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第三十集 小小纪念章,见证新中国建设史上大飞跃

日期:2022年03月07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听众朋友您好。我是中国铁道博物馆的左什,今天由我为您介绍一件我馆珍藏的文物。

  一枚 “身形”小巧的纪念章,居然见证了新中国建设史上的第一个奇迹,记录了新中国铁路的从无到有。你知道这枚纪念章上有什么图案吗?它的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今天的《藏品有话说》,将从这枚纪念章开始,为大家讲述新中国建设史上成渝铁路建设的故事。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内,陈列着一枚珍贵的纪念章。这枚纪念章“身形”小巧,造型精致、工艺精良。它采用了铜质镀金珐琅的传统工艺,上方镌有党徽,下部绘有铁路路徽,象征着丰收的麦穗及喜庆的飘带环绕在纪念章的两侧和底边,中间则铸有“成渝铁路通车纪念”主题文字和开通日期。

  它就是专为纪念新中国建设史上的第一个奇迹——成渝铁路的建成通车而镌刻制作的证章。它记录了新中国铁路从无到有,开启奋斗征程的历史时刻,也印刻了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忘我奋斗的足迹。

  自古以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世代生活在川渝地区的人民一直渴望着能够打通天堑,便利出行。早在20世纪初,四川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成立官商合办铁路公司,力图以集股方式修建川汉铁路。

  1911年,清政府颁布“干线国有”,将已经收回的铁路再度出让给外国列强,这一政策随即遭到了四川人民的强烈反对,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然而历经近半个世纪,成渝铁路建设计划虽多次重启,却都落于纸上谈兵,四川百姓便利出行的梦想依旧遥远。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的邓小平主持召开西南局常委办公会,毅然决定兴建成渝铁路。报告随即得到党中央批准,建设成渝铁路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重点工程。

  然而,在百废待兴,物资极度匮乏,还要面对西方封锁禁运的新中国,建设一条地势如此险峻、施工难度巨大,又极为重要的干线铁路谈何容易?面对种种困难,在党的领导下,人们团结一心,筑路大军闻令而动,积极投身铁路建设。

  缺少钢材,就从各方调集,缺少机车,外地立即支援,缺少枕木,人民踊跃捐献。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迸发出强大的力量。正在这时,朝鲜战争爆发,筑路主力军北上参加抗美援朝,只能由后招募的工人和民工接续筑路。如何管理多达十万人的民工队伍?成渝铁路还能如期完工吗?

  

  成渝铁路通车纪念章

  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定海神针,邓小平指出,许多的困难问题,必须要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逐步地求得解决。共产党展现出了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使各项政策在群众中生根开花。在党的领导下,全体筑路员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惊人速度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

  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它既是献给党的生日的一份厚礼,也是西南人民走出崇山峻岭,奔向美好生活的新路。它雄辩有力地向世界宣告了一个事实: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党的领导就无法创造出这项伟大的工程奇迹。

  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实现繁荣富强,有能力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更有能力引领中国巨轮实现伟大复兴,创造伟大梦想。

  如今,在一代代铁路人的不懈奋斗下,成渝地区已迈入了高铁时代。以时速350公里运行的成渝高铁使得成都、重庆两个城市间实现1小时公交化。跨越七十载,从成渝铁路到成渝高铁,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彰显的是铁路技术的进步、综合国力的飞跃。

  “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上”的美好画面徐徐绘就,新时代的铁路人也必将在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谱写更加辉煌的崭新篇章!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