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站内搜索
  • 一网通查
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大觉寺创始之谜

日期:2021年01月27日    来源:大觉寺

字号:        

1 大觉寺山门

  大觉寺,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源为辽代。据大觉寺内现存《阳台山清水院藏经记》石碑记载:辽咸雍四年(1068),阳台山下南安窠村(今南安河村)佛教信徒邓从贵为清水院(今大觉寺,后同)捐资三十万修缮僧舍,又募缘五十万助印大藏经一部共计五百七十九帙而藏之。

  大觉寺创建年代是否为辽代?这个问题至今仍是一个迷。

2 大觉寺辽碑

  近年有很多文章刊载或转载:大觉寺始建于辽咸雍四年,即公元1068年,这样的说法显然是不妥的。据《阳台山清水院藏经记》石碑记载:“阳台山者,蓟壤之名峰;清水院者,幽都之胜概。跨燕然而独颖;侔东林而秀出。那罗窟遂,韫性珠以无类;兜率泉清,濯惑尘而不染。山之名传诸前古;院之兴止於近代。”由碑文可见,在辽咸雍四年(1068)时,这座寺院已经是“幽都之盛概”,即这一地区的风景名胜之地,已经赫赫有名了,怎么可能是创建之年呢?且碑文提到“咸雍四年三月四日,舍钱三十万,葺诸僧舍宅……又五十万,及募同志助办,印大藏经,凡五百七十九帙,创内外藏而龛措之”,由碑文中“修缮僧舍,印大藏经”这些信息不难推断,此时的清水院已经深具规模,且在丛林当中有着很高的地位,碑文落款“燕京天王寺文英大德赐紫沙门志延撰”、“燕京右街检校太保大卿大师赐紫沙门觉苑”这样的文字信息亦是佐证。“赐紫”者,始自唐、后代沿袭之官制,三品以上官员公服紫色,五品以上绯色(大红),有时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紫或服绯,称赐紫或赐绯,僧人亦有时受紫袈裟,以示尊宠。碑文所及“沙门志延”“沙门觉苑”皆为“赐紫”,可见该碑的规制等级之高。而“奉为太后皇帝皇后万岁大王千秋”的额题,更是进一步确凿了石碑的重要地位,即此碑的刊制与皇家有关。

  3 大觉寺辽碑碑阴碑阳额题

  据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2003年完成的北京辽金史迹调查成果显示,北京地区已知所存辽代碑刻仅8通,就碑石年代、形制、碑首雕刻、碑文内容、额题及碑文所涉历史人物及事件等信息而言,大觉寺之辽碑堪称北京地区现存辽碑之最。辽代碑石相关的比较,可参考2005年发表于《北京辽金文物研究》中的《阳台山清水院藏经记碑考述》一文,此处不再赘述。

  除大觉寺所存辽碑之外,关于大觉寺的创建年代,可考的古籍文献和金石碑刻并不多,主要有以下几个版本。

  大觉寺存明宣德三年(1428)《御制大觉寺碑》:“北京旸台山故有灵泉佛寺,岁久敝甚……”寺存明成化十四年(1478)《御制重修大觉寺之碑》:“都城西北一舍许有山曰旸台,有寺曰灵泉……”从碑文中推知,在明宣德三年之前大觉寺曾称灵泉寺,甚至未见“清水院”记载。

  明代崇祯年间刘侗、于奕正所著《帝京景物略》中曾载:“黑龙潭……北十五里,曰大觉寺,宣德三年建。寺故名灵泉佛寺,宣宗赐今名,数临幸焉,而今圮。金章宗西山八院,寺其清水院也。”这是除辽碑外有史可查的最早关于“清水院”之名的记载,但对寺院历史的上限只确定为金代,此处亦可得知灵泉寺之名当是在金章宗之后、明宣德之前这一段历史时期曾经使用。

  大觉寺存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送迦陵禅师安大觉方丈碑记》载:“西山大觉寺者,金源别院……”寺存清乾隆十二年(1747)《御制重修大觉寺碑文》载:“大觉寺者金清水院故址,明以灵泉寺更名……”寺存乾隆御制诗石刻:“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绿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另有《日下旧闻》与《钦定日下旧闻考》,几乎是原文照引了《帝京景物略》的记述:“黑龙潭北十五里曰大觉寺,宣德三年建。寺故名灵泉,宣宗易以今名,数临幸焉,今圮矣。金章宗西山八院,寺,其清水院也。”此后的许多方志、笔记如《春明梦余录》、光绪《顺天府志》等,均沿袭此说。其中,清代英和撰《恩福堂笔记》中,不仅记大觉寺为金之清水院,而且生动描绘了这座旧时离宫秀美的自然景观,赞誉该寺秀甲都下,名标诸寺。清代的这些题记,都只是关于“金清水院”说法的认同,大概为参考《帝京景物略》所致,明清时人一直认为大觉寺是金代清水院旧址。直到清乾隆戊戌年(1778)金石学家王昶从大觉寺龙王堂旁“寒芜落叶堆中”搜得辽碑,才真正开始有关于“辽代清水院”的记述。清水院之名,实为寺内有清泉流入而得名。

  大觉寺内亦有金天德三年(1151)《大金国燕京宛平县阳台山清水院长老和尚塔记》石碑,仅记载“唯清水度僧,近二百数”,并未提及寺院的始建年代,只能印证金代清水院之名。

4 阳台山石刻

  关于大觉寺所处山名,辽金时记作“陽台山”,明清时记作“暘台山”,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溥儒题《绮罗香·暮春暘台山大觉寺》词牌,“暘台山”之名依然使用。当代随着繁体字的摒弃,白话文的普及,时人便不再那么讲究了,不论是“暘”还是“陽”,统一以“阳台山”普行于世了。

  至今,大觉寺确切的始建年代依然是一个迷,有待今后的进一步考证。不过,不论是辽碑也好,寺内无量寿佛殿前千年古银杏也好,都能印证大觉寺千年以上的历史,千年古刹之名,真实不虚。

  5 大觉寺千年银杏树


  •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南三街211号院1号楼
  • 电  话:010-55532999
主办:北京市文物局 承办: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 网站备案:京ICP备050835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441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