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崇信佛教,听政闲暇时间,也参禅拜佛,她对大觉寺亦是情有独钟,屡屡临幸,她于光绪五年(1879年)出内帑修葺殿堂,并于同年敕修了寺院西南圆寂诸僧的塔院。此外,慈禧皇太后还在大觉寺内留有御制匾额数块。
据民国时奉宽所著《妙峰山琐记》记载:“……大觉寺在徐各庄村西,山麓东向……各殿有慈禧皇太后御书‘真如正觉’、‘法云自在’、‘灵鉴七宝’、‘祥云普渡’、‘香云法雨’、‘多罗秘藏’、‘象教宏宣’、‘妙喜吉祥’、‘法卫香台’诸额,又御书联曰:三明广路灵机辟,八解遥源妙谛窥。又联云:金绳路启三千界,宝盖香飞十二城。皆黄缣墨书,钤用御宝。”
大觉寺大雄宝殿“法镜常圆”匾额及佛造像(李静波 摄影)
历经世事沧桑,这些匾额有多块或损毁或遗失,有些只能于老照片中隐约一见踪影,而所存留者仅只象教宏宣、妙悟三乘、法镜常圆、妙莲世界、真如正觉五块,分别悬挂于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等处。这些匾为长方形,黄绢纸质,黑字,字大如斗秀丽端庄。匾约长3.18米,宽2.18米,上钤“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数点梅花天地心”三玺,三款印章并排钤于匾额字体上方。经解读,这些匾额题字皆出自佛教经典,或《妙法莲华经》,或《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或《六祖坛经》,无不体现了佛教深邃的哲学思想,对这些匾额的解读和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地了解佛教乃至中国国学的哲学思想体系,在此略选部分专家解读内容,以飨读者。(注:以下内容为释真体法师解读)
“妙莲世界”:妙即殊特无比、不可思议。莲花清净无染、超尘脱俗却不离开污泥,佛经中常常以莲花来比喻诸佛菩萨身居五浊恶世,度脱苦海众生的悲心宏愿和高尚品格。按照佛教的观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众生心所显现的境像而已,正所谓“唯心所变、唯识所现”。世界的清净与染污,全然在于众生自心的清净与否,经云:“心净则国土净”。妙莲世界不在他处,就在当下每个人心中,此心是妙明真心,净土即是众生妙明真心所现。佛弟子修行的内容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通过菩提心的宏誓大愿与菩萨道的六度万行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象教弘宣”:“象教”即指佛教。释迦牟尼佛化缘已尽,于婆罗双树间示现涅槃,弟子们刻木为佛,以种种香花、饮食供养,以此形象教示后人,故称佛教为“象教”。南朝梁武帝《内典铭集林序》有“象教东流,化行南国”之语。另外,在印度当地,象是极其吉祥的动物,象在百兽中力量最大,势力最强,所以又常常将佛比作象王,禅宗有“狮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狐踪”的联句。综上所述之意,便是把佛教称为象教的原因之所在。象教弘宣,自然是指弘扬圣教,演扬妙法,法音广播,普度众生之意,这是慈禧太后对大觉寺的赞叹和肯定,也是对当任住持和尚的褒奖和期许吧。
大觉寺藏慈禧御制“妙莲世界”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