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正阳门的重建

日期:2009年05月21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正阳门自明正统四年(1439年)建成至今,历经磨难多次毁于大火。在明代正阳门两次被焚毁,清代经历了3次火灾,更为巧合的是其中有两次焚毁,分别发生在清代两个“庚子”年——即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年)和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

       正阳门的第一次焚毁,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四月,箭楼不慎失火,大火从傍晚一直烧到次日辰时。箭楼被毁后,朝廷随即开始重建。明朝北京内城的各个城门都是由太监监管,修缮箭楼的事情当然也由太监主持了。万历年间,政治腐败,贿赂公行,宦员擅权,中饱渔利是唯一目的。太监们为了从这项工程中多捞点银子,就提出把修缮的预算资金定为13万两白银。而当时负责营造工程的衙门工程官员——营缮司郎中陈嘉言,为人正直,不贪钱财,认为所作的预算过大,坚持削减开支,最后只用了3万两银子便将箭楼修复。结果陈嘉言被太监们排斥“出局”了。


明代万历皇帝画像

正阳门的第二次焚毁,是在明朝末年。当时政治腐败,经济困难,民不聊生。最终爆发了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知道大势已去,便带领太监王承恩出神武门,登上煤山(今景山),在一棵槐树下上吊自尽。四月二十九日晚上,李白成率部撤离北京。据史料记载,当时起义军放火焚毁宫殿及内城九门箭楼。但是,此后何时重建、如何重建,文献无从考证。

正阳门的第三次焚毁,发生在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十一日。当天,正阳门外的一间铺面房不慎失火,恰遇大风,火势迅速蔓延,连及正阳门箭楼,还同时烧毁了瓮城东西月墙的闸楼、官房等设施。同年重建时,乾隆皇帝命令新换砖石,但负责修建的大臣们却没  听圣令,仍利用旧券洞进行修筑,结果,修成后因砖石沉重,原来旧门洞出现内裂。箭楼南面新做炮眼(箭窗)墙面有鼓闪现象。当时负责监督工程的大学士英廉和户部尚书和珅知道此事后,立即奏请皇帝请求自行赔修,但是乾隆帝的谕旨却说:这次重修费用朝廷出一半,另一半的十分之七由英廉赔付,监督等赔十分之三。具体负责施工的工部郎中德龄等接受处分。和坤由于当时随从去热河,并未在京督办,而且此事也由和珅奏出,所以对其加恩宽免。但是由英廉赔付的银两,他也不会真正掏自己的腰包,自然,也是由老百姓身上榨取。


乾隆皇老年像        道光皇帝画像         光绪皇帝画像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箭楼又一次被火烧。当时,正值鸦片战争后的第10年,朝廷国库空虚,财力紧张。工部营缮司连修缮所需的三丈四尺多长的大柁,都无力筹办。后来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把北京西郊畅春园中九经三事殿中的三丈六尺长的大梁拆下使用,才把箭楼修复。

正阳门的第五次被毁也是正阳门经受的最大一次火灾,发生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之变”中。正阳门的每次焚毁与重建都把我们带入当时的历史年代,让我们在时空的隧道中去追寻那与之息息相关的人与事。这次正阳门被毁程度极为严重,城楼、箭楼、闸楼、铺舍等均遭到破坏。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十六日晚,义和团为扶清灭洋,抵制洋货,在大栅栏放火,焚毁专门卖洋药的老德记药房。这一把火不仅烧了大栅栏一条街,还殃及正阳门箭楼。两个多月后,驻扎在瓮城内的八国联军中的英军雇佣军印度兵不慎失火,又将正阳门城楼烧毁。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派直隶总督袁世凯和顺天府尹陈璧负责筹划修复。当时的清政府,内忧外患,一时拿不出钱来进行这样大的工程,只好由袁世凯带头,倡导各省大员捐资助修。在修复施工中,因工东尾部所藏的工程档案经兵火焚掠无存,只好参照与正阳门平行的崇文、宣武两门的形制,将高度与宽度适当加大了一些,重建了正阳门的城楼与箭楼。正阳门这次重建,历时最久,直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才竣工。今天,我们看到的正阳门城楼、箭楼就是这次重建的。虽然,箭楼在民国时期又进行了局部改建,但规制始终没有变。

正阳门历经了500多年的世事沦桑,最终,成为古都北京唯一一座城楼、箭楼均保存完好的城门。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