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绿阴肥…”乾隆三十三年(1768),乾隆皇帝感慨大觉寺银杏的雄壮,写下如是诗句。
“大觉寺,一座古寂的寺庙,泉水从山脚流出。此地以其古树闻名。”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摄影师赫达·莫里逊在大觉寺拍摄了一组照片,在一张古柏照片下,她做了这句注释。
坊间流传一句话:北京有三座寺庙以花卉闻名,它们是大觉寺的玉兰、法源寺的丁香、崇效寺的牡丹。
其实,描写大觉寺古树的诗词文章还有很多。而当我们走进大觉寺,往往会被这座古刹里的古树吸引,甚至会因这些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感动赞叹。其实,不管怎样,这些都说明一个事实——古树,已经成为大觉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根据《北京市古树名木管理条例》规定,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为古树,北京市古树分两级,三百年以上为一级,一百年以上为二级。古树中还有名木,是指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大觉寺有定级古树102棵,其中一级古树30棵,二级古树72棵,包括了古玉兰、千年银杏、松、柏、楸树、七叶树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树木。
那么,古树名木在大觉寺文化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古树名木是大觉寺景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步入大觉寺内,映入眼帘的景物,除了殿堂、钟鼓楼、碑亭等古建,最显眼的就是古树名木。而所有的古建,也几乎都是在苍松古柏的掩映之下。粗略计算,大觉寺占地约40000平米,如果每棵古树从树冠到地面大约占据30-40平米的面积(有些古树不止如此),那么总体占据至少3000至4000平米,即古树占据了大觉寺近十分之一的面积,可见古树已然是大觉寺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年前,笔者常常看到有位年逾六十的女士,端坐功德桥头,手拿画笔,静静地画着对面的古柏。如今,拿着画笔、相机在大觉寺里绘画、拍摄古树的人已经太多太多,更多的是每一位造访大觉寺的游客,乃至大觉寺工作人员,每天都用“心”记录着大觉寺古树的每一帧画面、每一个镜头。在大觉寺,古建与古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大觉寺庄严肃穆、厚重沧桑的氛围。试想,如果大觉寺里没有这些活态文物——古树,大觉寺会样貌如何,是否还是大家心中的大觉寺呢?
古树名木是大觉寺沧桑历史的见证。以前,听一位顶级讲解专家站在千年银杏下说:“到千年古刹,先问其有没有千年古树。千年古树才是千年古刹最好的见证”。诚哉斯言,古树真的就是一处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的铁证。此外,大觉寺里还有三百年古玉兰,相传这棵玉兰是迦陵禅师自南方移植而来,迦陵禅师曾与雍正皇帝关系甚密,在雍正登基前常常是雍王府的座上宾。大觉寺还有太平花,相传是道光帝下令从皇宫内苑移栽到大觉寺的。到了近代,军阀砍伐大觉寺古柏,至今留下清晰可见的痕迹。至当代,郭沫若从大觉寺移走一棵小小的银杏树,种在自家内院,昵称为“妈妈树”……无论是古树漫长的树龄,还是名木背后发生的故事,都为大觉寺增添了深厚的积淀,这些古树名木成了大觉寺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古树名木是大觉寺深厚文化的载体。曾有人戏称,说大觉寺“一春一秋两棵树”,指的是大觉寺里古玉兰和古银杏,两者皆为京城同类中树龄最长者,且极具观赏价值。虽是戏称,但也说明大觉寺以树闻名,大觉寺内确实形成了包括玉兰、银杏在内的有机的古树群落。开篇我们提到的诗是乾隆皇帝为大觉寺银杏而作。之于古玉兰,亦承载了深厚文化内涵。近代,溥心畬先生到大觉寺赏花,欣然在玉兰一侧厢房题诗词两首,他写道“木兰花发破愁新…”,又写道“山连三晋雨,花接九边春…”,今天,这些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傅增湘先生则写有《四宜堂》诗,称玉兰是“傲雪双株压东墙”——洁白的花瓣,如“傲雪”一般。朱自清先生携夫人与陈寅恪、俞平伯一同到大觉寺赏花,盛开的玉兰让他遐想无限,欣然作诗盛赞玉兰花像宝塔、星斗、明烛以及孩子的小胖胳膊……至当代,季羡林先生在《大觉寺》一文中描写了玉兰,那年的玉兰一定开得极美,以至于季先生写“那一棵玉兰之王开得更是邪乎”。其实,不吝笔墨,描写大觉寺玉兰的人还有很多,写大觉寺其他古树名木的文人雅士亦是不少,这些文字全部都成为了大觉寺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古树名木成了大觉寺文化的“承载者”和“助推者”。
上一期,我们讲述了常修师父在民国时期奋力保护古树的往事。其实,今天北京西山大觉寺管理处的职工们以同样的精神和初心,在更加认真、勤恳、科学地保护着大觉寺的一草一木。在这里,每年定期古树养护包括诸多方面,从最基础的日常浇水、施肥,到打药除虫、除菌,到地面透气和树枝修剪,乃至专家会诊,大觉寺管理处在古树养护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专管老师也投入了大量心血。此外,大觉寺管理处也通过讲解、展览、直播等多种途径宣传古树的生态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呼吁社会加强对这不可再生的活态文物——古树名木的保护。
“莫道禅林霜月冷,花木扶疏总关情”,其实无论是常修师父,还是今天的文博工作者,抑或是所有喜爱这座特殊的博物馆的人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一腔热血,让看似清冷幽静的古刹变得饱含人间真情;每个人也都像关爱自己生命一样,爱护着这座古刹,爱护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在此,谨向为大觉寺古树保护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致敬。