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第七十三集 一只排球背后的“女排精神”

日期:2023年01月09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今天,我们邀请来自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徐珊珊,为您介绍一件馆内珍藏的文物。

  一只排球为何会成为珍贵的展品?这些签名又属于谁?让我们回到40年前,回到那个激动人心的赛场寻找答案。今天的《藏品有话说》为大家带来女排姑娘创造“中国奇迹”的故事。

  

  1981年11月,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历经六轮艰苦卓绝的厮杀,中国女排以黑马之姿进入决赛,与称霸球坛多年的卫冕冠军——日本女排狭路亮剑。此时与日本隔海相望的中国,人们对着电视机屏幕屏息凝神,赛场上的一切动向都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

  此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刚刚恢复,重登国际赛场的中国健儿翘首期盼一个冠军来鼓舞士气,蓄势待发的中华民族也热切需要一个冠军来振奋力量。

  现在,中国女排距离冠军仅一步之遥,但日本女排却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劲旅。自从20世纪60年代打破苏联称霸排坛的局面后,日本女排便成为亚洲“高快结合、积极防守”型的代表。

  在1962年到1977年间的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等国际赛事当中,日本女排六度夺冠,以“东洋魔女”的名号享誉世界。如此强劲的对手作为东道主主场作战,中国的女排姑娘们却无惧挑战。

  比赛开始,她们大声呐喊、大力扣球,每次拦网、每个传球都带着一股绝不服输的劲头。1比0!2比0!凭着敢打敢拼的气魄,中国女排连下两城!

  不过,改天换地的王座之路注定不是一条坦途。趁中国队出现心态浮动,经验老到的日本队便发起猛攻,在步步紧逼之下,将比分追成2比2平。中国队在日本队突如其来的持续压制下失去领先地位,比赛进入了决胜局。

  第五局开局不利,中国队以0比4落后。中国女排姑娘们迅速调整状态,奋起直追到5比4。随后争夺进入白热化,双方你来我往,陷入胶着。14比15,日本队先行达到15分,中国队此时若再丢一球便将与胜利失之交臂……

  15比15……16比15……17比15!赢了!中国队赢了!中国队在日本队的强势打压下,不急不躁,沉着应对,步步为营,终于逆风翻盘,以7战7胜的骄人战绩,赢得了世界杯冠军!实现了中国“三大球”金牌在世界赛场上零的突破!创造了“中国奇迹”!

  

  中国女子排球队比赛现场照片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提供

  喜讯传来,举国上下心潮澎湃,亿万同胞热泪盈眶,午夜的大街小巷变成了人民庆祝胜利的欢乐海洋。

  通过这场比赛,人们记住了郎平、孙晋芳、周晓兰、陈招娣、张蓉芳、曹慧英这些勇敢无畏的女排姑娘,更看到了她们身上所流淌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赛场上,她们看起来如有神助,实际上都是靠多年摸爬滚打、遍体鳞伤换来的。中国女排,流血不流泪!

  

  中国女排“五连冠”时全体成员签名的排球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提供

  日复一日的高强度的训练不仅锻造了铜筋铁骨,更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比赛结束的第二天,邓颖超发表了题为《各行各业都来学习女排精神》的文章,呼吁广大群众都要学习女排精神,树立远大志向,发扬实干作风,更快地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人民日报》也专门开设“学女排 见行动”专栏。此后五年,中国女排姑娘们在世界各大赛场上奋勇拼杀,先后获得1982年世锦赛、1984年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1986年世锦赛冠军,铸就了“五连冠”的中国奇迹!

  伴随着中国女排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建设高潮。女排精神,鼓舞了一个民族的自信,竖起了一面时代的大旗,鲜活了一代国人的记忆!

  2019年9月29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前夕,中国女排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以11连胜的辉煌战绩向祖国母亲献礼。今天,强大自信的中国已无需一个冠军来扬国威、聚人力,但是当中国女排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当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国歌冉冉升起,人们依然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4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站上强手如林的世界赛场,女排精神为迷茫无措的中国人民带来了信心和力量。40年后的今天,女排精神依然传承不息,激励着国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锐意进取,奋勇前进!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是中国首家以妇女儿童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多年来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积极履行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责任。馆内展览分妇女和儿童两大主题,集中展现了我国各历史阶段妇女儿童的生产生活状态,突出反映了近现代中国女性追求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杰出贡献以及新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类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临时展览和社教活动,以其独特的展陈、完善的设施,为观众营造了舒适优雅的参观学习环境。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