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大觉寺寺庙建筑布局和艺术(上)

日期:2018年12月27日    来源:大觉寺

字号:        

  佛教寺院中的殿堂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相互融合,形成了艺术表现丰富颇具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佛寺建筑群落。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麓的古刹大觉寺是至今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的佛寺建筑,其建筑布局和建筑艺术堪称中国古代佛寺建筑中的精品。

  

  大觉寺山门

  一、建筑布局——精巧幽深的汉式寺院

  中国佛教寺院的建筑布局总体上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院落式布局相同。这种布局的特点是将寺院内各主要殿堂布置在一条由南向北或由东向西的纵向轴线上,殿堂前方,左侧、右侧各置一座配殿形成院落。大觉寺的建筑布局就是这种形式,即整个建筑布列在自东向西的轴线之上,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和大悲坛。寺的南北两侧还建有多个跨院。建筑随地势升高而变化,富有层次,步移景异,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寺院坐西朝东,既与山形地势相适应,又体现了辽代契丹族崇拜太阳、以东为尊的朝日习俗。

  大觉寺地处阳台山麓,寺前平畴一览,景界开阔,寺后层峦迭嶂,林莽葱郁。全部建筑依着起伏的山势,层层升高,错落有秩,布局精巧幽深。寺院建筑整体分为五个部分:前导建筑部分包括影壁至山门;南路行宫建筑部分包括四宜堂、憩云轩等院落;寺后园林建筑包括龙王堂、畅云轩、领要亭等。北路僧居建筑包括方丈院、香积厨等。中路殿堂建筑包括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和大悲坛,是寺院的主体建筑,是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由山门殿到无量寿佛殿,前后由一条砖彻甬路贯穿东西,形成寺院布局的中轴线。寺院占地近4万平方米,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100米,平面呈长方形。主要建筑从山脚直至山腰部分,依天然地势自东向西排列,南北两侧各有几组封闭式的跨院。整座寺院,建筑巍峨,布局严谨。寺院坐西朝东,层层殿宇依山而建,建筑顺应山势逐渐增高,在丛林中若隐若现,层层深入。古代的造园者既借助了天然地形,又辅以花草树木和假山叠石,使得大觉寺整体上更显其超凡脱俗,呈现一种凝重幽深之意境。

  

  建筑分布示意图

  二、殿堂配置——古朴壮观的殿堂建筑

  殿堂是佛寺中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地点,也是佛寺建筑的主体。殿是供奉佛教诸神以及供人们礼拜之所在。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起居的房舍。

  山门是寺院的大门,由于佛寺多建在山林僻静之处,远离市坊,故得名。山门是进出寺院的必经之处,也是僧俗区分的标界线。寺院山门之前还有照壁,建于山门前数十米之外,平面呈一字形,照壁衬托山门建筑更加雄伟高大。大觉寺山门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式建筑,门窗呈拱券形,山门两侧有八字墙,正中嵌有“敕建大觉禅寺”石刻门楣,整体建筑雄伟高大,色彩艳丽。山门两侧置有石狮一对。据说山门殿内旧有金刚力士像两尊,惜今以无存,现在的山门殿为1996年在旧址上重修而成,门前石狮亦为后补。

  大觉寺内钟楼在北侧,鼓楼在南侧。钟鼓楼底层辟石雕券门,楼东西两面有砖雕花窗。楼内有木梯可登临二层,楼上四面开窗,钟楼内悬有铜钟一口,鼓楼内有架鼓一面。钟鼓是寺院起居行事的号令,也是用于佛事活动的法器,敲击各有常度。凡佛殿颂经、食堂斋粥、升堂聚众等一切行事,都须依钟鼓号令进行。因此从朝到暮,寺院钟鼓交响,余音不绝。寺内钟楼悬有明宣德五年(1430年)铸造的大铜钟,钟口直径1.3米,钟身铸满经文并雕有四天王像。寺内大钟造型精美,工艺精湛,音质纯美,钟声穿透力极强,声音可达数里之外。

  天王殿位于中路轴线之上,在钟鼓楼以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灰筒瓦,歇山顶,檐下饰有斗拱,明间檐下原悬有巨匾一块,上书“圆证妙果”四字,为乾隆御笔,今已佚。殿内正中供奉弥勒坐像,南北二侧有四大天王像,原佛像今已不存,现在所供奉的佛像为近年新塑。四大天王是印度佛教中的护法天神,身高体健,威猛异常,在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汉化,人们建造寺庙时纷纷为其建殿塑像,因其象征“风调雨顺”,表达了人们祈愿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所以在中国民间广受欢迎。

  大雄宝殿是寺内主要殿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琉璃瓦顶,为寺中最大的佛殿。殿堂建在高1.6米的石基之上,整体建筑方正端庄,气势雄伟。殿内顶部为井口式天花,中有盘龙藻井。大殿门额上悬有乾隆御笔“无去来处”九龙漆金大匾一块。殿内香案前有木制八宝、五供。南侧有鼓,北侧有钟。殿内供有三世佛像,南北两侧为二十诸天立像,佛像雕造精美,神态端庄。

  无量寿佛殿,面阔五间,灰筒瓦、歇山顶,殿内门窗菱花均为古钱式,做工精美。明间檐下悬有乾隆御笔“动静等观”九龙漆金大匾一块。无量寿佛殿殿内供奉一佛二菩萨,中间坐像为无量寿佛,两侧立像为观音和大势至菩萨。塑像木质漆金。无量寿佛殿佛像背后有一组大型海岛观音壁塑,形象生动,至今保存完好。佛殿两侧的十八罗汉塑像,为近年新塑。

  大雄宝殿和无量寿佛殿两座殿堂,主体建筑保存完好,五百年来未曾遭到大的破坏。近年对其进行重新修缮的过程中采用了修旧如旧的方法,使得殿堂外观与内设佛像,色彩谐调,古朴庄严。

  

  大雄宝殿

  

  无量寿佛殿

  三、藏传佛教遗存——覆钵式白塔

  塔是寺院建筑中重要的内容,起源于印度。塔是坟冢的意思。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其弟子把火化后的尸骨舍利埋于地下,堆成土丘,称其为舍利塔。后世佛徒继承了这一方式,塔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塔的建筑方法与中国古代传统雕塑艺术、建筑技法相融合,塔不仅仅是佛教建筑中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成为其所在地的一处风景标识了。

  大觉寺中路建筑最高处耸立着一座外观与北京城区内妙应寺白塔和北海永安寺白塔相近的藏传佛教建筑——覆钵式白塔。关于这座古塔的名称、功用、建造年代及背景,辽、金、元、明代文献史料及寺内现存历次重修碑都未提及,仅在清代和民国一些史料及近年一些著作中有关于这座古塔的记述。喇嘛塔在金元之际已出现,明清因之,是藏传佛教的产物。大觉寺白塔即为典型的覆钵式塔,砖石结构,分为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四部分,塔高约15米,下有八角形须弥座,中部是圆形塔肚,上方是细长的相轮,顶上饰有宝盖。地宫位于佛塔所在地基石之下,地宫应是埋放舍利的地方,除佛骨舍利之外,通常还应有各种金银器皿、佛经佛像及各种珍宝等。白塔的后面是龙潭,有关专家考证龙潭应是金章宗时所建,今存于龙潭四周的汉白玉石雕纹饰还保留着金代的艺术风格。塔基高50厘米,呈四方型。塔基平面铺以花岗岩条石,正东面有石阶可供上下,塔座为八角形,正面朝东,坐落在方形的塔基之上。须弥座的上枋和下枋,雕刻着仰俯莲花瓣,须弥座的束腰中雕刻有精美的砖雕图案。图案呈菱形,塔的东西南北四面菱形图案正中央,各雕刻着一条腾云驾雾、张牙舞爪的祥龙,在龙身周围雕满了朵朵祥云图案。塔的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面雕有不同的花卉图案。依次为:葵花,牡丹,莲花,西番莲。花卉造型精美,形态各异。须弥座上是圆形的塔座,束腰上雕有莲花图案。圆形塔座的上方有三层金刚圈与塔身相连,塔身呈覆钵型,上宽下窄,塔身正东面开有焰光式塔门,也称“眼光门”,塔门呈壶门式样,中间雕有两扇花棱形门窗。塔身上面是相轮,共有十三层,上窄下宽,也称做十三天。最上面是华盖,四周雕有一圈佛字,计16个。华盖下面撑有四根铁柱,起到支撑金属塔刹的作用。华盖下还悬有风铃8只。华盖的顶上是铜质宝珠式刹顶。整座白塔,造型优美,比例匀称。两边栽植的古树,树身高大,树冠蓊郁,犹如巨人默默的忠实地守护着历经沧桑、神秘庄严的大觉寺白塔。

  大觉寺内的白塔塔身既无记载塔主身份的塔铭,塔前又无记载立塔之目的和背景之石碑,这为我们考察此塔的历史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它究竟建于何时?是舍利塔还是藏经塔?这些都有待于新的考古发现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确定。

  

  白塔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