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第十二集 一张薪水表背后的故事

日期:2021年06月21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今天,我们邀请来自故宫博物院的高宏远,为您介绍一件北京李大钊故居珍藏的文物。

  北京李大钊故居的展品中有一张发黄的薪水表,那是李大钊出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时的收入。表上赫然写着每月120块银元。120块银元是个什么概念呢?那个年代,400块银元就能买下四合院。这么说来,李大钊本应颇为宽裕,可事实上他家中非但不富裕,反而过着几近揭不开锅的日子。这是为什么呢?今天的《藏品有话说》为大家带来这张薪水表的故事。

  

  1927年4月,李大钊从容就义。牺牲之后,中外记者纷纷到他家中采访,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当时各大报纸先后出现了这样的报道:“李夫人回家后仅一元之生活费”“李宅室中空无家具,即有亦甚破烂”。由于家里没钱安葬李大钊,只好向公众募捐举行公葬。

  堂堂的北大教授,家里的日子怎么过的如此贫苦?难道是收入所限?

  1918年,李大钊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他的薪水表上记录着此时他的月薪是120块银元。1920年,李大钊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每月收入达到了180块银元,由于他后来还兼任其它四所大学的教授再加上撰写文章的稿费,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月薪300块银元。

  按当时的物价折算,2块银元可以买25公斤面粉,400块银元就可以买一处四合院。如此比对,他的收入绝对属于富裕阶层了。

  

  李大钊收入高,生活却极为节俭。他不仅没有一处房产,还始终租赁便宜的房子居住;他不吸烟,很少喝酒,每天上下班全靠步行,没有坐过一次黄包车;他若是中午没有回家吃饭,便自带干粮,或是一张大饼,或是两个馒头或窝头,就点小菜和白开水下肚……

  这么说来,李大钊并没有很大的开销。那么,他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呢?

  原来,党组织早期活动经费十分紧张,李大钊便拿出自己的薪水进行资助。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之初,他先后购置了七八百本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供学习研究之用。

  1920年10月,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李大钊当场就宣布,每月拿出80元作为党组织的公共活动经费。这些花费占去了他近2/3的工资,他也是当时出资最多的一个人。

  工资中剩下的部分,大多被李大钊花在了需要帮助的青年人身上。每到北大开学季,一些贫困学生就会收到一个名叫“无名氏”寄来的汇款。时间久了大家才知道,这个“无名氏”,就是李大钊。

  北大俄文系旁听生曹靖华,因交不起学费不能再听下去了。李大钊听说后,到会计科写了一张条子。让用他的薪水给曹靖华解决学费问题。每月发薪的时候,会计科总是给他送来一大叠借条,扣除借条后薪水就所剩无几了。

  甚至有时候,他的家人因此到了要为吃穿发愁的程度。北大校长蔡元培听说此事以后,叫学校会计科每月先将李大钊的薪水扣下一部分,直接交给李夫人用来过日子,防止家里揭不开锅。

  同志有困难,李大钊更是当仁不让。曾有一位进步青年受组织委派要到远方去工作,临行前来到李大钊家向先生道别。李大钊见他大冬天身上还穿着单衣,当即转身走进里屋和夫人商量,想把节衣缩食给儿子李葆华做的新棉衣送给他。

  李夫人为人厚道慈祥,一向对丈夫工作都非常支持,但这次她犹豫了。“葆华的旧棉衣早就破得不能再穿了,这件新棉衣还没上身呢!”李大钊听后有些急了,“人家马上就要去远方工作了,没有棉衣怎么行?快拿出来吧!”就这样,新棉衣穿在了这位进步青年身上,而他的儿子依旧穿着那件破棉衣过了冬。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就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他的心里只有党的事业,只有需要帮助的民众,而唯独没有他自己。现在,再看到这张薪水表,你是不是更能够体会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了呢?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