9月教育月推出两节“博物馆第一课”,组织全市中小学生观看;举办“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古都行“百展千展万人观”活动,组织首都高校大学生免费或免预约参观相关博物馆。10月17日活动圆满收官。以2026年元旦、马年春节“两节”为重要契机,通过统筹规划、创新驱动、多元联动,推动”博物馆里过大年”从文化体验向“节日消费新载体、文化传播新媒介”升级,截至目前,北京市众多博物馆积极筹备并推出了70余项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文化活动。 |
13 | 深化“博物馆之城”建设,实施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办好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和北京博物馆季,举办“殷墟展”等100项精品展览和100场主题文化活动,探索馆校融合,推进北京艺术博物馆建设,围绕奥林匹克公园周边场馆植入艺术元素。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33项 | 博物馆之城建设专项工作组2025年度折子工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5月17日-20日,圆满完成2025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并在5月18日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上启动北京博物馆季。5月展览月举办了“看•见殷商”展、“峇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等53项重点和特色展览。6月科技月组织科技企业和博物馆参访活动,举办2025文博科技融合发展圆桌对话和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路演。7月文创月精心策划“五个一”城市文创节日盛会。联动重点商圈地标,打造一场全城范围的“北京博物有‘吉’市”暑期特色文化活动。8月研学月创新课程设计,推出“博物馆+演艺”“博物馆+科技”等形式研学内容,推出了多条特色主题线路。9月教育月推出两节“博物馆第一课”,组织全市中小学生观看;举办“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古都行“百展千展万人观”活动,组织首都高校大学生免费或免预约参观相关博物馆。10月17日,首届“北京博物馆季”圆满收官。评选出了“2025北京博物馆季热度展览”“2025北京博物馆季畅销文创”“2025北京博物馆季特色研学”等多类奖项,对过去五个月在公共服务、文化创新和社会传播方面表现突出的项目予以表彰。据统计,博物馆季推出了超过150项展览和200项文化活动。 |
14 | 加快南中轴地区蝶变升级,做好第四轮城南行动计划收官,规划建设大红门博物馆群一期,以北京野生动物园为主题加快建设京南文化旅游度假区,启动国家自然博物馆主体工程施工,推进地质博物馆等国家级文化设施选址落户,保障中央芭蕾舞团业务用房扩建项目顺利竣工,着力打造中轴线上的“大国重器”、精品工程。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55项 | 配合推进国家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等博物馆的建设和业务工作。 |
15 | 加强消防隐患排查治理,排查治理人员密集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九小场所”、高层建筑、文博单位、医疗养老、在建工地、大型商业综合体等重点部位火灾隐患,加大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突出隐患问题治理力度,加强村民经营性自建房、大屋脊居住建筑、平房院落消防安全管理,畅通“消防生命通道”,加强家庭防火知识宣传教育。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260项 | 5月,市文物局联合市消防救援局印发《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行动工作方案》,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并启动专项检查行动。专项行动中,市文物局联合消防部门、各区文物部门共出动700余人次,共检查174家文博单位,指导区文物部门督促相关文博单位进行整改。按照工作方案排查已完成。 |
16 |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推动城市副中心建设、养老服务、长城保护、非机动车管理、科学技术奖励等领域立法,更好依靠法治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 |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290项 | 《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草案)》报市人大审议。 |
17 | 开展“歌唱北京”“舞动北京”等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1.6万场,举办戏曲、话剧、音乐会等各类演艺活动4万场;推出100条“漫步北京”主题游线路;办好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和北京博物馆季,举办“殷墟展”等100项精品展览和100场主题文化活动。 | 重要民生实事第29项 | 5月17日-20日,圆满完成2025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并在5月18日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上启动北京博物馆季。5月展览月举办了“看•见殷商”展、“峇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等重点和特色展览。6月科技月组织科技企业和博物馆参访活动,举办2025文博科技融合发展圆桌对话和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路演。7月文创月精心策划“五个一”城市文创节日盛会。联动重点商圈地标,打造一场全城范围的“北京博物有‘吉’市”暑期特色文化活动。8月研学月创新课程设计,推出“博物馆+演艺”“博物馆+科技”等形式研学内容,推出了多条特色主题线路。9月教育月推出两节“博物馆第一课”,组织全市中小学生观看;举办“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古都行“百展千展万人观”活动,组织首都高校大学生免费或免预约参观相关博物馆。 10月17日,首届“北京博物馆季”圆满收官。评选出了“2025北京博物馆季热度展览”“2025北京博物馆季畅销文创”“2025北京博物馆季特色研学”等多类奖项,对过去五个月在公共服务、文化创新和社会传播方面表现突出的项目予以表彰。据统计,博物馆季推出了超过150项展览和200项文化活动。 |
18 | 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空间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鼓励文旅场所完善配套餐饮等服务,推动市属文保单位加强文物保养维护和环境整治,推进市属公园便民设施改造升级,提升市民群众的体验感、满意度。 | 重要民生实事第31项 | 持续指导各区、各相关单位积极推进古建筑屋面除草等文物保养维护和环境整治项目。持续改善文物保存状况和赋存环境,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体验感、满意度。 |
注:1.主管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按局领导和处室顺序排序; 2.个性任务中涉及多个部门的,在年度和季度目标中以括号标出责任部门。 |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