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刘太保建“哪吒城”

日期:2009年05月21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明清时期的北京顺天府,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的。不过,顺天府的城门是9座,而当年元大都却辟门11座,即南面的丽正门、文明门、顺承门,东面的崇仁门,齐化门、光熙门,西面的义门、平则门、肃清门,北面的健德门和安贞。

       元大都为什么设门11座,而且在分布上要南三北二、东西各三呢?此事正史无证,仅元末明初佚名所著《农田余话》中略有涉及:“燕城系刘太保定制,凡十一门,作哪吒城三头六臂两足。”稍后一点的张昱也写过:“大都周遭十一门,草苫土筑哪吒城。”据上所引,元大都之所以设置11门,是设计者受佛家“三头六臂”之说的影响,有意将其建成一座“哪吒城”的缘故。在佛教典籍中。常用“三头八臂’’、“三头六臂”来形容佛的法相,以喻佛法无边。如《法苑珠林》卷9中这样描述“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嗔毒,棱层可谓,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蹬海,把日擎云。”再如《景德传灯录》卷13中对善昭禅师的描述“三头六臂擎天地,愤怒哪吒扑地钟。”哪吒,传为佛教里的护法神,他本领高强,勇猛无敌,不仅三头六臂,而且脚踏风火轮,行动讯疾如闪电,所向披靡。

       据说元大都的丽正、文明、顺承南三门,即象征哪吒之“三头”;崇仁、齐化、光熙东三门及和义、平则、肃清西三门,合起来象征“六臂”;而北之健德、安贞两门,则象征踏着“风火轮”的双足。试想,以这样一位神勇异常的护法神将形象建立起来的都城,都不固若金汤使强敌闻风丧胆吗?

       虽然元大都城门为“三头六臂”的“哪吒城”之说,史载不详,因而有论者认为可能是出于后人的附会。然而,如果我们能对当年建设大都城设计者刘秉忠生活经历与文化修养有所了解的话,也许就不会认为“哪吒城”之说纯系无稽之谈了。

       元大都是在平地上有计划兴建的。从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诏建新城开始,到至元十三年(1276年)基本建成,数以万计的官员、建筑设计师、能工巧匠和兵民参加这项伟大的工程,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而刘秉忠,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位。刘秉忠(1216—1274年),原名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他幼即聪敏异常,勤奋研读,2 6岁时经海云禅师举荐,任忽必烈的幕僚,深受器重,辅佐忽必烈30多年,力主推行“汉法”,参与制定各项政策和制度,位至太保,领中书省事。他博学多才,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间,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建筑家。刘秉忠先后主持修建了元上都和元大都,他是元大都城的“总设计师”,城址的勘定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的。为解决城市用水,他提出“取居庸关之水入城,冀稍润其土”的建议,为大都城址选择了最合适的区域。他又以“丽正门外第三桥南第一街”为大内方向,确定了通过皇宫中心的南北中轴线,并以这条线为基准,参照星宿的排列顺序,设计出省、院、台、坛、庙等中央官署的布局。可以说,元大都的整个营建过程,都是在他的“经画指授”下进行的。

       元大都的总体设计,是元统治者文化意愿的体现,也是主其事者刘秉忠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的体现。这里,我们重点谈一下后者。首先,要指出的是,在刘秉忠的生活中,他曾有过一段出家为僧的经历:青年时,他曾弃官隐居武安山中,礼天宁虚照禅师为僧,法名子聪。可以推想,于佛学深有造诣的刘秉忠,在建设本朝新的都城时,不可能不把佛教文化的一些东西,表现和渗透出来。所以,元大都是“哪吒城”的说法,也许不是言之无据的凭空杜撰。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