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物馆学会与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端阳品夏 园居非遗”2021中国园林博物馆端午节非遗主题文化科普互动活动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节俗内容丰富。其凝聚着民族发展的历史,荟萃着人文理念的精华,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作为节庆活动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端午节期间,恰逢我国2021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中国园林博物馆推出“和满京城 奋进九州”2021年中国园林博物馆端午节文化活动,包括“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专场活动——豫剧展演”、“非遗互动展示”、“自然科普及园林营造活动”等,并在快手等线上多平台同步播出,以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充分展示“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
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专场活动——豫剧展演
中国戏曲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中国园林,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中国戏曲与中国园林自诞生起,就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6月12日是“文化与自然遗产日”,豫剧经国务院批准已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古典园林因精妙的技艺同样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之中。
6月12日晚间,园林与戏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共谱传统文化的华美乐章。观众置身夏季园林,欣赏一场视、听觉的盛宴,享受一次愉悦身心的洗礼,在园林雅境中共品端阳古韵。
京城粽飘香,园林戏悠长。一座博物馆荟萃南北精华,一腔大豫剧唱响时代新声。观众在玉砌雕栏之上、古灯水韵之中,共赏豫剧之美,感受非遗魅力。
园居、赏景、听戏,可谓是一场古典美的沉浸式体验。山水园林是戏曲演绎的绝佳舞台,曲音绕庭廊,韵味悠长。伴着铿锵大气的唱腔,聆听《屈原》心声,感知《大登殿》的千古故事。
园林是集文学,书画,音乐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声与景相结合的立体审美空间,观赏玲珑怪石,体验园林雅趣,欣赏非遗戏曲,回看繁华盛世。
在精彩纷呈的豫剧展演中,观众置身园居雅境,赏园林戏曲,品百代非遗。
端午传统戏曲互动展演
6月12日,园博馆为大家安排了端午传统戏曲互动展演,园林中的戏曲题材多样,传统节俗就是其中一种,正值端午节,在“纪念屈原”之外,端午节还是“孝行节”,在实景园林中观赏豫剧《屈原》的“南国的橘子树”片段与《大登殿》中的经典片段“我一见老母亲”,感受园林与戏曲相得益彰的传统文化魅力。
此外,端午节期间,园博馆内文化科普体验活动精彩不间断,包括“非遗互动体验”、“传统文化体验”、“自然科普及园林营造活动”等,观众相约园博馆,共同感知原汁原味的端午节传统文化。
“端阳品夏 园居非遗”2021中国园林博物馆端午节非遗主题文化科普互动活动,主办单位中国园林博物馆与北京博物馆学会,协办单位北京博物馆学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专委会。
园居非遗专题文化体验活动
节日三天,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与北京博物馆学会主办,北京博物馆学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专委会承办的“端阳品夏 园居非遗”2021中国园林博物馆端午节非遗主题文化科普互动活动为大家带来精彩丰富的非遗活动。北京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哈俊、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专委会副主任、秘书长罗吉华莅临活动现场与观众共品端午非遗魅力,专委会副主任白霖现场为观众分享了北京代表性非遗项目北京鬃人主题的研学创作课程。
传统园居文化体验活动
观众近距离感受香与茶的香气,通过亲手制作香丸、学习茶艺礼仪,在夏季园林中感受古代园居生活的意境之美。
园林小画师主题绘画活动
碧波粼粼的湖水,徐徐的微风,百里繁花明媚,十里莺歌燕啼,初夏的风景,皆可入画。
小朋友们将在绘画老师的带领,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用手中画笔描绘出美丽的水景园林,感受书画与园景的完美结合。
探寻多肉植物 打造掌上花园
同学们跟随老师的脚步,探秘多肉花境,了解多肉植物的特征与生长习性,学习多肉植物的养护方法。与多肉亲密接触,将自然汇聚掌间,制作小巧多肉微景观。
走近小小世界 拼插园林古建模型
通过园林知识讲座与拼装体验,同学们从多维度了解苏州园林的建筑特征、美学精髓,在拼装过程中近距离学习古建结构,感受古建筑的形态之美、色彩之美,并结合实地了解苏州园林的营造之美。
相约环境最美的中国园林博物馆
相约“有生命”的中国园林博物馆
感受园林雅境
共品传统非遗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请您遵守国家有关预约、错峰、限流、验码、测温等防疫规定,服从工作人员引导,感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