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第四十六集 实现人民币防伪印刷的秘密武器——145甲型机

日期:2022年06月27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今天,我们邀请来自北京印钞有限公司陈列馆的王丽,为您介绍一件馆内珍藏的文物照片。

  北京印钞有限公司陈列馆中收藏有一张设备“145甲型机”模型照片,它是实现人民币上防伪印刷——“多色接线”的秘密武器。你知道什么是“多色接线”么?这件秘密武器又是如何被发明和利用的呢?今天的《藏品有话说》为您介绍145甲型印刷机的研发故事。

1

  我国第一家采用雕刻钢版凹印工艺印制纸币的官办“印钞厂”——度支部印刷局成立于清朝末年。它位于白纸坊火药局旧址,也就是北京印钞有限公司的前身。它制作的第一张钞票“大清银行兑换券”,未及发行清政府就灭亡了。这张钞票俗称“大清龙钞”,极为精致美观,却色彩较为单一。

  1912年,度支部印刷局改名为“财政部印刷局”。1920年,财政部印刷局的一位技师,看到了西方钞票的一些图案由多种不同颜色的线条组成,且不同颜色之间对接完整,因此希望自己也能印制出多种颜色“接”在一起的彩色钞票——这位技师就是沈永斌。

  可是,西方国家对这种印制技术的专利保护极为严格。沈永斌只能在各种技术封锁和白眼冷语中独自潜心研究。终于,他研制出了“复色(接线)印钞机”。那么,什么是“复色接线”呢?

2

  当票面花纹的同一线条上出现两种颜色,颜色变化的接线处不分离、不重合、不错位,让线条上的不同色彩能够“自然过渡”,这便是“复色接线”了。

  这种色彩印制技术工艺精美,对技术和设备要求非常高,当时能够有构想和方案图已经极为不易。可惜,那时我国积贫积弱,又饱受战乱之苦,这项国际一流水平的技术没有实践,只能暂时束之高阁。而这一搁,就是30年。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复色接线技术依然是国际钞票上使用较多的防伪手段之一,可面对技术封锁,我们一度只能望洋兴叹。

  这激起了中国人独立自强的想法。当时还是年轻小伙子的李根绪找到已是花甲老人的沈永斌,主动请战,希望继续研究复色印钞机。沈永斌高兴坏了,将他珍藏了30多年的复色印钞工艺原理和“复色(接线)印钞机”方案图拿了出来,供李根绪继续跟进,自己也参与到这场中断了三十年的研发工作中,与大家共同努力,开展试验。

  基于沈永斌正确的设计原理,李根绪与北钞项目组及上钞技术精英共同研制,取国外技术之所长,补沈永斌技术之所短。在没有经验、没有资料的情况下,攻克无数技术难关,用3年多时间,终于在1960年底,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国产印钞机——平凸版一版四色接线印刷机,代号“145甲型机”。

3

  145甲型机 北京印钞有限公司陈列馆展出图片

  145甲型机很快用于第三套人民币的生产中,它突破了沈永斌复色接线中两种色彩接线的局限,实现了一版四色接线工艺技术,而且产品质量稳定,墨色均匀鲜艳、干燥快、周期短,极大提升了印钞的防伪功能和美观度。

  时至今日,中国的印钞技术及设备已经更新换代多次,145甲型机也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以它为基础研制的八色双面的145乙、轮转式一版四色接纹凹印的145丁以及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的SD凹印对印技术等,在第三、第四、第五套人民币的生产中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始终彰显着中国印钞产业工人自力更生、百折不挠、团结一致、求新求变的奋斗精神。

  从无到有,从单一色彩到复色接线到多色接线,从委托印制到独立研发,这是人民币发展历程中的斑斓跃进,是几代“中钞人”不断奋进的华彩乐章,更是中华民族追求复兴梦想的绚烂缩影!

  北京印钞有限公司陈列馆

4

  在北京西城区白纸坊街23号的北京印钞有限公司作为近代国家级印钞厂,从一建立就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技术。从上世纪20年代始,就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1923年,财政部印刷局(北钞公司前身)工人奔赴长辛店声援“二七”大罢工。1924年,由专人负责职工运动,协助李大钊领导北方区的工人运动斗争,并于1925年在北京市区建立了第一个工人支部。1926年参加“三一八”反帝爱国斗争等。194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力投入到印制第一套人民币的工作之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参与了第一至第五套人民币的设计印制等工作。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