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太平花

日期:2018年12月27日    来源:大觉寺

字号:        

  每年春日到初夏,大觉寺内的太平花正值花期,簇簇洁白似雪的花瓣中吐出淡黄色的花蕊在枝头竞相怒放,仿佛在用它的芬芳向人们讲述着一个千年前的故事......一千多年前,生长在都江堰青城山中的太平花,在历史的风雨中一路北迁,两次被皇帝赐名。花运系国运,这株花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微型缩影,它以一朵花的形态和芬芳,与中国近千年的历史遥相呼应。

  

  太平花,最早名“丰瑞花”,原产四川,尤以青城山为胜,为蜀中的珍品名卉。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曾携带后宫嫔妃宫娥彩女在青城山游乐穿行。青城遍山开放的太平花,不仅花白似雪,芬芳醉人,而且还有“天下太平”之寓意,自然得蜀王喜爱,就被移入王宫之中。公元965年,宋灭后蜀,太平花作为贡品移植中原。相传宋仁宗皇帝赵祯为其母祝寿时,四川青城山道士选此花作为寿礼送到汴京,宋仁宗见后十分欢喜,高兴地为其赐名“太平瑞圣花”,太平瑞圣花之名由此远播。北京种植的太平瑞圣花,是金兵攻破汴梁后,从宋朝的御花园中移植过来的,栽种到了金中都及中都的西郊。金朝灭亡以后,金中都皇城里面的太平瑞圣花被毁弃,可是在京郊的太平瑞圣花却躲过了劫难,年年花开满枝,香飘十里。北京故宫御花园的太平花,相传是明朝自开封移栽而来。清朝初年,清政府把太平瑞圣花移植到畅春园和圆明园里种植。因为嘉庆帝去世后,谥号仁宗睿皇帝,因“睿”字跟“瑞”字同音,为避讳,道光皇帝下令把太平瑞圣花的“瑞圣”二字去掉,太平花一名沿用至今。同一花卉经两位皇帝赐名,这在历史上也是为数不多的。

  

  据说,当时皇城的社稷坛、紫禁城的御花园都种有太平花,是皇宫中的珍贵名卉。1860年,太平花再经劫难,英、法联军火烧“三山五园”时,畅春园、圆明园中的太平花全被焚毁,只有长春园中幸存两丛。1886年,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时,将幸存的两丛太平花移植到了排云门前,左右各置一丛。不料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太平花再遭浩劫,一丛被毁,仅存一丛。1903年,慈禧第二次重修颐和园时,把残存的一丛太平花移栽到排云门两边,一边一株。谁知40年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排云门前的太平花再次遭到浩劫。慈禧太后西巡回来,见到太平花枯竭死亡,十分伤心,命人不得将太平花的花池改种其她花卉。谁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第二年的春天,有一棵竟然冒出了新芽,这使慈禧太后异常兴奋,急忙派人精心呵护,又移植了一部分种在排云门的另一侧。自此以后,由于慈禧和隆裕皇太后等常以此花作为礼品赏赐王公大臣,加之李连英、小张德等总管太监偷挖私种,因此北京城里官家私宅才开始有了太平花。

  

  太平花是一种古花名卉,历史悠久,经历曲折,今日游人品赏,仍觉鲜艳袭人,不减当年。大觉寺自明代成为皇家寺院,院内共有三丛太平花,一丛生长在功德桥畔,另外两丛在四宜堂院内,与古玉兰同种于一院当中。虽无文字考证,但推断也应为皇室赏赐,能有太平花栽种在寺内院中也可想见大觉寺这座皇家寺院地位之高了。

  

  东方文化大师季羡林先生平生关注植物,他在《大觉寺》一文中,详细记载了他与大觉寺的因缘,尤其对寺内的太平花难以忘怀。“......而对面的一棵太平花则正在疯狂怒放,照得满院生辉。晚饭后,我们几个人围坐在太平花下,上天下地,闲聊一番......”并且还提到,他曾经写过一副与太平花有关的对联,联云:“屋脊狂窜小松鼠,满院开满太平花。”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