噔噔噔,小健健来也~
大家都知道,军事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我们也都曾看到过国庆阅兵时的震撼场面。那么清代是怎样阅兵的呢?今天,小健健就带你一起来了解一下。
阅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皇帝检验部队训练成果、考察部队战斗力的隆重阅兵仪式。《周礼》中便有记载治兵大阅,立法详备。清代早在天聪年间,皇太极就曾举行过大阅。顺治十六年曾下谕:“大阅典礼,三年一行,永著为例。”康熙年间曾多次隆重举行大阅。到乾隆时期,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规制。清朝在乾隆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屡次出征、开疆拓土的健锐劲旅在清朝军事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维护和版图的确定具有不容磨灭的贡献。除了接受皇帝在健锐营校场的亲阅之外,健锐营还多次参加大阅典礼,史料中均有记载。
大阅的时间
大阅典礼的时间包含举行的周期和具体时间两方面。虽在顺治时期就定下“三年一行”的规矩,但翻阅史料可发现,后代皇帝并未遵循此例,并且大阅的具体时间相对灵活。康熙帝举行大阅典礼的次数最多,从康熙二十四年至三十六年间,几乎连年举行;其次是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共举行过六次;雍正和嘉庆各举行过一次。因清代寓兵于农的政策,举行大阅基本上是冬日农闲之时,但也有春夏时节因时势之需举行的例子。
大阅的地点
清代大阅典礼一般在南苑阅兵场举行,但也曾在卢沟桥、玉泉山、畅春园西厂等地检阅八旗将士。另外,为检阅御园护军将士,乾隆皇帝还修建了畅春园阅武楼、健锐营演武厅等地,多次举行大阅典礼。
大阅的程序
在大阅前,钦天监会先选择吉日上奏皇帝,皇帝批准后,相关机构分头准备。武备院在阅武地搭建御用营帐,将御座放于正中位置,帐后设圆幄,以备皇帝小憩及更换甲胄用。阅兵时,皇帝前往阅兵营地,兵部恭请皇帝更衣,去礼服,换盔甲,然后在王公大臣们的簇护之下,登上阅兵台,此时军乐铙歌高奏,“大阅”开始。规模盛大的健锐营、火器营、八旗护军营等兵阵开始操演,各种枪炮阵法纵横交错,轮番演绎。
大阅的意义
清代盛大的阅兵,不仅有利于提高八旗士兵的战术水平,增强纪律,而且还是帝王治国安邦的谋略所在,大阅时邀请外藩一同观礼,借耀武之机以扬大清国威,对边疆少数民族恩威并施,最终达到不战而胜、维护国家安定的目的。
好啦,关于清代大阅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啦,期待我们下次再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