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博最大的文物展品--“景德街”牌楼

日期:2009年03月12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位于西长安街延长线上的首都博物馆新馆,于2005年12月16日举办了建成典礼接待观众。每一位走进首都博物馆正门的观众,都会被其占地两千平方米、高34米的礼仪大厅所震撼,而他们的目光又都会被正前方的一座流金溢彩、金碧辉煌的高大牌楼所吸吸引。它高 米、宽  米。四根耸立在汉白玉柱础上的红色立柱,支撑着金龙合玺彩画的门额和七座覆盖绿色琉璃瓦的门楼。在牌楼正中上方蓝色匾额上,“景德街”三个金色大字更是夺人二目。这座牌楼与首博大门、首博门外的高台和丹陛石,一起组成了具有皇家风范的博物馆中轴线。同时,它成为博博大堂中画龙点睛之笔,使整个大堂在空间和平面布局上都达到完美的境界。

  站在它的正面,每一位观众都不由得就被它华丽、典雅彩画和精美木雕所折服,而观看其背后,人们却又大都为它的斑驳桑而疑惑。时间老人究竟是想让它衰老陈旧,还是想让它励久弥新

  

  呢?它是新建造的、还是原本就立在这里、它为什么叫“景德街”……。它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这得从北京历代帝王庙说起。北京历代帝王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历代帝王和部分杰出功臣名将的庙宇,它始建于明朝嘉靖年十年(1531年),后经明清两朝的修缮和扩建,形成了以景德崇圣殿为中心的宏伟建筑群,占地两万平方米,与孔庙、太庙一起并为皇帝亲自祭祀的京城三大皇家庙宇之一。

  历代帝王庙的庙门称作景德门,门前道路东西两侧各设有一座牌楼,形制基本一致,因匾额上书有“景德街”三字,故被称作“景德街牌楼”。作为皇家坛庙建筑整体格局的一部分,它们无论在建筑规制还是在艺术造型上,都充分体现了京城皇家建筑的气度和风范。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生前曾评价说:北京的古牌楼数这两座构造形式最好,雕作最为精美;牌楼装点着街市景观,从它的东面向西面望去,有阜成门城楼的衬托,晴天时可看到西山,尤其傍晚日落时特别美。他多次呼吁要保护这两座牌楼。但是,这两座有逾四百年历史的牌楼,其命运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却发生了转变。

  

  历代帝王庙西燎炉

  当时被定为新中国都城、刚刚获得新生北京城,进入了城市建设和市政改造的高峰期。城楼和城墙和被拆毁,马路被拓宽,许多立于路口的牌楼也都无法摆脱这样的命运。在第一拨拆除古建筑的浪潮中,由于景德街牌楼的特殊身份,还真幸免于难了。但是在经有关部门在勘测街市牌楼时,发现景德街东牌楼南侧柱子下沉;同时,交通部门反映:“女三中(历代帝王庙)门前牌楼影响交通,仅1950年12月一个月就发生交通被撞事故3次,造成人员伤亡和牌楼被撞损。”这些信息这使当时的北京市政府最终还是于1953年下决心将景德街牌楼拆除。在梁思成先生的多次请求下,牌楼在拆除过程中给予了特别的关照:构件榫卯不得用大锯锯断,要小心拆卸以保持构件及榫卯的完整性。1954年1月,北京市建设局养路工程事物所组织人力对景德街牌楼进行了拆卸,在拆卸前对牌楼进行了多角度的拍摄、测量构件、绘制图样等。并在拆卸时对构件材料进行了详细的登记。拆卸也格外进行的细致小心,拆卸下来的构件存放于市建设局阜外的后库中。景德街牌楼终于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景德街牌楼的拆除使当时许多致力于旧城保护的有识之士唏嘘不已,“梁思成难过至极,伤心落泪了好几天。”他心中只剩下一个梦想,将来有一天这些构件能重新组装起来,再现昔日辉煌。 可直至梁思成先生含恨离世而去,景德街牌楼不但没有再现辉煌,而且是厄运依然继续。

  在以后几十年的社会动荡中,景德街牌楼的构件和保留下来的材料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大部分的资料还被遗失。这批木质构件最后几经辗转收存于海淀区的大慧寺内。这时候大木的构架已经遗失殆尽,斗拱、花板等构件已散乱一堆。

  就在人们几乎将他们遗忘时,改革开放为北京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的春风。1991年9月北京市古代建筑博物馆正式建成,在众多专家的呼吁下,景德街牌楼的这批遗存构件终于有了一个正规的安身之所,得到妥善的保管。然而,它们何时能见天日,仍是一个未知数。

  当人类进入二十世纪,北京文物工作又迎接新的春天。200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为将新馆建设成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博物馆的设计方案在全世界进行招标,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与法国APEP公司联合设计的方案中标。设计方案中的新馆是一座融古典美与现代美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品,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现鲜明的现代感。如:外观外倾斜的青铜体破墙而出,悬挑的大屋顶式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出檐,青灰色砖墙与木围墙方型展厅,传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手法。然而,用什么展品、手法来装饰空旷的礼仪大厅,并使之左侧高耸的青铜圆厅和右侧厚重稳健的木质方厅达成和谐过渡融为一体的效果。一直到博物馆基建工程已建成一半时仍未有令人满意的答案。

  约经过数十次的设计、论证,大家同时想到了牌楼。牌楼是老北京城区内的典型建筑,可以最恰如其分的表现老北京的建筑特色和文化气息,同时,它有时间隧道的寓意,可以配合首都博物馆展览一同给观众以在古代与现代北京之间游弋的感觉。可到哪去找这样的牌楼去呢,老北京的牌楼在解放初期大部分早已经被拆除,少部分未被拆除的牌楼不可能拆除迁建到首都博物馆,而复制一座牌楼又会失去老北京牌楼的原汁原味!

  景德街牌楼!它真可谓是我们的祖辈和梁思成先生特地留给我们这一代人、献给首都博物馆的一件厚礼。当人们不约而同想起它时,所有参与设计、论证和建设的人们,都在心中涌起一股热潮。当人们来到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看到这批木构件,看到虽已蒙尘斑驳、但“景德街”三字仍依稀可见的匾额时,人们的眼眶都湿润了。

  

  景德镇牌楼背面细部

  

  景德镇牌楼

  梁思成当年保护建筑构件的提议,是景德街牌楼的幸运,还是我们今人的幸运!

  

  梁思成先生

  在博物馆复原重建如此巨大的牌楼,在博物馆建成后再建是不可能的,巨大的构件都难以进入。为了保证复建工程,人们决定在建馆同时在大厅内复建景德牌楼。它成为第一件进入博物馆内的文物、也是第一件入馆的展品。以后的几个月中,建设者们是一件件的拼、一笔笔的画,一刀一刀的精雕细刻。为了留住那段特殊的历史,牌楼正面按照原牌楼的修饰风格绘制了彩画,而背面则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未加任何修饰,保留了古朴的原貌。一正一反,一色彩缤纷一古老悠远,彰显着北京城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和日新月异精彩纷呈的现代气息;彰显着人们对历史的牢记和对未来的信心。

  景德街牌楼已经在北京城矗立了几个世纪,愿它与首都博物馆一起永存于世。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