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大觉寺乾隆御制“无去来处”匾

日期:2019年01月02日    来源:大觉寺

字号:        

  据清代《日下旧闻考》所载,北京西山大觉寺“寺内弥勒殿额曰圆证妙果,正殿额曰无去来处,无量寿佛殿额曰动静等观,大悲坛额曰最上法门,皆皇上御书”,另外书中还提到在大觉寺南路四宜堂、憩云轩亦有匾额。《日下旧闻考》成书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因属奉敕编写,所以其严谨程度不容怀疑,若无年代特指,其书中“皇上”即是指当朝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对自己的文采和书法水平颇有信心,常常在一些名胜古迹留下墨宝。又因其执政时间之长,游历四方之广,因此我们在全国各地都有机会一睹这位“十全老人”的翰墨风采。大觉寺亦不例外,时至今日,大觉寺内仍保留有无去来处、动静等观和憩云轩三块乾隆御制匾额和诸多御制诗石刻,其中“无去来处”匾因其内涵深刻且经历曲折而颇值得一提。无去来处匾额悬于大觉寺大雄宝殿檐下,为乾隆皇帝御笔所赐,典出佛教典籍《摩诃衍论》:“诸法不动,无去来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乾隆皇帝亦在其御制诗中写到“了知调御无来去”,调御,为佛祖另一尊称;“无来去”,即佛、如来如天上明月一样,不因云遮云散而有无,是宇宙世界的恒定状态和所在。若从这一角度讲,乾隆皇帝本人的佛学造诣和哲学思辨力绝非一般人能及。

  

  大觉寺“无去来处”匾

  大觉寺大雄宝殿“无去来处”匾今为复制匾,相传原匾曾在民国时期毁于军阀之手。这是一张大雄宝殿的老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见当时悬挂的原匾。

  

  “无去来处”匾旧照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