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第五十七集 从一块腿骨,发现古人类基因组

日期:2022年09月13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今天,我们邀请来自故宫博物院的孙胤璇,为您介绍一件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珍藏的文物。

  周口店附近的田园洞里曾出土过一块古人类腿骨化石。这块腿骨有什么价值呢?科学家们又如何通过它解密几万年前的人类基因?今天的《藏品有话说》为大家带来周口店田园洞人腿骨化石的故事。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人类的终极问题,而要回答这三个问题,就要从人类历史的源头去寻找线索。2003年,考古人员在位于周口店龙骨山西南的田园洞里发现了古人类化石,距今约4.2万-3.85万年,其中一块是人类腿骨。

  

  晚期智人股骨模型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展出

  科学家们从这块腿骨入手,试图提取古人类的基因,找出他们与现代人的联系,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20年9月11日下午,一场科学家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发言被生动地形容为“最年轻的科学家讲一个最古老的研究课题”。她就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付巧妹。

  早在几年前,古DNA领域内的国际研究极不平衡,西方科研团队长期主导着这个领域的研究。当时还在德国马普研究所和哈佛医学院求学的付巧妹就感到一种“国人的责任感”。特别是当她主导的研究被评为“帮助重写欧洲最早的现代人类历史”时,她回国做科研的想法就更加坚定了。她说:“身为一个中国人,我有责任用古人类遗骸的DNA去书写我们自己人群的历史,寻根亚洲人类的祖先!”

  2015年,结束国外求学和科研生涯的付巧妹毅然回国,担任中科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古DNA实验室主任,组建了一支“中国制造”的古DNA研究团队。

  

  在研究室中的付巧妹 图片来源《中国科技信息》杂志

  2017年,付巧妹带领团队从周口店田园洞人的腿骨中提取了目前为止东亚最古老的人类基因组,也是中国第一例人类古基因组。

  古DNA的提取绝非易事,长久岁月里,高度降解的古人类化石早已被微生物“重度污染”。稍有不慎,化石还会沾染现代人的DNA。付巧妹带领的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像“钓鱼”一样,即使在污染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也可以捕获微量的内源古DNA。通过这种方法,他们最终成功提取了4万年前田园洞人的基因组。这项技术在全世界影响巨大,为一些过去很难获得的古DNA样品的取样提供了可能。

  那么,田园洞人的基因组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呢?通过研究可以确定,田园洞人已经是现代亚洲人群直接祖先群体中的一个成员,也就是遗传意义上的东亚人。这个研究还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田园洞人与古欧洲人群,甚至与美洲原住民人群之间存在着不寻常的联系。在欧洲的比利时,有一个距今35000年的古人类遗骸样本,这个样本与田园洞人的遗传关系比与欧洲人的都要近。

  这说明早期的欧洲人和亚洲人,在遗传上并不是决然分开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这种联系是因为更古老的人群间接地对他们产生了共同影响,使他们体内都残存着古老人群的成分。这个研究在当时被《自然》杂志认为是“填补了东亚非常重要的地理和时间尺度上的巨大空白”。

  当然,他们的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付巧妹曾面临研究“有没有价值”的质疑,也曾遇到过经费短缺,但她从未想过放弃。在她看来,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并不能仅仅以经济价值来判断。她说:“这个研究本身就是研究人类演化,了解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这是人的终极问题。我们如果对自己都不了解,对自己曾经怎样都不清楚,那又谈何了解现在、了解未来呢?”

  通过一块古人类腿骨,付巧妹和她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肩负起历史责任,实现着科研报国,延续着中国科学界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是一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建筑面积8093㎡,展陈面积3818㎡。展厅分为五个部分,集研究、收藏、展览、展示、科普教育和文化交流于一体,展品一千余件,介绍了周口店遗址的发现、发掘、研究和保护。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