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的一所两进四合院内。该馆于1997年7月7日正式建成,是我国第一个农民发起举办的村级革命题材陈列馆,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北京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9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陈列馆内用大量的实物和历史图片资料全面介绍了冀热察挺进军在斋堂川抗战的历史和马栏村民在党的领导下,配合挺进军与日军浴血抗争,维护民族尊严的光荣历史。
1938年9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重申全党应把党的主要工作方向放在战区和敌后,独立自主地放手组织人民抗日武装斗争。中央军委根据六中全会决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和华北华中的形势,决定以八路军第四纵队为基础组建冀热察挺进军,萧克任司令员兼政委,统一指挥平西、平北、冀东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1939年2月,萧克受党中央的委托,建立冀热察挺进军,在斋堂川的清水村正式宣布了中央的决定,并在斋堂川完成部队改编任务。1939年10月,挺进军司令部移驻斋堂川马栏村,将这里作为当时冀热察抗日指挥基地。在此驻扎期间,挺进军先后粉碎了日军多次围攻“扫荡”,并且指挥发动了王家河滩歼灭战、青白口拒敌战、沿河城歼灭战等多次战役,为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萧克
平西一带峰峦叠嶂,沟谷纵横,粮食产量极低,不利部队长期驻守,即便环境条件恶劣,挺进军依然寸土必争,与日本侵略者顽强斗争。1940年冀热察挺进军十团团长白乙化,为解决根据地缺粮问题,带领部队,智劫粮库,消灭日本宪兵,这就是挺进军著名的虎口夺粮战斗。挺进军转战平西、平北、冀东等地,像一柄利剑牢牢插进日寇的心脏,1941年挺进军深入妙峰山地区宣传持久战,至今在妙峰山一带仍可看到挺进军“坚持持久战”“坚持抗战到底”的摩崖石刻。
白乙化
马栏村也因为挺进军而名声大振,成为北京西部敌后抗日战场最坚强的战斗堡垒。1942年抗战进入到最艰苦的时期,主力部队转移到外线作战,根据地只有民兵、游击队与敌人周旋。6月27日清晨,汉奸地主于冬华引来了斋堂据点的一百多名鬼子包围了马栏村,将村里没来得及转移的老人、妇女和儿童驱赶到戏台前,架起三挺机枪,逼问谁是抗日家属、干部家属。一连问了四五遍,人群没有一人说话。鬼子头目赖野恼羞成怒的将手一挥,枪栓声响成一片,一场血腥屠杀眼看就要发生。在这个危急关头,县大队长张崇德的父亲,63岁的张兰珠老人挺身而出,说“我是八路军家属,放了乡亲们。”鬼子连忙问张兰珠还有谁是八路军家属、干部家属,张兰珠回答说不知道,什么也不透露。气急败坏的赖野举起东洋刀向张兰珠砍去,张兰珠老人血染戏台,壮烈牺牲。赖野无计可施,临走时又放火烧了60多间房子。事件中为救乡亲英勇就义的张兰珠老人,没有被共和国忘记,1955年由毛泽东主席亲笔签发的光荣纪念证,颁发到张兰珠后代的手中。1997年马栏村筹办冀热察挺进军旧址陈列馆时,张兰珠的孙女亲手将这张光荣证捐献给了陈列馆。
1996年为纪念先辈在马栏创建的革命业绩,马栏村党支部倡议全村村民集资捐款、捐物,筹建“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经一年努力,陈列馆于1997年7月7日抗战爆发60年之际建成。开馆之日,当年的挺进军司令员萧克将军带领20多位原挺进军的将领参加纪念馆落成典礼,萧克将军亲自为纪念馆揭幕。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