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中轴路之第二进院:大雄宝殿、大明敕谕碑、三世佛 (上)

日期:2019年09月06日    来源:大觉寺

字号:        

  穿过天王殿,进入中轴路上第二进院落,出现在眼前的即是寺内最重要的一组佛殿建筑——大雄宝殿。

  

  德国建筑师希尔德布兰德拍摄的大雄宝殿照片。

  

  德国建筑师希尔德布兰德绘制的大雄宝殿测绘图,通过该图,我们能隐约地看到殿堂内供奉三世佛的场景。

  

  德国建筑师希尔德布兰德绘制的殿堂屋檐及栏杆、栏板等装饰纹样。

  

  德国建筑师希尔德布兰德绘制的殿堂内钟、鼓、木鱼等法器纹样。

  

  这张照片大概拍摄于20世纪中期或者更早,那时大雄宝殿外檐正中的匾额尚未遭到破坏,清乾隆皇帝御笔所书“无去来处”四字尚存。“清规”琉璃砖安置于殿门外,似在警醒寺僧及世人恪守寺规,也在向我们讲述着这座寺庙在禅宗历史上发展的轨迹。檐柱上“严禁吸烟 谨慎火烛”的标语,也在告诉我们,在这座古寺里“防火”一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是一张拍摄于20世纪中期或更早的大雄宝殿侧面照片,通过它,我们能看到殿堂曾同时打开三扇大门,供人们进出。

  

  “清规”是中国禅宗寺院对于丛林管理及僧众管理的规章制度。大觉寺清代“清规”琉璃砖现保存展示于大悲坛展厅之内。

  

  德国建筑师希尔德布兰德绘制的钟琴图样。

  

  这是1933-1946年期间,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拍摄的钟琴照片,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前后德国建筑师希尔德布兰德绘制的图样完全吻合、呼应,为我们再现了当年寺内这一法器的详细面容,如今这件法器已经无存。这张照片被一同发表于《洋镜头里的老北京》一书之中。

  

  德国建筑师希尔德布兰德绘制的殿堂檐角的风铃图谱。

  

  如今,这些风铃依然悬挂于殿堂的檐角上,有时会随着风的吹拂而摆动,偶尔发出一两声清脆的响声,尤其在寒冷的冬日里,使得这座寺庙更显得清寂。

  

  大明敕谕碑(庙产碑)曾断裂两截,散落于寺内角落里。

  

  2000年,大觉寺管理处将倒地、断裂的大明敕谕碑(庙产碑)粘合并立起,补配龟趺一座,置于大雄宝殿前。通过这座石碑,我们能领略大觉寺作为明代皇家寺庙时期曾经的辉煌。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