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主题沙龙成功举办

日期:2024年09月30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9月20日,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与活态传承”平行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当天下午,由北京市文物局承办,北京艺术博物馆组织执行的“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主题沙龙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北岸讲坛成功举办。

  北京艺术博物馆馆址万寿寺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历经清代康熙、乾隆、光绪皇帝几次重修扩建,最终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东、中、西三路建筑相毗邻的大型古代建筑群。如今的万寿寺得到全面修缮及保护利用,正紧扣本论坛主题: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

  沙龙由北京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副主任舒小峰主持,邀请了国内外致力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单独发言和沙龙对话的形式,分别从博物馆建设、非遗文化的植入、数字化保护、线性文化遗产价值传播等角度,分享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及建设的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

沙龙主持人 北京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副主任 舒小峰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所长田林从创新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角度切入,详尽分析了如何将大运河沿线不同种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植入相匹配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双遗产融合方式。

发言嘉宾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所长 田林

  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工程系建筑历史和遗产保护教授高曼士探讨了缓冲区在世界遗产案例中的发展,以具体实例介绍其在地方遗产案例中的应用。同时聚焦地方遗产,指出缓冲区是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工具,每个国家或地区在定义缓冲区及其边界时都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根据适应性的策略,灵活控制和管理无法列入名录的广阔区域。

发言嘉宾 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工程系建筑历史和遗产保护教授 高曼士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分享了新时代文旅融合下,中运博在博物馆建设方面的实践和经验,从如何准确定位博物馆展览体系、创新展示手段等方面来提升观众参观体验,在全方位展现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的同时,将中运博打造成高品质文化旅游地的示范场所。

发言嘉宾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 郑晶

  复旦大学旅游系的张朝枝教授在发言中阐述了在以价值传播为核心的旅游利用与传承下,长城作为特殊的线性文化遗产,如何整合其现有的点段局部旅游模式,有效的向公众传达文化遗产的多层价值传播体系。

发言嘉宾 复旦大学旅游系 张朝枝

  美国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东亚艺术中心高级顾问蒋人和主要介绍了由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东亚艺术中心发起、与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遗产现代科技保护研究院合作开展的“海外流散中国艺术数字化工程”国际项目,重点介绍了对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等石窟艺术进行数字修复与保护所作的工作,并对“海外流散中国艺术数字化工程”提出项目策略。

发言嘉宾 美国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东亚艺术中心高级顾问 蒋人和

  本次沙龙,各位嘉宾紧紧围绕主题,深入探讨了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新理论、新模式、新方法,在未来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必将发挥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象征,不仅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通过保护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引领。

与会嘉宾集体合影

  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包华石(美国)、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张宝秀教授、清华大学梁军平教授、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亚洲区域总监赵宏禧、颐和园管理处园长李晓光,中宣部、北京市文物局系统,以及来自北京文博界、高校、社会招募的热心观众参加本次沙龙。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