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物〔2023〕1201号
各区文旅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培养壮大北京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修复技能人才队伍,弘扬工匠精神,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依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和北京市文物局“十四五”时期人才培养相关工作安排,我局研究制定本工作方案,请各区文旅局按要求贯彻落实。
北京市文物局
2023年8月31日
(联系人:吕忠霖;联系电话:64071606)
北京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修复技能人才培养
工 作 方 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培养壮大北京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修复技能人才队伍,弘扬工匠精神,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依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和北京市文物局“十四五”时期人才培养相关工作安排,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在北京市文物局指导下,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负责本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北京市文博发展中心、北京市文物工程质量监督站参与实施。各区文旅局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二、培养对象
以木作、泥瓦作、油饰作、彩画作四大门类文物修复技能人员为培养对象,初定木作50人、泥瓦作50人、油饰作30人、彩画作30人,共160人。
三、培养目的
(一)提升不可移动文物修复技能人才的理论知识水平;
(二)提升不可移动文物修复技能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建立北京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修复技能人才库,从中确定一支高精端的人才队伍进行重点培养,以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工匠精神,传承修复技艺;
(四)选拔能够代表北京参加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通过针对性赛前培训,力争取得优异成绩,展现北京市文博人才技能水平,彰显北京市新时代文博高技能人才发展成就;
(五)最终培养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适应新时代首都文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文物修复技能人才队伍。
四、培养时间
2024年至2026年
五、实施步骤
按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调研摸底(2023年底前)
2023年下半年,依照目前在北京市注册的古建筑施工单位名单,调研各单位从事木作、泥瓦作、油饰作、彩画作四大门类文物修复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数量、居住地、户籍、年龄、特长、工作业绩等,初步建立北京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修复技能人才库。
(二)全面启动(2024年)
重点提高理论基础和技能,通过“作业+点评”等方式,提升参训学员动笔能力。年内计划组织1次海选、4次理论知识培训、4次实际操作培训,视情组织实地考察,举办1次职业技能年度竞赛。
(三)巩固提升(2025年)
分层分类开展细化培训,通过师徒传承、以干代训等方式进行实操培训。年内计划组织4次理论知识培训、4次实际操作培训,视情组织实地考察,举办1次职业技能年度竞赛。
(四)总结深化(2026年)
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着力打造修复师团队,视情为相关企业技术团队申请成立北京地区工作室,并推荐相关技艺申请非遗项目。围绕总结提升打造特色亮点,进行专攻精治,组织4次理论知识培训、4次实际操作培训,下半年举办职业技能年度综合竞赛。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工作统筹。北京市文物局将北京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修复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列入十四五时期人才培养计划,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有关保障。北京市文博发展中心、北京市文物工程质量监督站提供专业技术指导。
(二)加强政策激励。北京市文物局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对北京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修复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作出积极贡献的单位,以及优秀选手予以适当奖励。
(三)加强宣传引导。北京市文物局对北京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修复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宣传报道,择优推介其先进事迹和优秀成果。
北京市文物局
2023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