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集 浪尖上的橙色逆行
今天,我们邀请来自中国消防博物馆的何祝同,为您介绍一件馆内的藏品。
橙色的救援服是消防指战员执行抢险救援任务时穿着的制式防护服装,出现在地震、台风、洪水等每一个灾害事故现场,被遇险群众亲切地称为“消防橙”。中国消防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特殊的抢险服,今天的《藏品有话说》为大家带来这抹“消防橙”背后的感人故事。
中国消防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消防指战员的抢险救援服,看上去十分普通,亮眼的橙色在一次次的训练和救援后渐渐褪去,磨损和划痕渐渐增多。它上面残留的泥污和水渍向我们无声讲述着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它的主人,就是“优秀共产党员”、一等功臣、安徽省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原政治教导员——陈陆。
陈陆的抢险救援服 中国消防博物馆藏
陈陆在火场 中国消防博物馆展出图片
2020年7月,安徽省庐江县遭遇百年一遇的洪灾,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身为大队党委书记,陈陆带领全队指战员闻“汛”即动、向险而行,奔向了抗洪抢险的第一线。
这件救援服就是陈陆当时所穿的战袍,见证了他每一个英勇救灾的瞬间。鲍井新村断水断电,陈陆凌晨赶到,及时抬出被洪水困在屋内的孕妇一家;郭河镇遇险,陈陆把有腰伤的9旬老人背上艇,让老人靠在自己身上,脱下救援服给老人垫腰;白湖镇还有群众没来得及转移,为了加快救援速度,陈陆跳进混杂着垃圾和粪便的脏水里推着船走,在水里一泡就是一整天。温暖、力量和希望,这是乡亲们对陈陆最多的评价。当他们看到陈陆和消防救援队伍,就仿佛在黑夜里看到了光明。
22日凌晨,同大镇石大圩突发漫堤溃口,巢湖湖水倾泻而出,圩内4个村、5.8平方公里被淹,水位很快涨到了人的腰部,浑浊的水面下暗藏着电线、树木和塑料大棚,到处是看不见的可怕和凶险。
石大圩漫堤溃口 中国消防博物馆展出图片
此时的陈陆已经连续奋战了4天时间,整整4个昼夜,他和战友们接警411次,行进600余公里,成功营救、转移群众2600余人,经历了如此高强度的救援,战友们都劝他休息一下,可他却摆了摆手:“还有那么多人等着救,咱们大队人又少,我必须去!”说完,他又火速赶往石大圩。
在刚刚救出一对老人后,陈陆坐在岸边稍作休息,不停用手按摩着自己的双腿,因为长时间浸泡在污水里,他的两个膝盖早已红肿得像馒头,最严重时连脱下身上湿透的衣服都十分困难。
陈陆红肿的膝盖照片 中国消防博物馆藏
东顾山山火,陈陆鏖战23小时照片
中国消防博物馆藏
大队长方锐知道陈陆的情况,再次提出让他轮换休整,他却一边喊着“这片水域我熟悉,还是我打头”,一边毅然跳上首艇,担当起开路先锋。就在他驶向受困群众的途中,远处堤坝突然传来几声巨响,正在封堵溃口的挖掘机一下子被冲出去一百多米,洪水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横冲直撞,在道路缺口处形成了可怕的“滚水坝”。
“掉头!快掉头!”千钧一发之际,陈陆大声喊道。后面的4艘救援艇接到提醒及时掉头避险,但是陈陆脚下的橡皮艇却被瞬间掀翻,卷入漩涡,一个浪头打来,橙色的身影消失在污浊的洪水之中,陈陆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6岁。
陈陆牺牲了,他用生命践行了消防救援队伍“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更唱出了一支“共产党人”敢为人先,无畏险阻的赞歌。英雄已然逝去,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应急管理部批准陈陆为烈士,追记一等功;今年2月,陈陆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如今,陈陆的救援服被收藏至中国消防博物馆,和建国以来600余名光荣牺牲的消防英烈的纪念碑陈列在一起,用他们的英雄气概、为民情怀,激励着消防指战员永远为社会稳定、百姓安康而英勇奋斗,为新时代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保驾护航!
中国消防博物馆
中国消防博物馆由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筹建和管理,是一座集消防历史文化展陈、火灾警示教育、防火防灾科普和体验互动于一体的国家级行业博物馆,也是消防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主题博物馆。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消防安全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