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守正创新、积极进取,奋力开创首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5年北京市文物工作会议召开

日期:2025年02月27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2月26日,2025年北京市文物工作会议召开,总结全市文物行业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会议提出,要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科技赋能发展、坚持抓牢基础和确保安全,奋力开创首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副市长司马红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杨烁同志主持会议,市委宣传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各区政府主管负责同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中轴线各遗产点单位、文化文物单位改革试点单位、歌华传媒相关负责同志,市级行业协会代表,各区文旅局、文物局、经开区宣传文化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市文物局系统相关同志等参加会议。

  2024年文物工作: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

  2024年,全市文物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目标任务,聚焦“一轴一城、两园三带、一区一中心”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各项任务。

  首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标志性成果。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乡亲们回信,要求我们保护好、传承好长城历史文化遗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效入选全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7月,北京中轴线全要素一次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正阳门箭楼及先农坛神仓、庆成宫向社会开放。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成功并获首批授牌。

  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迈上新台阶。印发实施《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全年新增备案博物馆15家、挂牌开放类博物馆29家,全市博物馆年举办展览超2000个、线下活动超3万场、接待观众超9000万人次。其中,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新馆开放一年接待观众260万人次,“三星堆与金沙”特展、天宫藻井文创精品火爆出圈。举办北京博物馆月、文博创意设计大赛,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出“博物馆第一课”。以博物馆为核心打造10个重点文博区,将博物馆元素送入商圈、交通枢纽,推进馆城深度融合发展。

  三条文化带建设助推文物系统性保护。制定发布新一轮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打造箭扣长城文化探访线路,高标准举办长城文化节。加强运河古河道考古调查与发掘,发布“考古北京”6项重要发现,完成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琉球国人墓地遗址环境整治工程。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顺利推进,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开放试运行,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大葆台遗址)竣工验收。京冀两地“进京赶考之路”文物主题游径贯通。

  首都文物事业改革创新基础日益巩固。“四普”实地调查工作全面展开,新发现调查力度持续加大,新发现文物线索占比位居全国前列。公布第一批5处市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推动第一批4处北京市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打造“世界遗产在北京”品牌。北京文物活化利用服务平台初见成效,京津冀三地联合建设文物主题游径。举办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建成北京文物艺术品交易数据平台、北京文物安全监管平台。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牢牢守住文物安全生命线。

  2025年文物工作:全面深化改革,科技赋能发展

  推进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和老城整体保护。制定实施《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加强中轴线文化阐释与传播,推进创建北京中轴线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修改完善中轴线保护条例,健全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机制,做强“数字中轴”品牌,提升国际交往水平。

  持续提升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影响力。紧抓文化文物单位改革试点机遇,激发博物馆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积极组织博物馆立法调研,编制博物馆运营管理办法。高标准组织好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策划推出“看·见殷商”等精品展览,办好北京博物馆季、“文物告诉你 何以中国节”系列活动,推出“中轴有礼”“北京博物”文创品牌。拓展“北京博物馆云”一站式服务,扩充志愿服务,打造“博物馆第一课”馆校融合品牌。鼓励博物馆合理延时、错时、夜间开放。持续培育类博物馆。

  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引领文物系统性保护。参与制定《北京市长城保护条例》,编制北京长城保护规划和北京段8处重要点段规划,启动北京长城资源信息及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实施10项长城抢险加固工程,实现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竣工。开展大运河沿线文物修缮,开放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实施“北京历史文化溯源工程”,组织琉璃河、路县故城等主动性考古发掘,推进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开放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大葆台遗址,推动北京(国际)考古工作站建设立项。办好文化带文化节和北京公众考古季活动。

  建强北京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持续优化文物标的审核机制和告知承诺制惠企政策。完善北京文物艺术品交易数据平台建设,加强智能辅助监拍、实物抽查检查等事中事后监管手段。高质量建设国家文物鉴定区域中心(北京),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协调联动作用。做大做强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金秋文物艺术品拍卖季、北京文博创意设计大赛等品牌活动。

  多措并举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完成“四普”实地调查,转至公布总结阶段。编制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范围风貌管控指南,开展低级别文物保护专项行动。实施市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抗日战争主题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组织开展北京市域古道专项调查。编制《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观察(1985—2024)》,传播“世界遗产在北京”品牌,建设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平台。联动京津冀三地文物部门共建共享北京文物活化利用服务平台,加强在长城保护、主题游径、博物馆活动、文物鉴定、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协同发展。

  持续夯实文物安全管理基础。健全完善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完成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定期组织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组团式检查,全面开展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状况调查。用好北京文物安全监管平台,抓好开放场所安全措施完善。组织全市安全生产和文物安全工作骨干培训,擦亮“文物安全卫士”品牌。

  持续筑牢文博事业发展保障。宣传贯彻新修订《文物保护法》,开展北京市实施办法修订调研。完成北京文博事业“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十五五”规划研究。出台北京市文物保护科技创新中长期规划,联动高校院所力量,建设北京古建筑保护科技创新联盟。高质量开展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

  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延庆区文物局、首都博物馆作为参会单位代表,分别介绍了在“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为抓手带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用好中轴线申遗保护成果”“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和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持续推进长城文化带建设、深入挖掘弘扬长城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艺术价值,讲好遗产新故事”“藏品保护、挖掘价值、提升展陈、教育传播等方面丰富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北京市文物系统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全面提高做好新时代首都文物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按照既定目标,坚持守正创新,聚焦重点任务,勇于攻坚克难,不断开创首都文物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再立新功。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