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永丽
詹天佑(1861—1919,英文名JemeTien Yow),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西门外十二甫(今属广州荔湾区),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同治十年(1871),詹天佑考取第一批留美官学生;光绪七年(1881),获耶鲁大学哲学学士学位;宣统元年(1909),建成京张铁路并通车。此后,詹天佑又相继负责一系列的铁路工程,对近代中国的铁路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由此,被后人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尽管詹天佑先生名闻天下,但是,关于其字、号的问题,因为一些记载讹误,至今尚无定论,有称其字眷诚、号达朝者,亦有称其字达朝、号眷诚者,莫衷一是。鉴于此,笔者不揣鄙陋,撰写此文,恳请方家不吝赐教。
一
今人龚炳孙曾言:“个人名、号,初不为世所重。古者原以名、字、号相配成套,流衍而有定名或别称。”因此,对古人名、字、号的考订,不仅关系到人物基本信息的客观认定,也关系到对人物其他方面相关研究的特有价值。
古人名、字并非同时出现,名很早就有,字的出现时间晚于名,约在西周。名由父母在出生三月后所取,供长辈称呼;字是古人举行弱冠之礼时,由德高望重之人所取,供平辈或朋友称呼,即《礼记·檀弓》所言“幼名,冠字”。而字与名的关系,《白虎通义·姓名》曾有明确表述:“旁其名为之字者,闻其名即知其字,闻其字即知其名,若名赐字子贡,名鲤字伯鱼。”由此得知,名与字关系密切。名和字的具体关系表现,清代训诂学家王引之的《春秋名字解诂》做了明确表述,即“并列式”(同义互训,意义相同)、“矛盾式”(反义相对,意义相反)、“扩充式”(连类推论,意义相顺)、“延伸式”(据义指实,意义相延)、“辅助式”(辨物统类,意义相近),也就是说名和字意义相同、 相互扶助或者意义相反。
号,又称别号,有两个来源,一为文人抒发自己抱负、表达理想与信念自取号或别号;二为朋友或世人赠号,有以轶事所取,有以官职、住所所取,有以出生地为赠号。与字相较,号不但出现的晚,而且最初范围只限于文人,后来才逐渐扩大至平民百姓。因号与字的起源不同,所以号与名不似字与名,不一定存在必然联系。到明清时,随着民俗文化的不断发展,许多文人为显高雅,将字改为“大号”“尊号”,问号实则问字,从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字号的混淆。
二
詹天佑先生名天佑,英文为JemeTien Yow,此点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其字和号的记载多有讹误,导致学界目前的认识产生一些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字达朝,号眷诚。
图一 詹氏家谱詹公天佑页
此种观点的主要依据为詹天佑纪念馆所藏、光绪十年(1884)詹天佑先生所撰家谱(图一),其中记称:“四十传 名天佑,字达朝,号眷诚。”
20世纪80年代后,詹天佑先生之孙、原詹天佑纪念馆馆长詹同济先生沿用了此种家谱记载,在其多部著作中多记为“字达朝,号眷诚”。受詹同济先生身份影响,时人亦多有接受其观点者,例如2001年经盛鸿著《詹天佑评传》、2006年任喜贵与贾本义主编的《詹天佑》、2008年谢放著《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2018年经盛鸿和经姗姗著《詹天佑:从南海幼童到中国铁路之父》等,都记载称詹天佑先生“字达朝,号眷诚”。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字眷诚,号达朝。
图二 徐世昌为悼念詹天佑撰写的碑文(局部)
此种观点的主要依据如下:一是,詹天佑纪念馆所藏、徐世昌为詹天佑先生所撰写的悼文中称“君名天佑,字眷诚,广东南海人”(图二);二是,民国十四年(1925)纂修的《(民国)重修婺源县志》卷十八和卷二十四中记述均为“詹天佑,字眷诚,庐源人,广东籍”;三是,20世纪60年代,凌鸿勋编《詹天佑先生年谱》记:“先生姓詹,名天佑,字眷诚”。
另,茅家琦与高宗鲁著《詹天佑传》、国家图书馆分馆编《詹眷诚技监建设铜像碑文传事实》等亦均采用詹天佑字眷诚一说。
三
对比上述两种观点,笔者以为,后一种观点应是正确的。
一方面,笔者认为家谱中虽记载为“字达朝,号眷诚”,是詹天佑先生亲自撰写。但,考虑先生人生经历(自幼出国留学,学成后方被清政府急招回国),光绪十年纂修家谱时,不过回国三年时间,其对于中国传统的字、号差异未必已经熟知,并且,可能受其长期接受的欧美书写规范的影响,误将字、号颠倒。其后人詹同济先生沿用了家谱的记载,与家谱实际上是同一证据,并无太多说服力。
另一方面,笔者在詹天佑纪念馆的藏品中找到了几个强有力的物证:
图三 詹天佑先生留存的第一批留美幼童名单
其一,詹天佑先生留存的同治十一年(1872)第一批出洋留美幼童名单中,在其姓名下,写有“眷诚”两字(图三)。在此幼童名单中,不单詹天佑先生姓名下小字备注其字,三十人的名单中仅八人没有字,其他诸人如梁敦彦,下注其字“崧生”;欧阳庚,下注其字“少伯”;曾笃恭,下注其字“子安”等,名和字均遵从了古人对名和字意义相同、相互扶助或者意义相反的基本原则。
图四 詹天佑写给大清银行的付款凭据
其二,詹天佑先生在宣统三年(1911)五月廿九日写给宜昌大清银行的付款条:“由本年伍月底起,每月底请代付看守本寓之号房赵贵捌元正,付银时请取回收条。……詹眷诚条,辛亥五月廿九”(图四)。古人名、字一般由父母师长处承继而来,并且,因为需要在参加科举考试时开具个人的家族履历,所以,名、字一般都不会轻易改动。但是,号则可以随着个人兴趣爱好的变化而不断更改。例如,晚清著名思想家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羽琌山民,一字而两号;林则徐,字符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有时同姓之人,还极易出现号相同者。例如,乾嘉时期浙江杭州学者卢文弨号“抱经”,而与其同时期的浙江余姚藏书家卢址亦号“抱经”,时称东西两抱经。而卢文弨祖籍恰好亦是余姚,所以,在传世的文献中,单凭“卢抱经”三个字,后人便极易弄混两人。
鉴于此,在私人信札的落款中,古人通常都不会自己称自己的号,一则是为了避免弄混,一则是为了表示对收信人的尊重。据此,在此份詹天佑先生交给大清银行的便条中,其肯定不会写的是个人的号,而只能是字。
图五 陈宝琛赠给詹天佑的楹联
图六 清末大臣李家驹题字纸扇
其三,清末帝师陈宝琛在赠予詹天佑先生的楹联末尾题字称:“眷诚仁兄大人:暑天移榻就深竹,小鼎烹茶面曲池。陈宝琛”(图五)。又,现存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档案室的清末大臣李家驹纸扇(图六),扇面一侧为梅花,上书“幽芳淡冶仙为似,傲骨嶙峋世所稀。绘为眷诚仁兄大人正画,弟陆眉寿,尧松作于京师客馆”,另一侧则为詹天佑同乡李家驹题写的节录山谷跋语:“眷诚仁兄乡大人正”。
陈宝琛与李家驹皆为清末大臣,与詹天佑同朝为官,并且都与先生平辈论交,题联写扇赠予先生,则足以证明两人与先生多有交往,并关系颇好。既然如此,两人应该不会弄错詹天佑先生的字、号。
同时,笔者还查阅到詹天佑根据京张工程施工写成的《京张铁路工程纪略》中徐世昌所撰写序言,通篇均只出现字“眷诚”:“岁乙卯秋八月,詹子眷诚自汉皋邮寄所述《京张铁路工程纪略》,问叙于余。眷诚以铁路工学专家独任斯役,志愿之宏,而力足以赴之。经始于乙巳之九月至已酉七月蒇事,时余适长邮部与观厥成忽忽焉,七度中秋矣。犹忆眷诚既报工竣于部。……佥以中国铁路率借材于异地,独兹则不然,且于万山匼匝之中,辟混茫以通广漠,成千古之奇境,而归美以眷诚焉。今方踵眷诚之辙,自张家口接辟轨涂以达绥远城,为西北边围之经营。眷诚则躬督汉粤川铁路,事上下数千里,长江五岭悉归指画,其艰其钜又百倍于京张。眷诚固无懦也,使及余而庆其成,当犹能濡笔纪之,而京张一路为眷诚发轫之始。居庸山色犹日悬于心目间,岁月不居,关河无恙。愿眷诚益自刻励,张我夏声,绾毂中原,六通四辟,有险皆夷,无陂不平,朝咸池而夕虞渊,同轨之盛,肇隆简册不亦足令穆满叹为神奇,祖龙望而夺气欤。天津徐世昌序”!
由此,联系先生与徐世昌同朝为官事实,基本可以推定,先生字应该就是眷诚,而达朝则是号。
综上所述,晚清的特殊环境和詹天佑先生的个人经历,导致其对于字和号的理解出现失误,并写入家谱中,并影响了其后人詹同济先生的判断。而笔者经过梳理考证,认为詹天佑先生的字应该是眷诚,号是达朝。
(作者单位:中国铁道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