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强 王继红
2008年6月,在北京朝阳区发现一座“甲”字形三合土砖室墓,出土两盒墓志,根据墓志可知墓主是明代德清公主和驸马都尉林岳(图一、图二)。林岳墓志、志盖均为正方形,边长0.7米,厚0.12米。志石保存完好,志文清晰。志文为楷书,竖排,共37行,满行41字,全文981字①。
图一德清公主墓志照片
图二驸马林岳墓志照片
盛会莲、郭京宁据此写成《德清公主与驸马林岳相关史事考——以公主和驸马墓志为中心》一文,对公主和驸马的生平进行了梳理、考证,并对公主和驸马的相关史事进行了综合研究②,笔者认为就志文内容所反映的驸马祭陵、葬地魏村社等若干问题,仍有撰文讨论的必要。
一、林岳与明代驸马祭陵制度
明制,驸马都尉不得与政事。“惟奉祀孝陵,摄行庙祭,署宗人府事”③。驸马附属于皇家,除了拥有驸马头衔享受相应待遇外,绝少有染指政治权力的机会,更不能参与皇朝的政治决策。而只能以皇亲的身份出席朝廷或皇家一些礼仪性活动。祭祀皇陵就是驸马都尉的一项重要职责,“凡清明、中元、冬至,俱分遣驸马都尉行礼,文武官陪祭。忌辰及正旦、孟冬、圣节,亦遣驸马都尉行礼” ④。志文中,林岳曾在“时节若帝后忌辰,数遣祀山陵”,也曾参与过祀南郊、享太庙等典礼。与林岳同时代的驸马都尉马诚,其仕宦经历主要是“凡三持节册封韩、吉、代府,两奉命祭告孝陵” ⑤。
明代驸马祭陵,经历了遣驸马一员至遣驸马二员的变化。变化的时间节点为天顺八年(1464)。“旧制,祭陵遣驸马一员,而各衙门官随行陪祭。天顺八年秋祭,礼部言:‘今加裕陵为四,相去隔远,各官往复奔走,不无倦怠失仪,乞遣驸马二员,率陪祀官分诣行礼。’从之,遂为定制。” ⑥天顺八年(1464)八月,英宗葬裕陵,至此,天寿山陵葬入长陵、献陵、景陵和裕陵,这四座帝陵以长陵为顶点呈“Y”字形排列,仅遣一员驸马祭陵时,按传祚世系顺序,当由长陵、献陵、景陵、裕陵依次祭祀。但四座帝陵“Y”字形排列的分布特点,使得祭陵人员在祭过长陵、献陵后,需折回长陵向东,祭祀景陵,然后再折回,经过长陵、献陵北上至裕陵行祭。祭陵路线的安排的确使得祭陵人员需“往复奔走”。以里程计,献陵距长陵1里,景陵距长陵1里半,裕陵距献陵3里⑦。如只遣驸马一员,祭完裕陵,即须步行9里。如果遣驸马二员分祭,就可以避免“往复奔走”。所以礼部“乞遣驸马二员”并成为定制。遣驸马二员的定制沿用了成化、弘治两朝,直到弘治十八年(1505)。
据《明武宗实录》载:“弘治十八年冬十月庚午,梓宫至山陵献殿,遣驸马都尉马诚、游泰、黄镛、崔元、林岳祭告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⑧这次发送弘治帝梓宫至山陵,朝廷派出了五位驸马祭告山陵。当然这次五位驸马祭告山陵的安排,情况比较特殊,不能当作定制。随着泰陵入葬,天寿山陵已葬六座帝陵,祭陵路线更长,二员驸马已不敷使用。所以弘治十八年冬至节,朝廷派出了林岳等三员驸马祭陵。“遣驸马都尉游泰、崔元、林岳分祭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⑨。自此,明代祭陵遣驸马二员的定制正式结束,改为遣驸马三员,并成为正德朝的定制。正德朝将祭陵制度化,“定长陵以下诸陵,凡清明、中元、冬至,俱分遣驸马都尉行礼,文武官陪祭。忌辰及正旦、孟冬、圣节,亦遣驸马都尉行礼”⑩。
主祭人员的增多,是为了适应天寿山陵寝的增多。因为陵寝增多,不仅意味着主祭人员体力消耗的增大,也意味着祭陵耗时的延长。万历八年(1580)礼部大臣在制定万历皇帝祭陵礼仪时曾考虑:“今次诣陵,合无仰稽,皇祖世宗皇帝彝宪,酌分二日以次展拜,庶礼意周洽、诚敬流通” ⑪,为做到“礼意周洽”,礼部计划“酌分二日”来完成祭陵,即使这样,制定礼仪的大臣仍担心“不惟圣躬太劳,抑恐日力不给” ⑫,而更定了礼节,实际上是减省了皇帝亲祭的陵寝数量。由此可知,祭陵活动既费力又耗时,为了保证祭陵人员有足够的体力并尽可能在当天完成祭陵,增加主祭人员就成了必然的措施。这是主祭人员增至三人甚至超过三人的原因。
驸马都尉林岳在弘治十八年(1505)十月后的两次祭陵,正好完成了祭陵从遣两位驸马到三位驸马的过渡。
嘉靖皇帝登基后,又对祭陵人员的安排进行了调整。以正德十六年(1521)冬至节祭陵为例,“遣怀宁侯孙英、驸马蔡震、崔元、彭城伯张钦,分祭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安昌伯钱承宗祭康陵” ⑬,嘉靖二年(1523)的冬至节祭陵派出昌国公张鹤龄、京山侯驸马都尉崔元、昌化伯邵蕙及恭顺侯吴世兴⑭。
《客座赘语》记载“上陵之礼”:“南京文武官凡八次,其在京师止清明与霜降耳。京师之礼,是嘉靖时所定” ⑮。嘉靖朝制定的“上陵之礼”,祭陵人员不仅有驸马,还有与驸马品级相当的侯与伯,且以后者为主,这种祭陵人员组合也成为晚明定制。
二、明代驸马后裔的姻娅
驸马与公主所育,无论男女,皆为帝甥⑯,可谓是金枝玉叶,身份尊贵。林岳去世后,公主就为两个儿子林鹿、林廌向朝廷请封,朝廷授林鹿为锦衣指挥佥事,林廌为锦衣正千户⑰,兄弟俩成为四五品的“寄禄官”,不到任、不理事,只领取俸禄。关于驸马后裔的姻娅,文献记载不多,出土的墓志资料正好补充文献的不足。如与林岳墓志同出的德清公主墓志记载“女二,长适镇远侯顾宁” ⑱,为了解驸马后裔的姻亲状况提供了线索。又如永安公主与驸马都尉袁容的长女“适武安侯郑亨之嫡子郑能” ⑲、永康公主与驸马都尉崔元的长女适安昌伯钱维圻⑳、宜兴公主与驸马都尉马诚之女,适瑞安侯之长子㉑。从以上四则资料可以看出,公主与驸马所生的女儿,多与侯、伯联姻,在比较看重门第等级的明代,这种联姻关系表明驸马都尉与侯、伯在政治身份、经济地位方面相当,这与明制“驸马都尉位次于侯”㉒的记载相一致,明代人谢肇淛说:“国朝驸马……尚主之后,即居甲第、长安邸中,锦衣玉带与公侯等……”㉓。
三、德清公主葬地魏村社
林岳卒于正德十三年,当时公主尚健在,因此“权厝于都城东水碓村祖茔之次”以待主,公主孀居三十一年后薨逝。“奉敕葬顺天府大兴县魏村社十里河之原”㉔。从考古发掘结果来看,德清公主与驸马林岳是合葬的。由此可知,驸马林岳停柩三十一年后,待嘉靖二十八年(1549)公主薨逝,朝廷为公主卜得葬所,营造坟茔后,才从水碓村祖茔之次,迁柩至顺天府大兴县魏村社十里河之原与公主合葬。
魏村社这一地名最早出现于永乐朝纂修的《顺天府志》中,该志引《图经志书》“大兴县乡社”中有“七里铺社、添保恭社、魏村社……燕台乡、招贤乡等”㉕,据此可知,魏村社是沿用自元代的地名。
魏村社大体位置在《宸垣识略》一书中有所提及,“宏善寺在左安门外迤东魏村社” ㉖,“圆觉寺在魏村社,明景泰中建”,吴长元考按曰:“圆觉寺在三里河桥东,寺已无存,今其地犹仍其名” ㉗,同书又云:“圆觉寺在武基,去广渠门二十里” ㉘,据以上所记宏善寺和圆觉寺的位置,可以推断魏村社东至三里河桥东甚至武基一带,西至左安门。《宸垣识略》又云“华严寺俗称槐寺,在三转桥,地名魏村社大市庄”㉙,又据《宸垣识略》引蹇英重修天庆寺碑略云:“距城南三里河之滨曰魏村社”㉚,综上可知,魏村社东至三里河桥东甚至武基一带,西至左安门。中间包括三里河、十里河、三转桥、八里庄等地,范围颇为不小。
《宸垣识略》引《京师五城坊巷衚衕集》:“……崇南坊则有南河漕、于家湾、递运所、缆竿市,又有三转桥、纪家桥、板桥、双马庄、八里庄、十里河,皆三里河入张家湾故道。今其名虽存,而深谷为陵,遗迹渐不可考矣。” ㉛由此得知,魏村社一带是三里河故道。
又据《宸垣识略》引蹇英重修天庆寺碑略云:“距城南三里河之滨曰魏村社,其地幽旷阒寂,林木丛茂”㉜,魏村社之韦公庄,“有奈子古树,婆娑数亩,春时花开,望之如雪;三夏叶特繁茂,列坐其下,烈日不到。袁公安尝谓戒坛老松、显灵宫柏、韦庄奈子,可称卉木中三绝。”㉝以上可以看出魏村社一带风景秀丽林泉茂盛,是上乘的风水宝地。
明朝廷在西山几被占用一空的情况下,留意到魏村社风水景致不逊于西山,于是选择魏村社作为德清公主的葬地。不仅德清公主卜葬于魏村社,早在弘治年间,重庆大长公主就选了圆觉寺附近的地土作为自己的坟茔吉地。北京朝阳区十八里店老君堂无极寺藏《圆觉寺碑》阴刻:“内官监太监李兴于宫内奏奉圣职:重庆大长公主坟茔吉地壹段计壹顷玖拾亩,系圆觉寺供奉香火地土。” ㉞德清公主的胞姐永康公主葬地“大兴县下马社榨子口之原” ㉟,距魏村社也不会太远。
与十里河毗邻的魏村社八里庄,在嘉靖朝已成为太监的丛葬地。嘉靖二十九年(1550)《义会寿茔地产碑》记:“大兴县北八里庄魏村社……卖与内府内官西□厂太监高等会众造盖义会寿地……直隶顺天府大兴县魏村社八里庄东林庵,内官监太监会众高忠等于嘉靖二十年(1541)六月买到香火地四□,共计买地八十七亩五分,坐落关庄地方。”㊱
明代迁都北京后,公主葬地以广义的西山山麓为主,及至晚明,西山一带形势稍胜者几乎被占用一空,“环城百里之间,王侯、妃主、勋戚、中贵获坟、香火等地,尺寸殆尽”㊲。京城东南的魏村社一带,是西山之外公主与宦官的集中埋葬区。
四、林岳赐乘肩舆
林岳短短的38年人生中,最大的荣光除选尚驸马外,就要数获赐乘肩舆。志文曰“今上命乘肩舆出入”。官员乘轿,明朝廷有过规定,时严时宽。成化十三年(1477),“严文武官乘轿之禁。太监汪直言:洪武、永乐间,人臣无敢乘轿者;正统时,文官年老,或乘肩舆;景泰以来,两京五品以上者无不乘轿者。文职三品、年六十以上可许,武职宜一切禁止,从之”㊳。由此可知,官员乘轿的标准是文职三品、年六十以上。林岳获赐乘肩舆是在正德年间,正是三十岁上下的年龄,远不到年六十以上的乘轿年龄标准。林岳虽然多次参与祭陵等礼仪性朝廷活动,但这属于驸马都尉的分内职掌,还不足以赢得获乘肩舆的恩眷。弘治十五年(1502),林岳等人以参与祭祀为由,奏乞莽衣,差点被究问。《礼部志稿》载:“弘治十五年正月,驸马都尉崔元、林岳、广宁伯刘佶、南宁伯毛良俱以有事大祀,奏乞蟒衣,礼部言:凡蟒衣系朝廷特赐,今元等妄引事例奏扰,俱官究问,得旨姑宥之。”㊴蟒衣不会轻赐,肩舆更是官员们不敢望矣。万历四年(1576),驸马都尉许范诚奏乞肩舆被礼部严拒。“维祖宗不假名器之心,以重治人臣妄干恩泽之罪”㊵。然而让人费解的是,正值青壮之年的林岳,在并无旷世功业的情况下,甚至都没有奏乞,正德皇帝慷慨地“命出入乘肩舆”。从林岳志文“盖卧病久而后能起”一语及林岳在38岁壮年早逝的事实来看,赐乘肩舆恰恰是正德皇帝对病弱的林岳的特殊关照。
①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京沪高铁北京段与北京新少年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06页。
②盛会莲、郭京宁:《德清公主与驸马林岳相关史事考——以公主和驸马墓志为中心》,载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北京考古文物》第七辑,科学出版社,2019年。
③《明史》卷七六《职官五》中华书局,1974年,第1856页。
④⑩《明史》卷六十《礼十四》中华书局,1974年,第1474页。
⑤中国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武宗实录》卷170,第3128页。
⑥[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第247页。
⑦李宝臣:《北京城市发展史》(明代卷),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第181、182页。
⑧中国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武宗实录》卷六,第202页。
⑨中国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武宗实录》卷七,第226页。
⑪中国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神宗实录》卷一百三十三,第2487页。
⑫中国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神宗实录》卷一百三十三,第2488页。
⑬中国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世宗实录》卷八,第295页。
⑭中国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世宗实录》卷三十三,第847页。
⑮[明]顾启元:《客座赘语》卷五。中华书局,2007年,第165页。
⑯《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公主传》“乐安公主”条:“十九日,都城陷,时公主已薨,未葬。永固以黄绳缚子女五人系柩旁,曰:‘此帝甥也,不可污贼手。’”中华书局,1974年,第3677页。
⑰中国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七十,第3288页。
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京沪高铁北京段与北京新少年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06页。
⑲北京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办公室编:《北京市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汇编·房山卷》(1997年3月—2000年12月),第223页。
⑳㉟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崔元妻朱氏(永康大长公主)圹志。http://mylib.nlc.cn/web/guest/search/beitiejinghua/medaDataObjectDisplay?metaData.id=625436&metaData.lId=62991
㉑《明故驸马都尉马公墓志铭》,载丰台区文化委员会:《丰台区石刻文物图录》,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第94—97页。
㉒[清]龙文彬:《明会要》卷四十二《职官十四·驸马都尉》,中华书局,1998年,第740页。
㉓[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十五《事部三》襟霞阁主人重刊:国学珍本文库本,第276页。
㉔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京沪高铁北京段与北京新少年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06页。
㉕王熹校点:[永乐]《顺天府志》卷十二,中国书店,2011年,第222页。
㉖㉘[清]吴长元辑:《宸垣识略》卷十二《郊坰一》,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51页。
㉗㉚㉜[清]吴长元辑:《宸垣识略》卷十二《郊坰一》,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74页。
㉙[清]吴长元辑:《宸垣识略》卷十二《郊坰一》,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72页。
㉛[清]吴长元辑:《宸垣识略》卷十二《郊坰一》,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66页。
㉝[清]吴长元辑:《宸垣识略》卷十二《郊坰一》,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52页。
㉞北京图书馆金石组:《北京图书馆藏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56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25页。
㊱北京图书馆金石组:《北京图书馆藏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55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45—146页。
㊲[明]沈榜《宛署杂记》卷二十,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63页。
㊳中国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七十二,第3103页。
㊴[明]俞汝楫等《礼部志稿》卷八十一《陪祀》。国家图书馆藏文津阁影印版,《四库全书》第五九九册,第0599—26页。
㊵中国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神宗实录》卷四十六,第1025页。
(作者单位:北京市文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