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0日,历时440天、2009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的颐和园谐趣园修缮工程正式竣工,修缮后的谐趣园于今日向社会重新开放。
此次谐趣园修缮工程遵照不改变文物原状、不破坏文物价值、最小干预的原则进行修缮,最大程度地保留历史信息。修缮工程总投资1350万元,修缮建筑15栋、游廊115间、石桥4座,修缮面积2226平米。
修缮后的谐趣园恢复了古园昔日的风采、再现了皇家园林应有的历史风貌。涵远堂与知春堂还将根据清代陈设档案,恢复为陈列展室,举办《和谐中华——开国元勋后裔及将军名家》书画作品展,体现谐趣园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背景资料】
谐趣园原名惠山园,始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该园仿江南名园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嘉庆十六年,增建了涵远堂等建筑,并将园名改作“谐趣园”,取自“一亭一径,足谐奇趣”和“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的意境。1860年谐趣园遭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并保留至今。
谐趣园位于颐和园内东北角,万寿山的东麓,占地一万平米。中央是一座池塘,环池建有知春亭、引镜、洗秋等大大小小建筑15栋,涵盖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元素,是颐和园园中园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