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室第一次对大觉寺的翻修扩建,是在明宣德三年(1428年)。宣宗朱瞻基奉其母孝昭太后之命出内帑修建早已凋敝的前朝灵泉佛寺。现存寺内御碑亭中的明宣德三年(1428年)御制大觉寺碑,详细记载了寺庙重修的起因和重建后的盛况:“……北京阳台山,故有灵泉佛寺,岁久敝甚,而灵应屡彰,间承慈旨,撤而新之,木石一切之费,悉自内帑,不烦外朝,工匠杂用之人,计日给佣,不以役下,落成之日,殿堂门庑岿焉奂焉。像设俨然,世尊在中,三宝以序,诸天参列,鹿苑鹫山如睹,西土万众仰瞻,欢喜赞叹,遂名曰大觉寺。”
从以上记载可以得知,大觉寺修缮规模之大,修缮花费之巨,在当时令人叹为观止。宣德皇帝秉承皇太后旨意将旧有残破不堪、毁弃多年的灵泉佛寺建筑,全部“撤而新之”,所需修缮资金全部出自宫内。修建的内容既有殿堂建筑也有佛教造像,修缮后的寺庙巍峨壮观,金碧辉煌。这次大修之后,明宣宗朱瞻基还钦赐寺名大觉寺,以后历朝修缮均“寺额依旧”,此名一直沿用至今。从宣德三年始,大觉寺遂成皇家敕建寺庙,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西山寺庙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