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寺——深邃、幽远、静谧,有松柏参天,有玉兰供赏,有古刹巍峨,有残碑忆旧,更有名泉环绕,终年流水潺潺。此水清冽,沁人心脾,益人心智。
大觉寺,又名大觉禅寺。不论是金代弘传曹洞宗旨的希辩禅师,还是清代弘传临济法脉的迦陵禅师,都彰显了大觉寺曾经作为一座禅宗古刹的辉煌历史。如今,大觉寺山门上“敕建大觉禅寺”的门楣,便是最为醒目的标识。
既是禅林古刹,又曾有流淌了千年的清泉,便自然与茶有着难解之缘。即使是现代,人们每逢提起大觉寺,也大都能想起那一盏清茶的清香。
1997年,因为特殊的因缘,明慧茶院在大觉寺创建。开业典礼时,季羡林等文化大儒前来捧场剪彩。如今想来,这也是文人学者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弘传的一种行动上的支持吧。
明慧者,明达、智慧之意也。
明慧茶院,既有茶之王者、水之极品,又有大觉寺之静谧佳境。无论是端坐于茶室,还是驻足于庭院,都能感受到历史之深邃,文化之幽远。千百年来,文人学者、高僧硕儒们,无不沉醉于山寺的绮丽之景,留连于此,品味清泉香茗。其中不乏风流雅士,留下几多雪泥鸿爪之迹。
【明慧禅茶】
明慧茶院的禅茶表演广受青睐。
禅的神秘在于对时空的领悟,进入佛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奇妙精神境地,这就是所谓的“禅意”。
中国的禅宗源远流长。禅宗讲究戒定慧三位一体,行禅见性,由如来的清净心转向祖师的平常心。心是唯一的真实,绝对的真实;禅是无比清净的真性,是存在于人内心的一种觉受,是人所追求的终极境界。
品茶是行禅的重要方式。茶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自神农尝百草,遂有茶业兴于华夏五千年。茶为文化,可怡情,可清谈,可益思,可论道,可养性,可寄高风雅韵,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茶的文化精神同禅的哲学意境天然地融合在一起。 禅茶表现了禅宗的心灵感悟。于一泡茶的动静之间,行云流水般的手印,表现了禅意的体悟与经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空灵寂静的禅心,以禅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些微妙空玄的指法象征归于一空,万法归于一心。沉默的交流可以达到心心相印的契合。
【季羡林参禅·《缘分与命运》】
季羡林先生是现代国学大师,他对佛学研究尤其钟爱。
《季羡林谈人生》一书,是季羡林先生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于耄耋之年撰写的对人生的感悟。收录于书中的《缘分与命运》一文,便记载了他与大觉寺、与明慧茶院的不解之缘。
《缘分与命运》
缘分与命运本来是两个词儿,都是我们口中常说,文中常写的。但是,仔细琢磨起来,这两个词儿涵义极为接近,有时达到了难解难分的程度。
缘分和命运可信不可信呢?
我认为,不能全信,又不可不信。
我决不是为算卦相面的“张铁嘴”、“王半仙”之流的骗子来张目。算八字算命那一套骗人的鬼话,只要一个异常简单的事实就能揭穿。试问普天之下――番邦暂且不算,因为老外那里没有这套玩意儿――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孩子有几万,几十万,他们一生的经历难道都能够绝对一样吗?绝对地不一样,倒近于事实。
可你为什么又说,缘分和命运不可不信呢?
我也举一个异常简单的事实。只要你把你最亲密的人,你的老伴——或者“小伴”,这是我创造的一个名词儿,年轻的夫妻之谓也——同你自己相遇,一直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经过回想一下,便立即会同意我的意见。你们可能是一个生在天南,一个生在海北,中间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偶然的机遇,有的机遇简直是间不容发,稍纵即逝,可终究没有错过,你们到底走到一起来了。即使是青梅竹马的关系,也同样有个“机遇”的问题。这种“机遇”是报纸上的词,哲学上的术语是“偶然性”,老百姓嘴里就叫做“缘分”或“命运”。这种情况,谁能否认,又谁能解释呢?没有办法,只好称之为缘分或命运。
北京西山深处有一座辽代古庙,名叫“大觉寺”。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流泉,有三百年的玉兰树,二百年的藤萝花,是一个绝妙的地方。将近二十年前,我骑自行车去过一次。当时古寺虽已破败,但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忆念难忘。去年春末,北大中文系的毕业生欧阳旭邀我们到大觉寺去剪彩。原来他下海成了颇有基础的企业家。他毕竟是书生出身,念念不忘为文化做贡献。他在大觉寺里创办了一个明慧茶院,以弘扬中国的茶文化。我大喜过望,准时到了大觉寺。此时的大觉寺已完全焕然一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玉兰已开过而紫藤尚开,品茗观茶道表现,心旷神怡,浑然欲忘我矣。
将近一年以来,我脑海中始终有一个疑团:这个英年歧嶷的小伙子怎么会到深山里来搞这么一个茶院呢?前几天,欧阳旭又邀我们到大觉寺去吃饭。坐在汽车上,我不禁向他提出了我的问题。他莞尔一笑,轻声说:“缘分!”原来在这之前他携伙伴郊游,黄昏迷路,撞到大觉寺里来。爱此地之清幽,便租了下来,加以装修,创办了明慧茶院。
此事虽小,可以见大。信缘分与不信缘分,对人的心情影响是不一样的。信者胜可以做到不骄,败可以做到不到馁,决不至胜则忘乎所以,败则怨天尤人。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一盏清茶酬知音】
近年来,大觉寺管理处举办了无数场与“茶”有关的展览和活动。古寺内,从春天的炒青品茗,到冬天的围炉夜话,再伴以赏花悟道,拜月听琴,可谓四季皆在这一盏茶里。
这一盏茶,穿越了千年,大觉寺把它巡奉于中国的大江南北、巡奉到了世界各地。
2007年,大觉寺内举办《禅茶与寺庙》展览,获北京市文物局颁发科技创新成果奖。
2014年4月,赴俄罗斯中国文化中心和普希金博物馆,举办《一盏清茶酬知音——中国茶文化体验与分享》展览及茶艺表演等活动。
2014年9月,赴西藏林芝举办《茶马古道——北京与林芝茶文化交流会》。
2015年5月,赴福建厦门筼筜书院举办《禅与茶——中国茶文化展览》及讲座互动等活动。
2015年8月,赴美国芝加哥奥兰德帕克市公共图书馆外展,除展览外还举办了禅茶和文士茶表演、中国茶文化讲座、中国功夫茶互动、中国书法讲座与撰写展示互动、中国传统插花互动教学以及古筝演奏等活动。
2016年5月,赴广西柳州文庙举办《禅与茶——中国茶文化展览》及互动体验活动。
2016年9月,赴重庆王琦美术博物馆举办《经过千年遇见茶—中国茶文化展览》、茶艺表演等活动。
2016年10月,随北京市政府赴希腊外展。
2017年4月和2018年3月,瑞士卢加诺市高等学校文化交流团至大觉寺参访,开展中国茶、书法等文化交流活动。
2019年9月,赴吉林长春举办《一盏清茶酬知音——禅茶文化展》。
半壁山房待明月,
一盏清茶酬知音。
你来,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