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内部一般都设有木构顶棚,既可以美化室内,又能防止梁架挂灰落土,甚至还可以起到冬季保暖、夏季隔热的作用。这种“顶棚”常被称作“天花”,宋代则被称作“平棋”,清代又被称作“井口天花”。传统天花做法极为讲究,可做彩绘、雕刻乃至彰显建筑等级的藻井天花。在北京西山大觉寺的殿堂里便完整地保留着以佛教八宝图案为主的天花。
大觉寺大雄宝殿内的造像和天花
在大觉寺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无量寿佛殿中皆建有木构顶棚,即天花。其做法为用木条纵横相交,分成十数百计的方格,在方格内镶有木板,木板上绘有精致的佛教八宝图案。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有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相传释迦牟尼诞生时,天上献下种种供品,此八宝即为天人所供,又有说代表释迦牟尼成佛时身上的八个部位,并各有喻意。根据研究,八宝是古印度佛教和中国汉藏佛教相融合的产物,在佛教寺院、法物、法器、佛塔和藏、蒙民居、服装及绘画作品中,多以此八种图案为纹饰,以象征吉祥、幸福、圆满。
大觉寺殿内天花板八宝彩画
遍观北京地区佛教寺院中的天花彩画,内容多以梵文真言为主,附之以简洁吉祥图案,而绘有更加繁杂精巧的八宝图案如大觉寺者则极为少见。经历数百年的风霜雨雪和近代社会变乱,大觉寺殿堂中的天花板已显残破。2010年,经专家论证和政府批准,北京西山大觉寺管理处对天花板进行了整体修缮及加固,对部分已破损的天花板八宝图案依传统工艺进行了修补。修缮后,大觉寺殿堂天花彩画变得更为完整,同时也保留了原来沧桑古朴的风貌,将大觉寺的古建文物更完整地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大觉寺大雄宝殿天花板(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