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哈喽大家好,小健健又和大家见面了。消防救火一直是古今不能忽略的问题。在清代,消防队也称为火班,或者(激桶处),是八旗禁卫军中的重要一员,小健健所处的健锐营在防火救灾中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今天我来为大家讲一讲吧。
说到健锐营增添火班,不得不提到我们所熟知的嘉庆帝。嘉庆帝即位之初,恰逢乾清宫遭遇大火,多座宫殿被火焚毁。
面对那来势汹汹的火势,嘉庆帝再一次意识到消防、灭火的重要性,他总结历代火灾管理的经验,并结合当时实际,建立了一套相当完善的管理体制。
根据《清会典》记载,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健锐营增设火班,专门负责皇宫内及圆明园防火、灭火事宜,其中的人员配置构成我们在史料记载中也可以得知,每旗配备两架激桶,护军校尉一名,会使用激桶的护军各六名,挑水的八旗兵各配备十人。
说完了人员配置,还要讲一讲消防工具激桶。清代的激桶分为两种。第一种激桶往往与水桶配合使用,在使用时首先要把它的支脚张开,使其立于水桶之中,并将其外套筒底部置于水中。之后让喷水的头部对准起火点,用手前后推拉底部的内筒,就会产生喷水向火点的效果。
第二种激桶,便是古籍记载中健锐营所使用的,我们又称它为水龙。它是一种利用了拉压杠杆方式的取水和喷水灭火装置。这种激桶主要由一个小箱,两个吸水筒、两个出水筒、压梁、总出水管等几部分组成。其中吸水筒内均设有活塞,出水管可四周旋转,使用时压梁两端数人举起下压,吸水筒内活塞将水抽入,再经出水筒打出。与此同时一人手持总出水管,使水随时喷向燃火点,最终达到快速灭火的作用。
好啦,这期内容就给大家讲到这里,我们下期见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