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郊外阳台山麓的古刹大觉寺是一座典型的园林寺庙,寺内古木参天、殿宇巍峨,寺外群山连绵,林木葱郁,寺院内外充满浓郁的园林风格。中国古典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寺观园林是佛寺的附属园林,多以栽培名贵花木闻名于世。在主要殿堂院内栽植松柏、银杏,次要殿堂及生活用房的庭院多栽植玉兰、牡丹等名贵花木,并点缀以山石水局,处处体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雅趣。古往今来的文人名士,被这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所吸引,流连忘返,更愿借住其中修身养性并将所见所闻,随笔记录。
“西山大觉寺,金之清水院,故名灵泉,明宣宗易以今名,正统间,复修葺之。寺建于山腰,远望烟树葱茏,但露浮屠数级。及庙,始见山门,碧瓦丹垣,缭以方沼,有泉出自山巅,盘旋回绕,到处皆通,淙淙滹滹,不舍昼夜,与檐马塔铃相酬答,闻之发人深省。寺中花木不多,惟翠竹千竿,高盈四丈,一碧干霄。七尺牡丹一树,花时绚烂甲都下。西山南北梵宇不少,各标名胜,而余独以此寺为最焉。”
以上文字是清人英和《恩福堂笔记》中有关大觉寺的记载。
英和(1771-1840年),姓索绰络氏,字树琴,号煦斋,满洲正白旗人。幼承家学,工书善画,学养深厚。《恩福堂笔记》分上下两卷,刻成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共记事一百四十六则。在英和所撰《恩福堂笔记》中,不仅记录了大觉寺为金之清水院的历史,而且生动描绘了这座旧时离宫秀美的园林景观。寥寥数笔便将寺庙的选址建造、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勾勒出来。山、水、建筑、植物等园林要素体现其中,一幅山水风景画呈现眼前。烟树葱茏、碧瓦丹垣的大觉寺内翠竹千杆,流泉淙淙;牡丹花开,秀甲都下…作者亲历其中,不禁发出“西山南北梵宇不少,各标名胜,而余独以此寺为最焉”的感慨之词。清代有关西山大觉寺的记载有很多,其中文人墨客的笔记文献占有一定比例,此篇独具特色,形象的描绘了当时寺内园林的秀美景致,内容充实,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