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觉寺创建的具体时间,不见于史籍,已难详考,但现存该寺辽咸雍四年(1068年)“阳台山清水院藏经记碑”的记文和题名,作为距今九百多年前的金石文献,对于大觉寺早期的历史,有约略的记述。其碑阳所刊僧志延《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一文,内叙:阳台山者,蓟壤之名峰;清水院者,幽都之胜概。跨燕然而独颖,侔东林而秀出。那罗窟遂,韫性珠以无类;兜率泉清,濯惑尘而不染。山之名,传诸前古;院之兴,止於近代。
以上引文,从侧面记载了当时的大觉寺名为清水院,其兴建(或兴盛)的时间,去咸雍四年已不下百年,并且是当地遐迩闻名的一处胜景——“院之兴,止于近代”与“清水院者,幽都之胜概”,即此之谓也。据此可以推测,清水院的创立时间,可能在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初年,距今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了。另外,今北京门头沟区斋堂川双林寺旧址原立有一座经幢,该幢习称为 “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刊立于辽统和十年(992年),此幢由当时的玉河县令齐讽等当地官员倡建,参建的有本县县域内四座佛教寺院僧侣和邑众千人,而寺院僧侣列前题名者,就有“清水院山门僧功德主绍迁、院主绍金、绍兴、绍文”及门人等17人。
此外在《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一文的末尾,有“玉河县南安窠村邓从贵……”的记载,可知,清水院的地域隶属为辽南京道析津府玉河县,又其坐落的山峰之名称,辽代前后一直写作“阳台山”,而“旸台山”的“旸”字写法,则始见于明代宣德三年(1428年)的《御制大觉寺碑》一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