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市文物局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敬一亭召开工作务虚会。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主持会议,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市文物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孔繁峙,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知名专家学者,东城、西城、海淀、房山和延庆5个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以及市文物局领导班子成员、机关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精神,深入讨论研究《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精心谋划今年下半年和2022年工作任务,扎实推进首都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完成“一轴一城、两园三带、一区一中心”各项既定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单霁翔同志对《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高度重视,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对文博事业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北京文博事业进入发展最好时期。他强调,要乘势而上,加强北京文博事业发展顶层设计,让人民群众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共同推进;要讲好故事,挖掘北京文物资源丰富内涵,运用好现代化传播技术手段;要为民服务,全力推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建好数字博物馆,用好现代工业遗产。
孔繁峙同志认为当前北京文博事业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文物工作地位不断提升,文物保护范围内容不断扩大。他指出,要从全市的角度,突出抓好几个有影响的重点项目。一是抓好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二是抓好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是抓好三条文化带建设,四是持续推进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五是全力推进琉璃河、路县故城和金中都3个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六是要高度重视文物的活化利用。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从战略宏观层面,着眼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这个角度,从北京文博与文明互鉴、北京文博与文化交流、北京文博与古都形象、北京文博与和谐宜居四个方面关系,提出对策建议。中国人民大学彭翊教授从加强数字化建设、建设北京市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之城建设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博物馆教育功能发挥、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和文物科技融合等方面给出很好建议。北京联合大学张宝秀教授从重视文化遗产保护软件建设、强化文物资源性、加强文物内涵研究阐释、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文物保护传承利用现代治理和以人民为中心抓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提出建议,对北京文博工作社会参加机制、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和加强考古历史研究等方面谈了自己具体想法。
东城、西城、海淀、房山和延庆5个区的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分别从本区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工作,介绍了本区文博工作主要做法、特色亮点和感受体会,以及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困难,并对推进“十四五”时期文博工作安排打算和具体需求进行了汇报交流。
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陈名杰同志感谢市文物局老领导、专家学者和区文旅局长对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他首先分析了“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对“一轴一城、两园三带、一区一中心”工作框架以及重点任务作了全面介绍。关于下一步工作,他强调:一要把握好“三个转变”,清醒认识文物工作从保护为主向“保”“活”并举转变、从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本”“环”一体转变、从专业审批为主向“专”“统”结合转变。二要把握好“三个关系”,统筹把握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有形和无形的关系、传承和发展的关系。三要切实做到“三个好”,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传承利用好首都文物资源,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局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处室有关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研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