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中轴路第三进院:无量寿佛殿、千年古银杏、石碑

日期:2019年10月28日    来源:大觉寺

字号:        

  穿过大雄宝殿,进入中轴路上第三进院落,闯入眼帘的是无量寿佛殿,千年古银杏,和殿前的明代石碑刻。

  

  

  这是20世纪60-70年代拍摄的无量寿佛殿照片,殿堂外檐正中悬挂着清乾隆皇帝御笔手书的“动静等观”匾额,如今匾额依然悬挂在那里供人欣赏。那时地面的砖缝间还杂草丛生着,显露着自然的朴趣。

  

  这一进院落虽然不大,但却异常的幽静。无量寿佛殿的右前侧有一块石碑,记载了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宪宗承母亲周太后慈旨,出内帑重修大觉寺之事。周太后祖居大觉寺山下周家巷村,重修大觉寺,一为皇家祈福,二可借前来进香礼佛之机回家省亲探望。

  

  这是德国建筑师希尔德布兰德拍摄的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御制重修大觉寺石碑。

  

  这是20世纪60-70年代拍摄的石碑龟趺照片。

  

  这是德国建筑师希尔德布兰德绘制的石碑图谱。

  

  20世纪60-70年代,无量寿佛殿前的千年古银杏,依然焕发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30-40年后的今天,这棵古银杏树依然苍劲挺拔,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驻足观赏。

  

  这是20世纪60-70年代拍摄的古银杏主干,从台阶下观望,似乎更容易领略它的历史与沧桑。不禁想起清乾隆皇帝之曾孙奕绘所作《宿大觉寺》之诗句:

  振衣绕佛座,观树下层台。

  百围古银杏,毫末何年栽?

  罗生子孙枝,各具梁栋材。

  

  

  同一棵树,同一个视角,在不同的时节,会有不同的感受。

  

  清乾隆二十三年(1768年)高宗弘历游幸大觉寺时为这棵古银杏树题写诗句,当年被刻在了龙王堂假山石上以当圣迹。御制诗中这样描述: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绿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

  

  这是郭沫若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期间来大觉寺考察林业大学办学情况时的照片。

  

  郭沫若对大觉寺和银杏树是有着深厚的感情的。在郭沫若故居内,甬路右侧的第一棵银杏较为瘦弱,她被精心地保护起来,郭沫若一家叫她“妈妈树”,缘故在于:1954年郭沫若夫人于立群患病时,郭沫若带着孩子们从北京西山大觉寺移去一棵银杏树苗,植于当时的宅院中,衷心希望夫人能像这活化石一样坚强地战胜病魔。举家搬迁时,这一家庭的特殊成员也随着落户于此了。

  

  这张图片拍摄于20世纪50-60年代或者更早,图中尚能辨认出无量寿佛殿两侧曾供奉有十八罗汉塑像,后来被毁坏无存。

  

  2003-2004年,大觉寺管理处恢复了无量寿佛殿两侧十八罗汉造像,那时尚未查找到老照片资料。然而冥冥中自有安排,恢复后的罗汉造像风格,似乎与原有塑像有着惊人的神似。

  

  在无量寿佛殿内东北角,发现有一块彩色木雕,上面是一条游走于祥云中的飞龙。这曾经是促使我们恢复十八罗汉造像的一个基础条件。那时只是听说佛殿两侧曾供有十八罗汉造像,但没有相应的图片或者文字记载作为依据。游龙木雕的发现,使我们论证其下面对应的恰是降龙罗汉所在的位置,依此而确认并恢复了佛殿两侧造像。

  

  无量寿佛殿左侧重新恢复的十八罗汉造像。

  

  这是1933-1946年期间,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拍摄的无量寿佛殿背后供奉的海岛观世音造像。由图片依稀判断,当时观世音菩萨右侧小龙女塑像尚存。

  

  海岛观世音造像。观世音菩萨右侧的小龙女为2015年重塑,原塑像已经不存。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