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圆明园舍卫城初探

日期:2022年02月15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张敏航

  舍卫城位于圆明园东部、同乐园以北,是一座取意于印度佛教舍卫国城之意的城池式宗教建筑群。从一些档案资料中了解到,舍卫城在不晚于雍正五年(1727)时,已初具规模,其间多次进行改建、添建或重新布置陈设,直至嘉庆十五年(1810),仍有添建舍卫城殿宇的记录。在乾隆九年(1744)所绘圆明园四十景图中,舍卫城的样式仅在坐石临流图的上部,依稀见南部城门及城池轮廓。舍卫城内建筑的具体情况,也如同图中所绘的景象一样,充满着缥缈之感。

  一、文献及历史图像中的舍卫城

  在现有的“样式雷”图档中,并未见关于舍卫城建筑的详细内容,仅能从圆明园全图中依稀看到,舍卫城由城墙四面合围,南北各有两个城门,东西是否有城门情况不清。可见几幅圆明园全图的细节中,乾隆、道光年间,东西两侧仅有城墙,墙外依墙而建诸多建筑。在咸丰年间的全图中,东侧偏南区域可见一凸出平台,形似马面。但这一平台设计,于同治年间的全图中又不曾出现。城内建筑大致呈中轴对称,南城关上书“舍卫城”,根据老照片,应为石质匾额,现整体建筑已无存。

  《日下旧闻考》中关于舍卫城的记录,也不过寥寥几笔:

  永日堂、寿国寿民、仁慈殿、普福宫诸额皆世宗御书。舍卫城北坊额曰花界, 曰香城,东曰莲涌,曰金池,西曰昙霏, 曰珠林。多宝阁祀关帝,额曰至神大勇, 寿国寿民殿额曰心月妙相,仁慈殿额曰具足圆成,普福宫额曰瑞应优昙,最胜阁坊额曰乾闼持轮,曰祇林垂鬘,皆御书。"①

  根据记载与推测,舍卫城内,由南至北依次为寿国寿民殿、仁慈殿、普福宫及北城关上“最胜阁”。

  从一些老照片上可以看出,舍卫城南城门前有夹杆石, 城墙内东西有围墙圈出院子范围,园内建筑较为密集,但已难辨其具体形制(图一)。南北城关两侧马道清晰可见。

  

  图一 舍卫城内城早期残迹(1900年前后)

  二、舍卫城与浴佛节

  一年之中,舍卫城最热闹的时候,非四月初八日的浴佛节莫属了。这项佛教活动起源于印度,根据传说,佛祖释迦牟尼诞生于农历四月初八日,浴佛节即为纪念佛祖的降临。这是清代民间一个重要的宗教节日,而宫廷之中也不例外。嘉庆二十四年(1819)的四月初八,升平署档案中就详细记载了这一天圆明园舍卫城中摆当的情况:

  四月初八日,舍卫城,庙内,摆当, 东边,佳期(薛进喜),随手(马得、王进碌),带当人王腾云;西边,侠试(祁进碌、马庆寿),带当人李寿增。②

  这一年的升平署档案的最后还附有一张加条,根据描述,应亦为四月初八日舍卫城摆当的内容:

  莲花平台,南渡(于喜),带当李升,随手(名字经过修改不能完全识读)。善财三参:船领(何套住),观音(马士成),善财(薛进喜),随手(记录不清)。③

  摆当,在档案中也记作“摆档”, 主要穿插于全场表演的各类戏曲之间,包括了小曲、小戏、曲艺及杂耍等形式的演出。这类演剧亦是由升平署来承应。佳期、侠试、南渡皆应为昆曲中的一折, 莲花平台及善财三参应为一种抬阁档。“抬阁”,档案中亦作“台阁”,即在一个较小的阁子或架子上,由数个人扮演一出戏曲故事中的场景,或唱,或不唱。从档案中看,那日带有随手,应是有唱的。随手为演出的伴奏团队,带有随手就意味着这一天的几出戏应是有伴奏及演唱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善财三参中有“船领”一职,可知这一出并不在平地上进行表演,应是在舍卫城就近的水域上设船只,于船上进行表演。这样的演出形式也十分受到清宫的热爱,尤其是端午之日,会于圆明园进行多只龙舟的船上表演,亦被称作“龙舟抬阁档”,内容极为丰富。

  清宫之中,“档”的形式多种多样, 舍卫城的摆当仅为其中一小部分。其中一部分“档”流入民间,在清末成形,即为香会中常见的“幡鼓齐动十三档”,有的流传至今。

  如今,由于升平署档案遗失内容较多,很难知晓浴佛节这一日的摆当是从何时开始兴起的。朱家溍先生所著的《清代内廷演剧始末考》中,记录了这样一段奏折档案: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奏闻事。查得雍正六年四月初二日奉旨,四月初八日永宁寺佛前供品均照前例供献,令南府学生演戏一日,著每年以此为例。钦此。④

  

  图二 永宁寺位置示意图

  南府位于南池子南路口西,为伶人的住所,清代常将地名作为管理相关事务衙署的名称。南府的记载于康熙时即有,直至道光裁撤南府,才逐渐消失,是当时清代重要的戏剧班子。

  书中又同时记录了另外两段奏折,朱家溍先生分析,此三份奏折应皆为嘉庆时期内务府奉旨查阅的:

  乾隆四年三月十三日奉旨,今年四月初八日著南府学生在弘仁寺演戏一日, 嗣后每年演戏之处著内务府大臣等仍行奏闻。钦此钦遵。在案。本年四月初八日, 永宁寺、弘仁寺照例各献戏一日可也。谨此奏闻。

  查得永宁寺、弘仁寺每年四月初八日献戏一日,如遇皇上在圆明园,永宁寺系南府学生承应,弘仁寺系怡亲王之戏承应。皇上在宫内,弘仁寺系南府学生承应,永宁寺系怡亲王之戏承应。⑤

  由奏折不难看出:其一,永宁寺位于圆明园附近。在一幅同治时期的“样式雷”圆明园泉水并河道全图中⑥,可以清晰看到永宁寺位于圆明园扇面湖西南,紧邻畅春园的西北角(图二)。由此可知, 起初的浴佛节献戏是在圆明园外的永宁寺进行的。并且由于雍正时期南府规模有限,无论在哪儿进行演剧,都要动用一部分怡亲王府的戏班。其二,于永宁寺进行浴佛节的佛前供奉、献戏,直至乾隆初年, 然而是于何时改为在舍卫城中进行,尚未可知。

  据乾隆二十一年( 1756 ) 的穿戴档记载,四月初八这一天,乾隆皇帝“乘四人暖轿出西南门, 至永宁寺拜佛毕,进藻园门至清净地磕头毕,至万方安和乘船至舍卫城拜佛毕,步行看会毕,至同乐园。” ⑦此处于舍卫城看会,看的便是“摆档”演出,与民间庙会的形式极为相像。由此可知,乾隆二十一年时舍卫城已有于浴佛节时承应演剧或摆档的惯例。除此之外,由乾隆当日行走的路线来看,步行看会后, 应是从舍卫城南门出,穿过牌坊,直径向南,经买卖街后过桥至同乐园(图三)。也许当日买卖街也是十分热闹, 汇集了诸多商铺供乾隆皇帝甚至后妃们享受民间交易的乐趣。

  

  图三 舍卫城与同乐园关系示意图(样式雷图档)

  然而舍卫城摆档的惯例并没有持续太久的时间,在道光年间的升平署档案中并未见任何关于舍卫城浴佛节时摆档的记录。每年的四月初八时断断续续有记录舍卫城进香情况,如道光三年(1823)时记录有:

  奏于四月初八日按例内外总管首领官职太监学生等俱在,舍卫城恭进香,大香斗四座,小香斗四座,高香一千束……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道光十九年(1839)时,裁撤了所有圆明园内扮作和尚于广育宫、舍卫城、法慧寺、关帝庙、河神庙等处念经的太监们⑧,升平署档案中仍有关于舍卫城进香的记录。但道光时期,皇帝是否再亲临进香,升平署的档案之中并未详细记录,还需要借助其他资料进一步考证。

  咸丰时期的升平署档案中,浴佛节摆档甚至进香的记录就彻底地消失了。这大约与咸丰皇帝不再尊信佛教有着一定的关系,而关于舍卫城的档案也越来越少。

  20世纪60年代初,舍卫城一带被海淀区武装部辟为民兵靶场,于北墙之上加砌高10余米的靶挡。城内也几经后期添盖其他建筑,现象极为不清。仅有东、西、北三座城墙的三合土内芯屹立不倒⑨。

  

  图四 舍卫城考古发掘

  三、考古发掘情况

  为研究舍卫城具体情况,2019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舍卫城南部区域进行了小面积的发掘工作(图四),发现了舍卫城南城门基础、城墙基础、马道基础等, 了解了其具体走势及体量。从发掘情况来看,舍卫城南城门城墙内侧建有马道, 城墙外侧紧邻城墙有东、西两处值房,几乎完全对称。这与一些记录舍卫城情况的老照片中的拍摄内容相吻合。本次发掘中

  还发现刻有嘉庆款识的琉璃瓦一件,与档案中嘉庆年间添建殿宇的记录相符⑩。位于东城墙的解剖沟发现有近似城门基础的遗迹现象,亦能证明东侧城墙应有城门或马面类的建筑存在。但受发掘面积所限,对于舍卫城还未能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由于缺少“样式雷”的图稿和烫样来帮助我们了解舍卫城的真实样貌,我们仅能将档案的只言片语与考古发掘的遗迹现象相互对照、相互印证, 试图还原一个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的舍卫城,然而仍不免留有诸多疑问与遗憾。关于舍卫城内的建筑究竟是何样貌,还需要更多的资料帮助我们进行研究。

  四、保护与展示

  随着风雨的侵蚀,舍卫城仅存的三合土城墙也急需进行保护与修整。关于舍卫城的保护与展示,有一些想法,在此简要说一说。对于夯土的保护,一直是文物保护方面的一个难题。单纯的保护夯土,在展览展示上也缺乏可观性,很难启发游客的想象,更无法完全体现出圆明园盛世的风貌。近年来,圆明园内对于园内夯土地基的保护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含经堂、澹怀堂及海晏堂蓄水楼等。综合几处进行贴砖保护的夯土遗址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后期缺少定期的养护措施,导致保护砖出现脱落或夯土基础变形等情况;没有对于遗址及其保护的阐述,容易导致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不明就里,即无法令游客想象当时圆明园的盛况,也很难完全体现遗址留下的“荒芜美”,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根据以上情况,在舍卫城夯土墙的保护中,贴砖保护依旧是一套可行方案,但在施工结束后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后期维护方案,对其进行定期除草及灰砖的更换、加固。关于展示方向,近年来国内外一些遗址对于夜间经济开始了一些尝试, 圆明园遗址公园也进行了诸如元宵灯会等内容的探索,但与遗址、圆明园历史相结合的内容不多。舍卫城夯土城墙若进行贴砖保护后,东、西、北三面合围,不妨尝试将其作为大屏,进行一些“灯光秀”的活动,内容可围绕圆明园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展示,不仅可增强其观赏的效果,更能丰富遗址展示手段,让遗址“活起来”, 使更多人了解圆明园历史与园林文化。

  “灯光秀”可以展示的内容极为丰富,国内外的一些遗址中,这种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也相对较为成熟。例如以色列的大卫塔,晚间即进行此类的灯光秀表演, 通过灯光投影到城墙上的动画及简要讲述,既展示了繁盛时期的犹太文化,又让观众体会到文化破灭时的悲怆,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容易产生共鸣。

  当然,这些构想都要建立在对于舍卫城更详细的考古发掘或勘探的基础上,对舍卫城、对圆明园研究的不断深入,从而进行更严谨但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的阐述与展示。要强调的是,对于文物、遗址的保护,才是核心,所有展示手段都要建立在不破坏遗址风貌的前提之下,不断尝试

  更吸引观众的展示手段亦是为了唤起人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及爱国主义精神。

  ①[清]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三)》,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377页。

  ②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第一册),中华书局,2011年,第175页。

  ③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第一册),中华书局,2011年,第266页。

  ④⑤朱家溍、丁汝芹: 《清代内廷演剧始末考》,故宫出版社,2014年,第40页。

  ⑥[清]《圆明园泉水并河道全图》,参见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圆明园卷初编》(第一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年。

  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档案史料——圆明园》(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844页。

  ⑧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档案史料——圆明园》(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016页。

  ⑨圆明园管理处:《圆明园百景图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第285页。

  ⑩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档案史料——圆明园》(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419页。

  (作者单位:圆明园管理处)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