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运动 |对话&连接——首届时尚策展青年论坛
2022年10月30日,北京服装学院第十八届“科学·艺术·时尚”节在北服校园隆重开幕。在时尚节期间,由北京服装学院和北京博物馆学会主办,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博物馆学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承办,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服饰与工程学院、美术学院的教师,以及上海时尚策展工作室(ExhibitingFashion)的策展人共同参与的《对话&连接——首届时尚策展青年论坛》将于2022年11月3日在线上举行。
论坛前言
新冠肺炎疫情与新的世界格局背景下,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成为了时代主题,策展作为文化诠释的有效手段,成为了一种时尚。全新的策展意识、策展观念和策展方法论,在跨文化与跨领域的策展实践中不断涌现。与此同时,策展的概念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延伸和扩展,诸多传统领域的界限被打破并被赋予全新的内涵,时尚策展亦是如此。
“时”为时下,“尚”作领先之意,狭义的时尚策展是以时尚品牌与服装服饰的展陈和传播时尚文化及观念为核心。广义的时尚策展可理解为当下最具前瞻性的策展观念与行为。策展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翻译"过程,更强调观看之道,以及人与物、人与人之间在展览空间中的交互与联结;时尚不再是指对风格和潮流的追逐,更强调从多重维度来理解时尚这一文化和社会现象,其内涵也从服装延伸到生活方式,延展到与之相关的人类行为的文化模式。
本次论坛汇聚了七位时下活跃于时尚策展、设计策展领域的引领者、践行者、青年策展人共同对话与连接,分享研究与实践经验,探寻时尚策展的潜在与未来。
——胡小妹 时尚策展论坛召集人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教师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
主题演讲
嘉宾介绍
王文岩
传播学博士
资深艺术媒体人
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 教师
演讲主题 :认识时尚策展:两个维度与四条主线
传播学博士,曾就职国家大剧院,系资深艺术媒体人。后入职北服,主讲《时尚策展》课程,以时尚、表演、美术、设计的大视觉艺术观察视野,阐释时尚策展模式对当代文化的想象、瞭望与沉思。《“时尚策展”的历史演进与教学模式初探》、《媒介视角下的跨媒体艺术:历史发展与核心特征》等数十篇论文发表于《现代传播》等核心期刊。
张弛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文化、设计教育和设计策展。
曾获得中英信托基金会 2011/12 度全额奖学金,赴英攻读现代设计策展硕士学位;具有多年媒体工作经验,曾作为自由撰稿人为多家艺术设计类媒体供稿。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两项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在各类学术期刊和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译著1部。担任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苹果设计之弧”展策展人,参与策划2016第二届中国设计大展。
李贝壳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策展方向教师
中央美术学院博物馆与文化政策方向博士
伦敦艺术大学与金斯顿大学策展方向硕士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设计策展方向教师,博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博物馆与文化政策方向,先后获得伦敦艺术大学与金斯顿大学策展方向硕士。
研究通过文化批评的视角探讨策展、艺术实践及政策与文本书写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实践探索不断扩展的策展边界。曾策划第四届全球华人艺术展“在工作-艺术实践中的女性”(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微风与人造之物”(鸿坤美术馆)等展览。
共同演讲主题 :后疫情时代国际设计策展新趋势
薛天宠
设计学博士
中央美术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教师
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专业方向召集人,展览部负责人
演讲主题:策展切面 ——经验模式与情境塑造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讲师,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专业方向召集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展览策划与视觉传播方向并获得博士学位。
以当代艺术、设计发展流变为基础,结合展览史和研究已有展览模式,对策展实践的多种可能性进行探讨。同时,在可感知的空间范围内,对空间叙事和阅读体验进行设计规范;以视觉表达作为图像阅读本体,在平面载体和空间载体之间进行视觉语境转换,探讨图像视觉的在地性实践。
曾参与万物生息-后石油时代的材料与设计展、中央美院毕业季策划、世纪浪潮-海花岛国际艺术邀请展、危机时刻线上策展项目、后生命-智能时代下的艺术与科技展览、亚洲数字艺术展、BMAB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MAB18国际媒体建筑双年展、EAST科技艺术季、陌生的亚洲—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等多项展览策划和展览设计工作。
Pooky Lee
时尚策展人
ExhibitingFashion创始人
演讲主题:“为模特人台穿衣服的人” - 时尚策展人的角色演变
Pooky Lee是一名驻上海的时尚策展人。他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持有时尚策展专业硕士学位。
2018年,Lee在上海成立了时尚策展工作室ExhibitingFashion和创意咨询工作室poptag,通过策划展览、讲座、出版物等文化项目,以及为诸多品牌、机构、创作者提供市场推广和创意营销咨询服务,帮助中文观众更好理解时尚这一文化和社会现象具备的多重维度。
Lee是时尚学术期刊《Fashion, Style & Popular Culture》的编委会成员。2020年,他也被《福布斯》杂志列入“2020年度30岁以下精英榜”。
王乃一
策展人
MediumMedia®联合创始人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V&A/RCA History of Design博士候选人
演讲主题 :思辨性虚构作为策展方法
策展人,MediumMedia®联合创始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V&A/RCA History of Design博士候选人。英国中英文化协会 (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 两届学术奖金的获得者,自2017年起,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开设“设计批评与策展研究”方向课程,从事设计策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期策展实践专注于气候危机与生态缠绕等议题,先后策划了首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合成生态” (Synthetic Ecology),发起了国内首个通过艺术与科技推动气候行动的倡议“气候关怀” (Climate Care),并联合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共同策划了气候行动周首个艺术公益展览“我们即自然” (WE ARE NATURE)。
她是2023年伦敦设计双年展主题馆 (Care Pavilion) 策展人,并于2021年联合伦敦设计博物馆共同策划“万物生息” (Material Tales) 全球首展。她拥有丰富的策展经历,过去5年间在国际众多双年展与设计周中独立/联合策划展览项目,其中包括伊斯坦布尔设计双年展、伦敦设计周、米兰设计周、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 (BMAB)、亚洲数字艺术展 (ADAE) 等。近期著作《超越人类的设计:关于星球的跨学科对话》。
赵静
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
清华大学文学硕士
演讲主题 :稳与变:疫情以来(2020-)时尚策展现状研究
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清华大学文学硕士,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现在北京服装学院担任设计史和设计理论等相关课程教学,致力于现当代时尚设计与流行文化研究。至今发表数十篇文章,并出版专著。学术上兼顾大众与专门,在C刊发表文章同时在喜马拉雅和B站推出设计史与时尚文化漫谈栏目。
论坛时间:2022年11月3日(星期四)上午8:30 —12:00
论坛地点: 线上腾讯会议 140-441-195
主 办 方: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博物馆学会
承 办 方: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博物馆学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
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
参 与 方: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与工程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
上海时尚策展工作室ExhibitingFashion
走进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是1988年开始筹办,2000年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的,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旨在服务社会,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化资源,成为民族服饰文化的基因库。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厚重,成为中国服饰文化交流、研究的良好平台。
民族服饰博物馆现有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少数民族服饰厅、汉族服饰厅、苗族服饰厅、金工首饰厅、织锦刺绣蜡染厅、奥运服饰厅、图片厅等七个展厅,还有供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使用的多功能厅以及可以与观众实现互动的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工艺传习馆。
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还收藏有近千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极为珍贵的彝族、藏族、羌族的民族生活服饰的图片。
博物馆积极开展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教学和科研等活动。从服饰文化研究,服饰设计研究,服饰技艺传习等方面,探索博物馆研究与教学实践、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新途径。博物馆设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和“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点,也是学院博士项目的科研、实践基地。
民族服饰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已被正式授予“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外事交流基地”等称号。为传承、创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民族服饰素材库网址:http://www.biftmuseum.com/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路甲2号北京服装学院综合楼A座3层
电 话:010-64288067/010-64288216
邮 件:bwg@bift.edu.cn
邮 编:100029
微信号:biftbwg
校内开放时间:
每周二 上午 : 08:30-11:30 下午 : 13:30-16:30
每周四 上午 : 08:30-11:30 下午 : 13:30-16:30
每周六 下午 : 13:30-16:30
(注:闭馆前30分钟停止入馆,国家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闭馆,疫情期间暂不对外开放)
民族服饰博物馆硕士点简介
民族服饰博物馆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直致力于民族和传统服饰的收集、整理、研究,大量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参与到整个科研教学过程中,博物馆得天独厚的馆藏资源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目前博物馆设立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和“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点,同时也是学校“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博士项目的实践基地,并建有文物保护修复研究室,围绕教学科研需要与各大文博单位与研究机构合作进行古代出土文物保护、修复与研究。
开设研究生课程有“民族服饰创意设计研究”“传统服饰修复与保护”“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中国传统色彩研究”“纺织品文物修复保护概论”“中国民族服饰装饰研究”“博物馆学概论”“中国民族服饰工艺研究”“中国古代织物研究”“中国民族服饰造型研究”等。
基于馆藏实物测量,结合田野考察、实验考古等方式进行实证研究,统筹各种资源渠道展开教学,形成机制灵活、渠道互通、体系开放的培养体制,以传统服饰的材料、形制、结构、图案、色彩、工艺研究为切入点开展教学,让学生了解先人的造物思想和技艺,在传承中感悟民族服饰并寻求创新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