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市文物局2025年度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和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三季度进展

日期:2025年09月26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市文物局2025年度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和重要民生实事项目三季度进展

序号

任务原文

任务来源

前三季度进展

1 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实现20项以上互认资质资格统一规范办理或“亮证即办”,推动政务服务区域通办提质增效。发布第二批京津冀社保服务同事同标事项,拓展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场景,不断优化用卡体验。加强京津冀文化活动联动,更广惠及三地群众。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50项 联合天津市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共同开展以“文物告诉你 何以中国节”为主题的2025“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等系列传统节日活动,汇集三地博物馆展览及文化活动,更好服务京津冀观众需求。北京博物馆季期间京津冀三地文物主管部门联动策划组织开展系列展览和文化活动。在河北邯郸市博物馆推出三地社会教育成果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京津冀固定展厅举办河北易县大北城出土金银器展。
2 优化消费载体,持续打造环球影城—大运河、丽泽—首都商务新区等国际消费体验区,推动中关村、朝青等重点商圈改造升级,推进丰台区宛平城等商业步行街建设,打造首钢消费支点。完善公园、场馆、演艺空间等周边商业配套设施规划布局。加快国际消费枢纽建设,加快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会展和消费片区规划建设。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52项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上启动北京博物馆季,5月展览月举办了“看•见殷商”展、“峇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等53项重点和特色展览。6月科技月组织科技企业和博物馆参访活动,举办2025文博科技融合发展圆桌对话和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路演。7月文创月精心策划“五个一”城市文创节日盛会。联动重点商圈地标,打造一场全城范围的“北京博物有‘吉’市”暑期特色文化活动。8月研学月创新课程设计,推出“博物馆+演艺”“博物馆+科技”等形式研学内容,推出了多条特色主题线路。9月教育月推出两节“博物馆第一课” ,将组织全市中小学生观看;举办“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古都行“百馆千展万人观”活动,组织首都高校大学生免费或免预约参观相关博物馆。
3 持续推动商文旅体健农林水等多元消费融合发展,引导文博、演艺、体育、公园、会展、交通场站及高速服务区等场所配齐餐饮、零售等基础业态,鼓励引入文创、书店、娱乐、康养、展览、数字体验等升级业态,累计推出10个以上的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商圈。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59项 结合文化文物改革试点,推进试点单位配套餐饮。持续推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引进餐饮配套服务,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已引进餐饮配套服务。
4 做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服务保障,大力弘扬英烈精神。推进建党、抗战、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协同融合发展,打造连珠成片的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课堂。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19项

1.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已于7月8日对社会开放。

2.推进《北京抗日战争主题片区保护修缮工作方案》落实,指导各区组织开展抗战文物保护工程实施,提升抗战文物保护水平。

5 充分运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果,健全老城整体保护机制,持续推动重点文物腾退保护利用。制定实施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中轴线文化阐释与国际传播,创建北京中轴线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持续打造中轴线上的文化品牌。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22项

1.《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于7月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主会场活动上正式发布。

2.2025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承与创新大赛于6月14日启动,设科技中轴、视觉中轴、中轴使者、乐动中轴四大主题赛道。成功举办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国际传播与交流活动,7月12日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数字技术服务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边会暨北京中轴线论坛。7月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在鼓楼举办“中轴永续,文明互鉴——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讨活动。推进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标牌设置,组织全线踏勘,整体规划,精心设计标志碑牌设置方案。7月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已完成永定门、钟鼓楼的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碑设置。

3.“北京中轴线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申报及建设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完成财政评审。

6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制定北京长城保护条例,落实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年度任务,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基本完工。加强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快推进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及保护展示工程建成开放。高品质建设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启动琉璃河遗址申遗前期工作,办好三条文化带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加强传统村落、京西古道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23项

1.《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草案)》已通过市政府审议,并报请市人大审定。

2.按照市委宣传部要求有序推进各项任务目标落实实施。对折子工程任务开展不定期督查,适时组织长城沿线相关区及相关责任单位召开项目协调会,开展实地调研,协调解决问题、推进项目进展、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等。

3.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截至三季度完成主体结构、二次结构施工,正在进行办公区装修、外幕墙、地源热泵、机电设备安装等施工。

4.已完成路县故城遗址发掘项目资料整理工作。考古简报编制完成,《路县故城城址考古勘探报告》已出版。

5.《大运河文化遗产内涵挖掘研究报告》已形成初稿,正在补充完善相关内容。

6.正在开展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350平方米。

7.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已于6月14日以“馆园一体”方式对社会试运行开放。

8.市推进全国文化建设中心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印发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组2025年度折子工程,统筹各责任单位有序推进。目前,卢沟桥及宛平城保护修缮、石景山古建群保护利用、八大处香界寺安防、消防、防雷升级改造、延庆区妫水河滨水健身步道系统建设工程等项目已基本完成,其余项目均正常推进中。

9.2025北京长城文化节开幕式和2025八达岭长城文化论坛在5月13日在延庆区举办,文化节期间推出推出“1+4+N”的活动内容,覆盖长城沿线六区;计划四季度举办2025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开幕式活动。

10.完成西城、海淀、丰台、石景山、昌平、门头沟、房山等7区实地调研工作,对古道本体资源初步摸底。目前,围绕京西古道主要线路的分类、历史脉络、功能定位等开展深入研究。

7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大对代表性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办好北京国际非遗周活动。推进北京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24项 组织召开市普查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总结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工作成效,总结分析存在困难与问题,部署第三阶段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新发现文物线索调查。有序推进太行八陉军都陉、京西古道专项调查等。
8 促进文旅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市级旅游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央地旅游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全市假日旅游工作机制,高质量建设北京智慧文旅平台。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26项 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于春节、清明、五一、端午期间做好博物馆行业数据监测工作。指导各热门博物馆通过优化预约系统、增加预约供给、优化预约策略等方式,进一步完善预约机制,更好满足暑期观众参观需求。
9 深入推进入境旅游发展,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优化提升入境、出行、住宿、游览、购物、支付等全链条服务体系。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28项 “北京之声·博物馆”已完成13家博物馆的英文导览录制,总时长610分钟。“听听北京之声”小程序上的相关博物馆专题页面已发布导览专辑链接,并开设北京博物馆英文导览专区页面。
10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开展文化文物单位改革试点,进一步健全收入分配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引进市场化机制办展,优化热门博物馆和对外开放单位门票预约机制,鼓励文化文物单位开发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文创产品,加强科技赋能文化产业。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29项

1.落实《关于开展文化文物单位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制定《博物馆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统筹部署改革工作。印发《博物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清单》,指导试点单位结合实际制定本馆的个性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清单。编制《博物馆改革试点评估考核工作方案》和《博物馆改革试点评估指标》。

2.组织热门博物馆做好预约服务,通过优化预约系统、增加预约供给、优化预约策略等方式,进一步完善预约机制。指导推进各热门博物馆在暑期通过技术升级、增加接待人次等手段优化门票预约机制。

3.精心策划服贸会北京文博展区。以“科技赋能·智汇文博”为主题,室内“文博数智科技展”与室外“文博生活创享荟”的联动呼应,全面呈现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中科技赋能发展、文创服务生活的创新实践和重要成果;创新开展北京博物馆季文创月、研学月活动。精心策划主题月启动式,开展文创市集、京港交流活动、资源对接会、文创品鉴会等文创主题活动,推出北京博物馆季“文博护照”、实体M纪念徽章及各具特色的博物馆研学活动,不断提升博物馆季影响力;完成北京中轴线和长城文化重点赛道征集和评审工作,组织文创大赛优秀作品和“北京博物”精品文创集中亮相全球文明对话大会部长级会议、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等重要活动,持续扩大文创大赛社会影响力。

11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探索开展“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着力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31项 春节、清明和端午节期间组织全市博物馆共举办各类展览及文化活动307项,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暑假期间结合北京博物馆季活动,在7月开展文创月精心策划“五个一”城市文创节日盛会。联动重点商圈地标,打造一场全城范围的“北京博物有‘吉’市”暑期特色文化活动。8月组织研学月,创新课程设计,推出“博物馆+演艺”“博物馆+科技”等形式研学内容,推出了多条特色主题线路。
12 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办好“舞动北京”“歌唱北京”“戏聚北京”等市民系列文化活动,全年举办1.6万场。统筹开展传统节日和假日文化活动,深入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常态化举办“京彩灯会”。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32项 多家博物馆围绕七夕节举办主题文化活动,如北京金漆镶嵌博物馆七夕当天举办了“梦启朝阳——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三周年奇妙夜”活动等。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上启动北京博物馆季,5月展览月举办了“看•见殷商”展、“峇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等53项重点和特色展览。6月科技月组织科技企业和博物馆参访活动,举办2025文博科技融合发展圆桌对话和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路演。7月文创月精心策划“五个一”城市文创节日盛会。联动重点商圈地标,打造一场全城范围的“北京博物有‘吉’市”暑期特色文化活动。8月研学月创新课程设计,推出“博物馆+演艺”“博物馆+科技”等形式研学内容,推出了多条特色主题线路。9月教育月推出两节“博物馆第一课”,将组织全市中小学生观看;举办“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古都行“百馆千展万人观”活动,组织首都高校大学生免费或免预约参观相关博物馆。
13 深化“博物馆之城”建设,实施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办好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和北京博物馆季,举办“殷墟展”等100项精品展览和100场主题文化活动,探索馆校融合,推进北京艺术博物馆建设,围绕奥林匹克公园周边场馆植入艺术元素。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33项 在市委宣传部统筹指导下,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组各项任务,进展总体上符合预期。5月17日-20日,圆满完成2025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并在5月18日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上启动北京博物馆季。5月展览月举办了“看•见殷商”展、“峇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等53项重点和特色展览。6月科技月组织科技企业和博物馆参访活动,举办2025文博科技融合发展圆桌对话和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路演。7月文创月精心策划“五个一”城市文创节日盛会。联动重点商圈地标,打造一场全城范围的“北京博物有‘吉’市”暑期特色文化活动。8月研学月创新课程设计,推出“博物馆+演艺”“博物馆+科技”等形式研学内容,推出了多条特色主题线路。9月教育月推出两节“博物馆第一课”,将组织全市中小学生观看;举办“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古都行“百馆千展万人观”活动,组织首都高校大学生免费或免预约参观相关博物馆。
14 加快南中轴地区蝶变升级,做好第四轮城南行动计划收官,规划建设大红门博物馆群一期,以北京野生动物园为主题加快建设京南文化旅游度假区,启动国家自然博物馆主体工程施工,推进地质博物馆等国家级文化设施选址落户,保障中央芭蕾舞团业务用房扩建项目顺利竣工,着力打造中轴线上的“大国重器”、精品工程。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155项 配合推进国家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等博物馆的建设和业务工作。
15 加强消防隐患排查治理,排查治理人员密集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九小场所”、高层建筑、文博单位、医疗养老、在建工地、大型商业综合体等重点部位火灾隐患,加大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突出隐患问题治理力度,加强村民经营性自建房、大屋脊居住建筑、平房院落消防安全管理,畅通“消防生命通道”,加强家庭防火知识宣传教育。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260项 继续组织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行动。
16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推动城市副中心建设、养老服务、长城保护、非机动车管理、科学技术奖励等领域立法,更好依靠法治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 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第290项 《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草案)》已通过市政府审议,并报请市人大审定。
17 开展“歌唱北京”“舞动北京”等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1.6万场,举办戏曲、话剧、音乐会等各类演艺活动4万场;推出100条“漫步北京”主题游线路;办好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和北京博物馆季,举办“殷墟展”等100项精品展览和100场主题文化活动。 重要民生实事第29项 2025北京博物馆季于5月18日启动,5月展览月举办了“看•见殷商”展、“峇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等53项重点和特色展览。6月科技月组织科技企业和博物馆参访活动,举办2025文博科技融合发展圆桌对话和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路演。7月文创月精心策划“五个一”城市文创节日盛会。联动重点商圈地标,打造一场全城范围的“北京博物有‘吉’市”暑期特色文化活动。8月研学月创新课程设计,推出“博物馆+演艺”“博物馆+科技”等形式研学内容,推出了多条特色主题线路。9月教育月推出两节“博物馆第一课”,将组织全市中小学生观看;举办“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古都行“百馆千展万人观”活动,组织首都高校大学生免费或免预约参观相关博物馆。博物馆季期间推介100项重点展览和100项社教活动已完成。
18 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空间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鼓励文旅场所完善配套餐饮等服务,推动市属文保单位加强文物保养维护和环境整治,推进市属公园便民设施改造升级,提升市民群众的体验感、满意度。 重要民生实事第31项 持续指导各区、各相关单位积极推进古建筑屋面除草等文物保养维护和环境整治项目,卢沟桥及宛平城、团河行宫等9处文物点位已完成相关工作,孔庙、八大处等10处点位已入场施工,钟楼、红螺等8处点位正在准备施工前各项工作。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