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是我们熟知的一种动物,来自异域,凶猛异常,号称兽中之王,由于它的勇猛和威严,在我国古代成为权势和地位的象征。因此在皇室、官府大门之前大都立有一对石质或铜质的狮子。另外许多寺庙庙门两边也常摆放石狮一对。寺庙里摆放的石狮另有一番寓意,它象征着寺庙的威严和佛法的威力,包含有护持佛法的用意。
大觉寺院内功德池畔分立着一对青石雕凿而成的石狮,体态小巧,雕工精细,腰身细劲,从其形态及雕刻工艺上看应为辽金清水院时寺庙旧存。下方底座石质不同,雕凿痕迹相对较新,推测应为后配。
上面这张照片是出生于德国的女摄影师海达·莫理循拍摄的。1933年—1946年,她在中国度过,拍摄了大量高质量照片。1991年莫理循在澳大利亚去世,根据遗嘱,她在中国大陆13年间拍摄的一万多张底片和六千幅照片全部捐赠给哈佛大学的哈佛—燕京图书馆。海达·莫理循自己最重要的一本摄影集便是《A Photographer In Old Peking》,1985年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中国影响很大,出版了汉译本,书的题目被译者改成了一个更有趣的名字:《洋镜头里的老北京》,由北京出版社在2001年11月出了第1版。书中选刊的是海达·莫理循从她拍摄的北京旧时照片里面搜检出来的精品。书中有3张照片即为大觉寺旧影,这幅便是其中之一。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功德桥畔石狮保存得比较完整,尚未残损。
在院内后山领要亭前还蹲踞着一头由花岗岩雕刻而成的石狮,形态古拙,狮子面部残缺一半。一般石狮是成对出现摆放,大觉寺后山园林中的石狮不知何由,却只有一个,它面朝北方,守护着寺庙,从其特征看应是辽金清水院遗存。这头朴拙的石狮,阅尽了这座寺庙的兴衰变迁,似在讲述着千年来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觉寺曾是北京林学院校部,北林在这里办学的同时,对大觉寺内文物也进行了有效保护。1988年,北京市文物局接收大觉寺,1989年,北京西山大觉寺管理处成立。自此以后,千年古刹大觉寺内的文物得到更专业、更规范的保护、修缮。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保护文物不仅是当今中华儿女传承古老文明的历史责任,也是当代建设精神文明家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