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珍贵的近代工业遗产——京门铁路与京门铁路桥

日期:2011年02月14日    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字号:        

       京门铁路桥在门头沟龙泉镇城子村与三家店村之间,横跨永定河,是由我国伟大的工程师詹天佑设计并建造的京门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桥为钢架铁路桥,全长216.6 米,有9 座桥墩,桥墩高7.63 米,在1908 年修建完成交付使用,经历了百余年风雨沧桑的考验,至今依然十分坚固,有的铁构件上还能清楚的看见当年打上的年号。

       京门铁路桥在2008 年至2009 年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列入北京市近现代工业遗产名单,它是门头沟近现代交通史的里程碑,凸显了京西煤炭文化以及永定河景观文化的多重内涵与底蕴。

       京门铁路从1907 年开始修建,于公元1908 年建成,沿用至今。它是京张铁路的支线,起点为西直门,到门头沟结束,全长 25.231 公里。它是京西门头沟区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开通使得门头沟的煤炭能够快速、大量的输出。

       当时门头沟地区产煤丰富,煤厂林立,专门运送西山南北之煤,当地居民大都以此为生。自从京汉铁路接修周口店至琉璃河支路后,西山南面的煤炭可以到达保定、正定,向北可以到达北京城内以及天津,销路越来越好,而门头沟北面运煤只能靠驮运,运费很高,销路越来越差,很多厂商相继失业,于是当地商民共同联名禀告当时清政府的京汉、京奉两处铁路专管部门,请求修建一条支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又禀告陈情给当时的商部,请求自行招股修建,并且设立运煤公司专门运送山北灰煤,解决当地百姓的窘困状况。之后就由商部奏请,让正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负责修建京门铁路,并把它作为京张铁路的一条支线。

       詹天佑带领中国的工程师们勘察路线后,确定铁路的起点站为西直门,沿路经过八里庄、田村、黄村、磨石口、麻峪、三家店等处。三家店为永定河东岸各村汇聚的地方,可以西渡永定河抵达门头沟,于是把三家店作为京门铁路的终点站。

       整个铁路修筑使用洋灰混合土钢轨枕木建筑模式,需要大量的砂石,细砂与碎石可以就地采取,而规整的方碴片石就要建厂开采,于是在麻峪村建一厂、在城子村又建一厂,专门用来开采片石,而城子村石厂的石料专门用来修建永定河铁路桥。

       京门铁路最后的工程就是修建京门铁路桥,横跨永定河。詹天佑经过勘察永定河的水文情况后将京门铁路桥定为八孔桥。之后用打椿法试探永定河河底性质,确定地点后开始挖地脚,筑桥墩,桥墩及桥帽为圆柱型,用当时的124 德国洋灰混合土浇筑而成,铁路桥的钢架为英国制造。

       在修建该桥时,詹天佑还修建了两座运料便桥。当时建桥所用的料件全部从西直门运来,卸在永定河东岸,分运到西岸困难很大,于是在正桥的南面修筑了一座便桥,用来运料。在正桥的北面又修建了一座运土石的便桥,因为修建正桥所用的石渣,都是从西岸的城子村石厂开采,假如用人力搬运,花费太大,如果借用南面的便桥,还需要多铺钢轨,花费更大,所以重新修建一座便桥,专门用来运送石料。

       经过两年紧张而艰苦的修筑,京门铁路最终完成并交付使用。京门铁路建成后,清政府邮传部派专员验收后认为“近日支路一通,开车以来,运煤颇旺,后来营业,自可望有起色,而该路工程安设,亦皆布置妥帖”。

       京门铁路的作用与意义正如詹天佑本人所说,“所过大小集镇,均不寂寞,沿途民户亦繁,口外货车更源源不绝,此路早成一日,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益,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安,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

       修筑京门铁路与京门铁路桥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詹天佑本人所写的《京张铁路工程纪略》一书,其中附有专门一章《京门枝路》,书中记录十分翔实细致,让我们可以了解到整座铁路修建的全过程。

(顾大勇)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