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见证了这座古都700多年的城市发展与变迁,对北京的城市规划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决定了北京城市的整体空间格局、体现了传统的社会秩序,一直是北京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北京老城的“脊梁”和“灵魂”。
为了让大众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中轴线,中轴线创意大赛组委会策划推出“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系列活动,邀请权威专家深度解读中轴线,带领大家了解中轴线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
【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
12月17日,单霁翔老师以《留住城市的根与魂》为题,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
北京城址变迁图
北京是五朝古都,中轴线随着城市选址的变化而变化,今天我们所说的中轴线,指始建于元代,延续至今的传统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上有三处世界遗产:明清故宫、北京皇家祭坛-天坛和2014年申遗成功的大运河。
2006年大运河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之前,国家文物保护基本以点段为主,如将万里长城上的山海关等点位规划为保护单位。从杭州到北京跨越了24个城市的大运河,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于文物保护来说,是革命性、前所未有的事件。
文物保护不再是政府的专利,更不是文物部门的专利,而是亿万民众共同的事业,每个人对文化遗产保护都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
对大运河的保护意味着开始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
文物保护多保护文化要素,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要保护文化要素,还要保护自然要素和人与自然共同生成的文化景观。文物保护的对象多为静态的,如古遗址、古墓葬、万里长城等已失去初始建造功能的对象。文化遗产保护还要保护动态的,如传统村落、民族村寨、江南水乡等人居环境。
文物保护注重保护古代遗产,文化遗产保护还要保护现当代的遗产。
文物保护从古建筑扩大到古建筑群、历史城镇,由点到面。文化遗产保护还要保护诸如商品贸易、文化交流、人类迁徙廊道等文化线路。
文物保护注重保护宫殿、寺庙、纪念性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还囊括普通人生活的传统民居、乡土建筑、工业遗产、老字号。
文物保护只保护物质要素,文化遗产保护还要保护非物质要素,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必须整体保护。
将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真实、完整地传给子孙后代,不断增加新的保护内容,是保护、利用的目的。
北京中轴线是城市脊梁、城市景观带。尽管有所改变,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基本完整,42处古建筑保留了38处,其两侧平缓开阔的格局、城市天际线的地位依旧。漫步在中轴线上,每段都各具特色。
永定门是中轴线的起点,目前永定门的箭楼仍在修复中。对于这些标识性建筑的恢复能使城市景观更完整,给城市居民带来更直观的历史感。
从永定门出发向北1500米到天桥,是世界城市少有的高品质绿化区域。东边天坛,西边先农坛,保留了以松柏为主的绿化,是北京城绿化最集中的区域,反映中轴线重要的生态景观。
天桥到前门的1500米,是北京传统商业最集中的地区。古时候内城禁喧嚣,商业都集中在外城,尤其是南方商人到北京做生意,提供的资源都集中在前门外、大栅栏区域。
当时进京赶考的学生在前门地区备考,建设了很多地方会馆,在会馆备课需要文房四宝,又建设了东、西琉璃厂,使整个区域的经济非常活跃,成为了与王府井、西单并称的北京三大商业中心之一,反映中轴线的经济景观。
从正阳门向北到故宫午门的1500米,呈现出政治中心的文化气魄。1958年建成人民英雄纪念碑,1959年建成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七十年代建设的毛主席纪念堂,包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也选定在中轴线上,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文化和政治广场,这些新建筑都进行了精细的把握,不仅没有削弱中轴线,一定程度上还强化了中轴线。
张开济先生设计的天安门两侧观礼台是一项杰作,不仅能够承载多人观礼,也没有影响天安门的景观,形式、色彩、高度、体量看起来非常和谐。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无数的重大的活动,是一个政治性的广场。这1500米展现了中轴线的政治景观。
天安门向北到景山后门的1500米,是过去的皇宫,现在的世界遗产、大型文化设施——故宫博物院。
故宫的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乾清门,前朝后寝,包括景山完全是一条中轴线。过去皇帝坐在太和殿里,前面有九道门,是严密、严整的规划。太和殿前第一道门太和门是前朝的正门;第二道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第三道端门是紫禁城午门广场的正门;第四道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第五道是天安广场的正门大明门,再向前是正阳门及箭楼,最后到永定门及箭楼,都是一条直线。这1500米反映了中轴线的文化景观。
从景山到鼓楼这1500米最具人民性、社会性,东边是大面积的南、北锣鼓巷地区,是元代以来从未改变肌理的北京最典型街道之一。西面是积水潭、什刹海、后海,是一个既严整又活泼的地区。地区内开放性的公园具有极强的人民性。
钟鼓楼的晨钟暮鼓帮人们掌握时间,影响人们的生活,从景山到钟鼓楼,体现了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景观。
7.8公里的中轴线分成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五段景观,各具特色,五位一体,不同的景观构成了世界无与伦比、最为丰富多彩的中轴线。
阜朝干线指从阜成门到朝阳门,被誉为最美街道。
阜朝干线的最北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迅故居和鲁迅博物馆,东边是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白塔寺,向北走是中央医院旧址(人民医院)。
人民医院向东走是历代帝王庙,再向东是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广济寺,继续向东走是北京最早的教堂之一——西什库教堂,拐过来是万松老人塔、北平图书馆旧址,再往东是北海团城,因为周总理的特别保护要求,北海大桥调整位置。
从北海向东能看到经过修缮、即将开放的大高玄殿,继续向东路过景山、故宫、北大红楼、中国美术馆,阜朝干线反映了中轴线两侧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
胡同是北京地区生命力极强的文化生活空间,寿命最长的已有800多年历史。胡同四合院有独有的规律性和合理性,层次清晰。大街是公共空间,走进两侧的胡同是半公共空间,进入庭院后,是住户的半私有空间,走进自己的房子是私有空间,这种层次清晰的结构在其他城市很难看到。
保护优秀四合院是传承北京地域文化的方式。
北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集中的城市,其中一个原因是北京南来北往的工匠、文化在皇城汇集。
1912年帝制结束后,很多工匠在崇文区、宣武区发展,留下包括景泰蓝等多种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该深入到人们现实生活中。
中轴线及其延长线两侧有很多能够构成系列的建筑物,太庙、社稷坛、先农坛、地坛、月坛、日坛、孔庙构成坛庙系列。
法源寺、牛街清真寺、道教白云观、基督教宣武门教堂、普渡寺构成宗教系列。
李大钊、郭沫若、蔡元培、老舍、齐白石、曹雪芹等名人的故居系列,通过构成系列,能够对古建筑进行更加系统地保护。
中轴线两侧历史文化街区、沿街建筑的改造与治理在持续推进,通过选择性退租、提升绿化、停车治理等政策,鼓楼西大街、东四北、地安门大街、平安大街已经看到了成效,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正在恢复中。
故宫的修缮充满困难,主要进行消除隐患、整治环境、扩大开放三方面的工作。修缮初期花费五个月时间勘察故宫9371间房子,确定如何整治,将来如何开放。三年间拆除地面135栋临时建筑,在2017年冬天完成整治。
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走进这座世界最大规模、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感受它开阔的格局、壮美的建筑、严谨的形制、绚丽的彩绘、生动的空间、精美的装饰、典雅的园林、和谐的环境。
北京市进行城市规划建设采用集团式布局、圈层式发展的策略,将大体量的建筑移到了外城,在中轴线两侧划分出厚厚的建筑控制地带,作为世界遗产的缓冲区。
由最早的25片历史文物保护区,扩大到40片,现在旧城中有33片。保护区设定后,没有大体量建筑物在区域内建造,今天白塔寺仍旧是西四北地区的制高点,种种保护措施使中轴线的申报成为可能。
保护区的划定对于北京城市的保护非常重要,过去皇城根从长安街到平安大街2800米,960多户居民,沿街小门脸、单位200多个。2001年1月启动整治,3月开始拆迁,不到半年建成了北京城区最大的公共绿化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
明城墙遗址公园、西便门的城墙遗址公园、菖蒲河遗址公园都通过逐步修缮进行了文物保护工程。
今天全民共同努力,不但要保护好中轴线,还要让中轴线文化活起来,能够真正成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北京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和谐融合的典范。
2020年12月8日,紫禁城迎来了600岁生日,通过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已经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了下一个600年,中轴线也一定会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