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赋能国际文化交流,传播中国优秀历史文化,讲好北京文博故事,提升中外学生跨文化理解与合作能力,2025年4月24日,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及中国传媒大学的国际国内学生代表赴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开展“跨越文化的桥梁”2025年度首场主题研学活动。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展示北京地区石刻文物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依托明代真觉寺金刚宝座(五塔)塔院建立,环境清幽,古塔巍峨,石刻精美,是了解北京石刻艺术和历史文化的绝佳去处。
此次活动由北京市文物局指导,北京市文博发展中心、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北京市对外传播交流中心和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共同组织承办。来自巴西、印度尼西亚、加拿大、比利时、缅甸、吉尔吉斯斯坦、蒙古、柬埔寨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学生骨干共20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参与者合影
为增强博物馆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服务质量,同时为国际学生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文化、锻炼社会实践能力的机会,北京市文物局拟招募并组建“文化使者”团队,从国际学生的视角讲述北京文博故事。本次活动邀请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约旦籍学生阿雅以首位“文化使者”的身份介绍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简要情况、展陈特色及文创产品。
阿雅讲解
随后,中外学生在手作工坊体验了拓片制作,学生们将宣纸覆在石刻碑文上,轻轻敲打、上墨,再现中华传统书法与图案的韵味,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体验拓片制作
体验活动后,中外学生在讲解老师的引领下,开启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深度文化之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学子们穿梭于古朴的石刻艺术殿堂,通过一件件承载千年文明印记的石刻文物,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讲解老师以生动的语言和专业的视角,为学生们系统梳理了中国石刻艺术的发展脉络。
馆内参观
当国际视野与传统非遗技艺交融,文化遗产便在创新中焕发新生,成为联通古今、对话世界的文化纽带。通过活动,国际学生们将把在中国学到的知识和体验带回自己的国家,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未来,期待能够通过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中国、爱上中国、传播中国。
学生感想
江如影(加拿大)
昨天的博物馆之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看着石碑上的文字和图案,听着讲解员的讲解,我能看到古人的生活场景、信仰追求。也让我意识到艺术与历史、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学到了新知识,很感谢学校安排这样的活动,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
陈凯晴(中国香港)
拓印真好玩!在博物馆把纸蒙在石头上拍拍,花纹就出来了。虽然我做得歪歪扭扭的,但超有成就感。摸到历史的感觉,真奇妙!
康晓蒙(中国大陆)
在石刻艺术博物馆见到了明朝皇家佛教建筑的精华,敕建金刚宝座庄重典雅而宏伟大气,塔身上千佛一面呈现出宁静祥和的意境。徘徊在博物馆这个小院中,细细感悟佛教文化的浸润和古代石刻艺术魅力。
雷内·诺伊曼(意大利)
参观石刻博物馆极其有趣,尤其是该博物馆内还包含着一座引人入胜的明代佛教寺庙——真觉寺。此次游览信息量极大,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文化和历史典故,不仅揭示了石刻技艺的演变,还展现了中国宗教艺术的广阔背景。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都引人深思,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讲解老师非常专业,能够用流利的双语对各种文物进行详尽的描述。
陈容财(柬埔寨)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藏品丰富而精美,从古朴的汉代石刻到细腻的明清雕刻,展现了中华石雕艺术的深厚底蕴。馆内陈列的佛像、碑刻等文物,线条流畅、神态生动,让人惊叹于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博物馆虽不大,但布局精巧,漫步其中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参观后,这些沉默的石雕仿佛仍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