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耶稣会第一位华籍司铎郑玛诺墓碑再现

日期:2020年09月08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2018 年6 月下旬在北京市委党校内新整理出的宗教文物中,再现了耶稣会第一位华籍司铎郑玛诺(Emmauelde Sequeira,1635—1673)的墓碑。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皆认为其墓碑佚失不存,仅存拓片。故郑玛诺墓碑的发现,不仅本身具有重要的文物考古价值,而且更正了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现存墓碑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天主教华人传教士的研究空白。

郑玛诺墓碑拓片

郑玛诺墓碑拓片

  郑玛诺,字惟信,广东香山人。 1635 年 5 月 25 日出生于澳门的一个天主教家庭。1645 年,法国入华耶稣会士罗历山(Alexandre de Rhodes, 1591—1660)向耶稣会总会提议带领中国及越南北圻、南圻少年各一人前往罗马深造事宜,郑玛诺被选为候选人。罗历山从澳门出发时,即在澳门为郑玛诺施洗,并让其陪同前往罗马。他们经过马六甲海峡、印度果阿,经波斯到达亚美尼亚,最终于五年后到达罗马。1651 年10月17日 进入修院学习修辞学、逻辑学、物理化学、音乐和外语等多门课程。“不仅称其健康良好,又注明其教育程度为‘文学生’”。1653 年秋入耶稣会,并转入罗马公学学习修辞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化学、音乐和希腊语等多门课程,且一年毕业,在当时实属罕见。毕业后居留罗马,以华人身份教授拉丁文、希腊文法及拉丁、希腊文学,这是史无前例的。在其九年的留学生涯里表现优异,深得教内人士赏识,费赖之在《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中称其“是为耶稣会华人晋司铎之第一人”。随后在罗马攻读神学期间,他首次明确提出教会本地化问题,对日后中国基督教事业的开拓有着重大影响。

  1666年4月15日郑玛诺从里斯本出发返华,行前受到葡萄牙国王的接见。其间曾滞留于果阿传教,最终于1668年8月19日到达澳门。杨光先仇教案件平息后,1671 年,郑玛诺奉康熙上谕,与闵明我(Philippe-Marie Grimaldi,1639—1712)、恩理格(Christian Herdtricht,1624—1684)二人入京。然而郑玛诺身患肺病,加之水土不服,病情加剧,最终于1673 年 5 月 26 日在北京去世,享年 38 岁。在他逝世后,安文思上书总会长,非常痛惜郑玛诺神父的逝世,认为郑玛诺确为华籍传教士的光辉与荣耀。

  郑玛诺墓碑材质为房山白,墓碑高1.37米,宽0.68米,厚0.19米。螭首较为完整,流云纹饰,篆额天宫为天主十字,外有如意纹环绕,规制精美。其碑身四周并无边饰。碑身残缺,下方被凿为榫状。拉丁文缺失严重。碑阴部分碑首亦为流云纹饰,篆额天宫为拉丁十字架与耶稣会小写“ihs”所构成的寿”字,凸显出中西墓葬文化的交融。碑身部分为典型的耶稣会徽标志。外为方形边框,四角有祥瑞花饰。两侧嵌有金属条,已氧化生锈。

郑玛诺墓碑现状

郑玛诺墓碑现状

  碑文内容如下 :

  耶稣会士郑公之墓

  郑先生讳玛诺,号惟信中国广东香山人也。自幼入会真脩。康熙十二年癸丑四月十一日卒於京师,寿三十有八。

  碑中拉丁文译文 :

  郑玛诺神父,来自中国澳门,年幼时前往罗马,入耶稣会。他是耶稣会中第一位华籍神父。出色地完成哲学、神学学业后返回中国,向同胞们传播福音。1673年 5 月 26 日逝世于北京,享年 38 岁。

  郑玛诺墓碑拉丁文和汉文部分相比较,拉丁文较为详细,强调了他在欧洲的游学经历。郑玛诺在国外不仅学有所成,海外教学,而且还加入耶稣会,成为华籍第一位耶稣会士,在教会内获得了非常高的名望。方豪在《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中,称赞他“自幼往西国罗马京师习格物穷理超性之学,并西国语言文学。深于音乐,辨析微茫”,并且提及郑玛诺的哲学、神学成绩优异。在 1665 年葡萄牙耶稣会名册中也盛赞他“天资颖悟”“有进步” 等。而他回国以后辛勤传教,广播教义。当时他在澳门时,曾上书耶稣会总会长,言及“过去不愿录用中国司铎。在此紧急关头,非本国司铎,不足以挽救危局。据余判断,此事如不迅即付诸实施,已往传教事业将尽成泡影”。而他对在华传教事业的关切以及培养华籍神职人员的呼吁在他去世之后得到了回应,陆陆续续出现了前往海外留学的华籍学生,他们在回国后成为天主教本土化的中坚力量。

  (陈欣雨)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