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大觉寺的古树名木

日期:2019年01月05日    来源:大觉寺

字号:        

  古树是我国宝贵的物产资源和重要的历史文物,是有生命的无价之宝。人们通常把具有记录时代,指导环境特征的树木称为“古树”,“名木”则主要是指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与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的生命力极强,有活文物的美誉。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大部分留存下来的古树名木都生长在郊野古寺和皇家御苑,这里的古树名木都有几百年以上的树龄,有的甚至树龄已逾千年。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岁月长河里,棵棵古树可谓阅尽了人世间的苍桑变化,无言的记录着自然界的自然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兴衰历程。

  北京城西阳台山麓,万木葱茏之中掩映着一片巍峨的古建筑群落,这就是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大觉寺。寺院建于辽代,初名“清水院”,后称“灵泉寺”,明宣德三年(1428年)重修,改名为大觉寺。大觉寺地处群山环抱之中,寺内殿宇古朴,古树参天,流泉淙淙,繁花似锦,环境清幽秀丽。全寺有古树百余棵,历尽沧桑,长势良好。其中不乏北京地区稀有的珍贵品种,如七叶树、楸树等。古树名木是有生命的文物,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悠久历史的见证。大觉寺里的古树名木不仅美化了寺院环境,而且见证着古老寺院兴衰升沉的历史,它们以其古朴雄伟的树姿,美丽神奇的传说,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人。

  【娑罗树(七叶树)】

  娑罗树又名七叶树,属七叶树科,是落叶乔木,它的叶子呈掌状,分为七辨,花为白色,众多的小花簇成圆锥形状的花序,每年五六月开花,其果实呈球形,可以入药。

  

  娑罗树原产于印度,佛祖释迦牟尼降诞生入寂均与娑罗树有关,所以使得这个带有佛教色彩名字的树成为佛门宝树。北京现存的古娑罗树很少,只有少数的几所寺庙才有。最著名的娑罗树栽植在卧佛寺内,植于唐代。大觉寺内的娑罗树栽种在方丈院内,植于明代,已有500多年的树龄,尤为珍贵,此树高十余米,周长近3米,枝干遒劲,郁郁葱葱。娑罗树夏初开花,花如塔状,又似烛台,每到花开之时远远望去,花蔟白中泛紫,象是蒙上一层薄纱,美妙至极。更为可观的是,这满树的花蔟朝天而立,微微向中路主殿方向倾斜。仿佛众多弟子在向佛祖朝拜,为众生祈福,因此吸引众多游人争相观赏。其实,佛教中的娑罗树并非这种七叶树,只不过是古人把娑罗树和七叶树混为一谈了,七叶树是我国园林庭院树种,属七叶树科落叶乔木,与娑罗树完全不同,北方寺院内多有栽植。

  【银杏树】

  大觉寺内古树很多,松、柏、银杏是大觉寺的主要树种,尤以中路建筑两侧为最,其中栽种在寺内无量寿佛殿前的银杏树,久负盛名。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公孙树。雌雄异株,木材质密,生长缓慢,是我国特产,有“活化石”之称。树叶呈折扇状,入秋绿叶变为金黄,树干挺拔,生长茂盛。大觉寺这棵银杏树树龄已逾千年,人称银杏树王,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一棵银杏,树高远远超出大殿的顶部,浓荫遮盖了大半个院子,树干之粗要六七个成人手牵手方能围拢。乾隆帝曾为此树赋诗一首“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绿荫肥,世外苍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这棵古银杏至今枝繁叶茂,长势极好。

  

  银杏树不但是绿化观赏的优良树种,而且全身是宝,木质坚硬,纹理细腻,是上等的建筑材料,它的果实营养丰富,还可入药,有化痰止咳、通经、利尿、补肺等功效,果皮有毒性,可用来杀灭害虫。银杏树树姿高大,不生虫害,果实洁白,象征佛法泓传、佛门洁净,所以古老寺院中都有种植,愈是古老的寺庙,愈能多见古老的银杏树。北京除大觉寺外,在法源寺、五塔寺、潭柘寺、碧云寺等寺院都有百年以上的银杏树,金秋时节,树叶金黄,硕果累累。

  【古楸树】

  自古以来,楸树就是著名的观赏树木,古老的寺院中常常可以见到它的身影。楸树树体高大、伟岸挺拔,花朵形状如同小钟,白色的花冠上点缀着紫色的斑点,奇趣横生。每到春季开花时节,满树繁花,随风摇曳,令人赏心悦目。寺内古楸树,树龄已逾500年,栽种在功德池畔,树姿古拙,长势良好,是著名的观赏树种。花开时节,花朵一半落在池边小径,一半落在池水之上,淡紫色的花朵点缀的池边小径,池中之水美丽异常。楸树属紫葳科,落叶乔木、树干笔直、生长旺盛、木质细腻,适于建筑雕刻,在古代农书《齐民要术》中记载了楸木的用途:“车板、盘盒、乐器,所在任用,以为棺材,胜于松柏。”

  

  【白皮松】

  白皮松生长在寺内方丈院后院,树身挺拔高大,树形奇特古雅,尤其是树皮呈鳞片状,像贴在树干上面,很不牢靠,常常自动剥落下来,远远望去树干斑斓可爱,仿佛蛇皮,所以又称白皮松为蛇皮松。树下拾起一片剥落的树皮,摩捘于掌中即可闻到一股松木的清香,沁人心脾。一首古诗这样赞美白皮松:“叶坠银杈细,花飞看粉干,寺门烟雨里,混作白龙看。”正是它生动形象的具体写照。白皮松是我国特产树种,常被种植在古老的庙宇名园当中,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大觉寺内白皮松,树高30余米,枝杈分生,浓荫敝院,白皮松在寺内只有一棵,就种在方丈院内,古老的松树,枝叶繁密,长势良好。

  

  【古柏奇观】

  寺内有柏树20余颗,分别植于寺内中路建筑两侧、南北跨院和后山园林之中。柏树产于我国,适应能力极强,树龄越长,树姿生长越古拙。在园林中享有盛名。在古代柏树也常常植于寺庙及墓地之中,给周围环境带来幽静肃穆的气氛。寺内柏树,古老遒劲,树姿其特,常常被游人赞赏称奇。有两棵古柏,不仅树形古拙,而且树干上还有其他树寄生其上,形成独具特色的古柏奇观——树上树。寺内功德池桥边的古柏树,树龄已逾八九百年,古拙的树干分枝处曾寄生一棵老藤,得名“老藤绕柏”。当年数根藤条盘曲而上形成奇景,后来藤条又被一棵碗口粗细的小构树代替,依旧形成树上长树,一树二叶的自然景观,堪称一绝。无独有偶,在寺内南玉兰院(四宜堂)还有一棵小树寄生在古柏之上,柏树树干自地1米以上分枝处,生长着一棵阔叶树——学名小叶鼠李,是西山一带特有的硬杂木,此树寄生在古柏树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鼠李树的树冠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就象一把绿伞,形成天然的凉棚,远望李柏难分,树姿奇特,堪称古寺一绝,为古寺平添雅趣。

  

  【古玉兰】

  玉兰是我国名贵的花木之一,栽种历史悠久。玉兰,落叶乔木,花形俏丽,花色典雅,开花时间为三月底至四月初,花期长达半月之久,到名园古寺观赏玉兰,是北京人春游的重要内容。玉兰花先叶开放,花谢之后,又形成新的花芽以供翌春开花,因此许多人误把花苞当成又要开花的新蕾,其实这新的花蕾要经过漫长冬天的考验,来年春天才能大放异彩。玉兰树的寿命很长,在颐和园、故宫及古寺中都可见百年以上的玉兰树。

  

  大觉寺内的古玉兰,久负盛名,花开时节满树晶莹,如冰似雪,远远望去,犹如雪山琼岛,美不胜收,极具观赏价值。玉兰树栽植在四宜堂院内,因其名噪京华,其院的原名已不被人注意,而只称之为玉兰院了,可见此树的知名度。四宜堂院内的古玉兰据说是寺内清代主持迦陵和尚亲手所植,树龄已近300年,也许是这里优越的地理环境造就得这株古玉兰树姿绰约,花朵繁盛,花香幽雅,花色洁白。其姿、色、香堪称北京玉兰之最。寺中玉兰一般在四月上旬开放,花期一周左右,遇到无风的好天气,花期还可延长数日。由于地处山区,山地气候使得玉兰放花时节要比市区晚近半个月左右,每年清明节前后开花,到古寺赏花千万不能错过花期。

  【太平花】

  太平花,属虎耳草科,落叶灌木,夏季开花,花朵白色,花香扑鼻。此花产于我国北部中部,是庭院观赏花木。大觉寺院内共有三株太平花,一株生长在功德桥畔。另外两株在四宜堂院内,与玉兰同种于一院当中。关于太平花,宋以前生长于四川称“丰瑞花”,宋时作为贡品移植中原,并得宋仁宗赐名“太平瑞圣花”。到了清代道光时将其改称“太平花”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太平花过去在民间少有,一直栽种在皇家园林当中,保存不多。太平花为祥瑞之花,皇室人员多喜把它当做礼品赏赐王公大臣,因此在当时不少的王公府第官家私邸都有种植。寺内太平花来自哪里,无字记载,当也为皇室赏赐。能有太平花栽种在寺内院中也可想见大觉寺这座皇家寺院地位之高了。

  

  太平花在北方由于气候条件影响,生长缓慢,杆干也显细小,所开花朵多为单片小白花,但做为一种名贵的花木,其祥瑞的花名寓意,仍令今人欣赏赞美。著名学者季羡林,在他撰写的《大觉寺》一文中,专门提到太平花,他在文中这样描写“……此时玉兰已经绿叶满枝,不见花影,而对面的一棵太平花则正在疯狂怒放,照得满院生辉。吃饭后,我们几个人围坐在太平花下,上天下地,闲聊一番,寂静的古寺更加寂静,仿佛宇宙间只有我们几人遗世独立,身心愉快……”季老还为小院写过一副对联“屋脊狂窜小松鼠,满院开满太平花”。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